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在上学的时候,历史书里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商鞅变法。我们对其产生的第一印象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措施,不仅促进了秦国一扫六合,更是推动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不过,就如同其它变法一样,商鞅的一系列举措也得罪了旧法不少的既得利益者,以至遭到了很大的阻力。然而,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在商鞅死后便消停下来,反而随着我国历史持续了上千年。那么,他的变法究竟是有哪些天怒人怨的内容,以至于到今天都还在被攻击呢?



利在千秋的变法

没有人喜欢无缘无故瞎折腾,任何大规模的改革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商鞅变法也一样,当时秦国的情况恐怕是同时代所有诸侯国中最特殊的了。

事实上,商鞅并非战国时期的“变法先锋”。在他之前,就已经有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且分别在魏国和楚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这股变法之风下,有了这些前辈们的经验,商鞅的变法之路看起来也没那么难走。



然而,商鞅变法之所以最为特殊,除了因为秦国是最后赢家外,最重要的是当时秦国的条件是相当特别的。

比起继承晋国遗产的魏国和地多人少的楚国,秦国的起点是相对更低的。彼时的秦国和我们印象中那个“六国公敌”的强大形象完全不同,甚至更像是“六国餐桌”,因为其相对较弱的军事实力和广大的地盘,一直都在被邻国觊觎。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秦国决定效仿其他六国进行变法图强。可以说,相对于李悝和吴起,商鞅的责任更加重大,完全是“受命于危难之间”了。



然而,秦国沦为这阵变法风潮中的最后一名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国内的守旧势力实在是太强了。

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土地成为了私人财产,而这势必会影响到那些之前靠井田制吃国家饭的旧贵族的利益。

正是因为贵族长期霸占着秦国绝大多数的财富,使得普通人没有翻身的机会,因此几乎完全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这才导致秦国一直发展不起来,打仗还总是输。



针对这种情况,商鞅决定一步步废除贵族的特权,设置一些能让贵族与平民同台竞争的渠道。然而,如果没有人配合,任何法律都是一纸空文。商鞅为了赢得支持者,不惜通过实现搬个木头就给赏赐的承诺,让广大秦国百姓看到了他的诚意。在取得一定的威信后,商鞅在朝野中的权势也就逐渐大了起来。

在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后,商鞅便像他之前“徙木为信”那样,开始兑现起自己改革的承诺。



商鞅的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秦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根据李悝的经验,在秦国实行严刑峻法,无论贵族平民一视同仁。同时几乎还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任何人想要获得高官厚禄都必须立下赫赫战功。在生产生活方面,商鞅重农抑商,大力鼓励农民加大生产量,只要生产量达标的甚至能免除一大笔税赋,同时还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让贵族们也不得不自己动手干活。

在商鞅的努力下,秦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军队的战斗力都大大提高。而或许正是因为秦国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况,使得这次变法比其他六国都要彻底的多,最终逐渐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最强国。



某种程度上说,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让神州大地走向大一统的秩序,商鞅的功劳可能比嬴政都大。秦朝成立后的很多法律、政策,包括统一度量衡、严厉的法治思想、郡县制等,都只不过是商鞅变法的一个升级版本罢了。

那么,这样一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变法,为何在后世还是遭到如此多的非议呢?

失去“人情味”的理想

对于商鞅的最终下场,不少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因为旧贵族势力的反扑,他惨遭五马分尸。但大势已成,他的死亡也只不过是贵族们泄愤的结果,并没有影响新法继续推行下去。



但是,这场变法的争议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相反,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社会各界对商鞅的评价又开始明显变得消极起来。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新法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要知道国家大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变法出现一点小失误,往往就会改变上百人的命运。

为了让新法快速见效,商鞅实施了极其严厉的刑罚。只要有人犯了一点小错,就可能面临极刑。而他又大搞连坐,一人犯法全家遭殃,搞得全国人民都活在心惊胆战之中。



法令严明的后果就是让全国上下都开始对君主言听计从,不敢轻易议论国事。而因为商鞅过度重视农业和军事,导致人们想要出头只有种地和当兵两条路可以走。结果到最后没有人愿意去做无利可图甚至有性命之忧的学术研究,导致秦国的理论人才逐渐匮乏,同时也为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商鞅真的很有才,但也真的对自己太自信了。他过于恃才自傲,以至于把自己当作秦国唯一的救世主。在他看来,整个秦国甚至包括国君在内,都不过是他实现理想的棋子而已。

商鞅将国家机器这个词阐释到了极致。在他的规划下,每个秦国人都只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商鞅则是唯一的操作者。他紧盯着这台机器,确保它能时刻高效运作,一旦看到一颗螺丝钉质量出瑕疵都会毫不犹豫地换掉。



然而,为了理想几乎疯魔的商鞅还是忘了,他曾经也和那些被他视作螺丝钉的老百姓别无二致。他在忽视了他人的人性的同时,也在抛弃自己的人性。

商鞅在失势后,为了躲避旧贵族势力的追杀,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路。夜里想要投宿客舍,却因为走得太急忘带凭证。新法规定,任何人要是敢收留无证人员,都会收到连坐的出发,于是客舍主人坚决将商鞅拒之门外。

这一瞬间,商鞅终于明白了当“螺丝钉”的感觉,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他在被旧贵族杀害后,根据新法的规定又被五马分尸,家人也因为“连坐”而被杀了个干净。商鞅几乎将他自己埋得雷踩了个便,可以说是相当讽刺了。



结语

那么,商鞅变法带来了这么大的危害,就真的是“恶法”吗?尽管在后世他的举措遭受了很大的非议,但从后来各大封建王朝的法律来看,那些谴责商鞅的统治阶级很明显没有真正放弃他的新法的基础,而是套了层儒家的皮又减少了些严酷的刑罚后就继续使用了。毫无疑问,实践检验了商鞅变法的合理性,但却挽回不了他的名声。时代的进步可能需要一定的代价,但能将代价降到最低才是进步真正的标志。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