藏在真话背后的不一定是假话,也有可能是废话。

比如格局这个词,当它藏在真话背后的时候,

未必是在耍什么阴谋诡计,而更像是一种迫切的逃避。

现如今,谈格局的人太多了,这已经近乎成为了一种语言层面的“通货膨胀”。

过去夸人踏实,往往是真心实意的赞美,

现在夸人有格局,却像在阴阳怪气的说“你挺会装”。

短视频平台上,那些西装革履的博主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月薪三千和三万的区别,就在于格局大小。”

再看评论区里一片“通透之论”,却没人追问那些凌晨三点,那为了生活奔波不停的外卖小哥,

该用多大的“格局”才能换来准时送达的五星好评?

而当格局这个词强行嵌入到生活场景之后,那股“说服的味道”就更冲了。

在相亲时,格局成了高标准的代名词;

搞装修的时候,设计室会用“体现格局要上档次”其目的只为提高装修费;

连某些服务行业都要以提升服务格局,

来彰显其服务人们的重要性;

但说归说,事情做的怎么样,大家有目共睹:

毕竟,在这些人的眼中,

嘴巴动一动就可以了,

再累着自己,就显得有些不划算了。



格局这个词,本身的价值,已经与现如今滥用之后的效果截然不同,

现如今一提到格局,总会让人跟某些特殊目的挂钩。

比如在职场中,提到格局,往往会引发对宏大叙事的讨论,

因为太宏大了,所以讨论的格外激烈,

但也因为太宏大了,所以讨论之后,

只剩“一地鸡毛”。

而如果谁被扣上了格局太小的帽子,

那么未必是对方真的在格局问题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差错,

而往往是某些善于甩锅的人,

用格局小,当成了一种语言攻击,去霸凌那些真正做实事的人。

事实上,这种说法正在制造集体幻觉,当问题扣上了格局的帽子,

似乎是打开销量,打开人脉的快速渠道,

培训机构用“重塑认知格局”收割焦虑学费,

交际需求以“共同的格局才是朋友”捆绑派系,划清立场,

当所有人都在用“格局”涂抹现实,

说真话的人反而成了异类,

就像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明明看得最清楚,

却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以格局为尊,

比如菜市场里的卖菜摊主会直接告诉你“今天的菜价多少多少”,

修鞋大爷会以他的职业经验提醒你“就算这鞋补了,其实也撑不过半年”,

在这些烟火气十足的地方,语言保持着最朴素的诚实。

可一旦进入某些“高端场合”,大家忽然开始不说人话,

仿佛用词越抽象,就显得越高级。

当然,这不是说格局本身有错,

而是当它被滥用成“皇帝的新衣”时,我们就该警惕了。

我们之所以反感格局一词的滥用,不是否定追求远见的必要性,

而是厌恶有人利用这个词,来高度异化人们的认知和思想,

进而当成是他们逃避责任的工具,当成是他们遮掩无知的遮羞布,

真正的格局,从来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长在地里的根,

想要拥有真正的格局,必须具备直面问题的坦诚,解剖细节的耐心,

以及“说人话”的决心和魄力。



翻阅古籍,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打脸”的有趣片段,

商鞅变法时,直接在城门口立木赏金,

用真金白银证明“说话算数”究竟带来了什么。

张謇办实业、建学校,账本里记的是每一块银元的去向。

他们未必谈格局,更不会利用格局去大做文章,

但他们所做之事,既有分量,

更有回响。

格局一词,在他们的面前,

此刻无声胜有声,

而那些只会把“格局”当盾牌的群体,

最终的结果只让真相无处容身,

而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真正在乎的,

不过是一句能听懂的实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