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古代工程——京杭大运河。
可能我们知道,这是隋炀帝的亡国之河,但也是古代中国的命脉之河。
然而,它究竟如何亡国,又如何命脉?
从杭州到北京,全长2700公里;
从春秋到清朝,经历2400余年;
我们的考古学家其实已经从运河沿岸挖出了一桩桩让人惊叹的故事,这里有诉说隋炀帝真相的古墓和牙齿;
这里有揭示越王勾践阴谋的九龙之口与神秘转弯;
还有巨大的深坑,向我们证明着修建大运河的真正目的;
以及神鬼一般让水往高处流的古代科技,等等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古今南北,聊聊大运河的秘密……
1935年·上海鲁迅故居
时间回到1935年,鲁迅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年,但如何评价《开河记》?
他却依旧无法断定,其中记录着,隋炀帝只因思恋江南美景,就下令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男性为自己开凿运河的故事,比如,如有藏匿,斩三族;
一共征召543万人;
大运河六年完工;
250万人失去了生命,等等等等……
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意味着血淋淋的事实,你难以相信6年,250万这种夸张数字,但你却又无法否认眼前真实存在的浩荡运河。
另外,隋炀帝在开凿运河的同时,还营建洛阳,修筑长城,开创科举,这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而他的残暴又真如《开河记》所说,开凿运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享乐江南的私欲吗?
似乎,隋炀帝身上充满了矛盾,鲁迅当年就拿不准主意,他最终选择将《开河记》编入了《42篇唐宋传奇集》中,算是在说,这约莫是古人借小说之口,讲出的部分历史真相……
记得我有一年去扬州,被朋友带着坐船游览运河,当导游用她那吴侬软语介绍着河面上的二十四桥,当江南的天气恰好不阴不晴,暧昧不清时,我忽然觉得,隋炀帝好荒诞,为什么叫二十四桥?
原来,当年桥上有24位美人为隋炀帝演奏乐曲,于是,隋炀帝一搂腰,就将其命名为24桥。
《隋书》上对隋炀帝的评价更是,荒淫无度,说他的龙舟船队连绵数百里,还必须给沿岸树木穿上绫罗绸缎的衣服……
如此看来,无论历史、小说,还是民间记忆,隋炀帝都是一个私欲熏心的暴君。
可是,很显然,只要地图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如果说大运河当真只是为了满足私欲,那隋炀帝的宫殿在洛阳,运河只用把江南与洛阳连通就好啊,可为什么偏偏还要继续向北,一直深入到今天北京的地方呢?
原来,查阅历史发现,隋炀帝也用运河运输物资,三次远征高句丽。接着,历史还说,公元618年,大运河开通三年后,隋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不胜,埋骨辽东数百万,于是,他坐龙船跑到扬州,躲了起来,可公元618年,这也是大唐王朝建立的元年,隋炀帝在温柔乡中被禁卫军反叛刺杀,死后用床板抬走,下落不明,不知有没有坟墓……
到此为止,一扫中国300多年分裂格局的隋帝国,在建国仅仅37年后,就轰然倒塌。
隋炀帝,谥号炀,这大概是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以至于让生灵涂炭的意思……
就这样,隋炀帝带着千古恶评,被盯上了历史长河的耻辱柱。
可是,就在2013年,扬州西湖街道地下3米,我们似乎挖出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地下3米的惊现……
2012年12月19日,当考古队赶到时,房地产商已经挖穿了墓穴,古代青砖裸露出来。
隋唐时期的,考古队长束家平很快断定。
然而,等到来年3月考古队一铲子挖下去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难道这是隋炀帝的墓穴?
因为,古墓里出土了两颗牙齿,检测后发现,年龄50岁上下,这与隋炀帝去世的年龄相符。
您是说这可能是隋炀帝的牙齿?
当记者听闻后,难以置信,又问到,还有其他的佐证吗?
束队长于是带着记者穿过铁门来到了地下存放文物的房间。
那竟然有一块墓穴里出土的墓志铭,上面清晰的写道,故隋炀帝墓志……
然而,最令考古学家们惊奇的是,墓志上竟然还出现了大唐贞观年的年号。
等等,贞观,这是隋炀帝去世10年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啊,怎么可能穿越到10年前的墓穴当中?
