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与本田的合并发生了变数,本田对日产提出了明确且极具挑战性的利润要求。

据日媒报道,本田要求日产在2026财年实现营业利润至少提升三倍,以确保双方计划中的合并能够成功。在此之前,日产与本田签署谅解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指出日产盈利改善是合并的前提条件,而本田总裁三部敏宏和日产总裁内田诚均强调,扭转日产的盈利状况是合作的关键。



不过,这一目标对于日产而言是尤为艰巨的,意味着日产需要在2026财年至少赚取约40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而回顾日产近年来的财务状况,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2024财年,日产的营业利润预期仅为1500亿日元,而且实际情况可能更加糟糕,日产在2024年第二财季营收同比下滑5%,营业利润更是同比大跌85%,出现93亿日元的净亏损。若想在短短两年内实现营业利润至少三倍的增长,日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当然,本田提出质疑硬性要求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是为了提升新集团整体盈利能力。据了解,本田和日产计划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可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汽车行业超级巨头,而日产作为新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水平直接影响着新集团能否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如果日产的利润持续低迷,将极大地拖累新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使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日产无法提升利润,合并后非但可能无法改善日产的经营,甚至也可能影响到本田的市场规模,因为本田在新集团将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过半的董事会席位,日产的利润表现直接关系到本田股东的回报。



对于本田而言,若日产能够在2026财年实现营业利润大幅提升,无疑将向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合并后的新集团具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增强投资者对新集团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新集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日产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才能确保本田在合并后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满足股东的期望,进而保障本田在新集团中的主导地位和长远利益。

面对本田提出的要求以及自身严峻的经营形势,日产果断采取一系列成本削减措施,力求在短期内改善财务状况,为提升利润奠定基础。日前,日产被曝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裁减约9000名员工,这一数字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7%,其中70%以上的调整措施集中在工厂员工和其他生产部门。通过此举,日产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除此之外,日产还对高层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本63人的董事体制在4月进行缩减,以减少管理层面的开支,优化决策流程,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在生产方面,日产缩减20%的全球产能,关闭包括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型工厂及其附近两家工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家工厂,其中日产将印度尼西亚工厂的产能转移至泰国工厂,以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通过这些措施,日产预计能够削减3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其它方面,日产还出售三菱汽车股份,持股比例从34%下调至24%,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可用资金状况,还能使日产更加聚焦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总的来说,日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与本田合并。

若日产无法达成本田所提出的利润目标,合并进程无疑将遭受重创,合并计划可能面临推迟,双方需要重新审视合作策略与目标,进一步商讨如何调整合并方案以适应日产不佳的盈利状况。若日产利润持续低迷,本田或许会重新评估合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甚至可能取消合并计划。毕竟,本田期望通过合并打造一个具有强大盈利能力的新集团,若日产无法满足这一关键要求,合并对本田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倘若本田和日产成功合并,将对全球汽车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合并之后,本田日产新集团的市场规模将进入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汽车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新集团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资源优势,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将大幅提升。在技术研发方面,双方可以整合资源,加大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与突破。在市场竞争中,新集团能够以更丰富的产品线、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丰田、大众等其他汽车巨头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进一步改变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文章来源: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