束队长解释说,这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为隋炀帝迁墓的证据。
我们挖出的这座墓室,虽然不知道是谁修建的,但可以肯定,这意味着,唐朝官方在隋炀帝去世10年后,曾对他发生过一次重大的评价转变。
接着,束队长拿出这样一个墓中出土的鎏金龙首,直径26厘米,很大,然而,当你将它与唐朝皇宫遗址中出土的鎏金龙首作对比,你就会发现,它竟然比唐朝皇宫的还大一丢丢。
其次是这条十三环蹀躞玉带,这也是等级极高的随葬品,因为,13这是只有帝王才能想用的数字。
如此看来,唐太宗重新肯定了隋炀帝的帝王身份和国家功绩,可为什么当时会有这种转变?
束队长认为,可能是唐太宗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大运河对国家的战略意义。
本来,大运河在隋朝被开凿时,基本只用作为宫廷和军队转运物资,然而,到了唐朝时期,我们又从大运河中,挖出了唐朝人的新用法……
1999年·安徽省淮北市
1999年,当303省道穿过淮北市柳孜村时,施工队似乎挖出了一个古代运河码头的遗址。
其中的8条沉船十分重要,它们的底很平,长约10米,如今被收藏在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
在它们的船舱内,考古队还发现了唐代的三彩碗,经检测,这应该是北方洛阳出土的瓷器。
同时,另一条船的船舱中,又发现了唐代的越窑青釉碗,毫无疑问,这是南方绍兴越窑的产品。
接着,船舱里又有天南海北的各色陶罐出土,以及各种好看的商品……
很显然,这是8条运河商船,平底更合适运河航行与装载货物,而这些天南海北的商品也间接证明了唐代运河的繁荣,它开始大唐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来,唐太宗当年带着瓦岗弟兄们造反时,就是要反对运河,反对徭役,可现在,当他身为天可汗,却开始忽然理解隋炀帝……
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写道,都说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看来,这真是,唐太宗爆金币,前人背锅,后人乘凉,大唐盛世一点点从大运河中萌发了……
接着,继续向北挖掘,似乎,我们在洛阳,又挖出了大运河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神秘的巨型地坑
记者跟随着考古队长王炬走到了这座深坑跟前,它直径17米,深10米,2004年在洛阳郊区被发现。
如今,这一深坑依旧在持续考古发掘当中。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早在1971年,考古队就在洛阳挖出过5个这样的深坑。
其中一个,挖开时竟然还装满着60多万斤粮食,已经全部碳化,大概是这个样子。
当时,考古队还挖出一方石碑,上面写着含嘉仓,原来,这是隋唐历史上的“天下第一粮仓”。
所以,考古专家们由此推断,04年挖到的这处神秘巨坑,也是粮仓,用来储存大运河运来的粮食。
具体说来,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首先,隋炀帝的爸爸沿着渭河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到洛阳的运河,这样就可以把关外的粮食运入首都长安,可是,当隋炀帝要远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发现,这运来运去的多麻烦,我直接营建洛阳城,把天下粮食运到洛阳就好,然后,让洛阳作为天下物流中心,向西可以支援关中,向北可以直通北京。
于是,在这一构想下,V字型的京杭大运河被开凿了出来。
V字型的顶点——洛阳,也就自然成了天下中心,可是,洛阳到底有多少粮食?
如果粮食过多,古人又如何保证这些粮食不发霉不变质呢?
接着,专家们针对眼前这种深坑,还原出如下的古代粮仓技术:首先,古人挖掘这样一个深坑并用大木杵仔细的夯实深坑底部;
然后,在坑壁上涂上一层黏着力强的陶土,涂好以后,直接在内坑点火烧窑,把四壁的陶土烧成粗陶的质地。
接着,在四壁铺一层木板,夯实,再在木板上再铺一层凉席,这样就可以把成石成石的粮食按包装放入其中,放满后,再铺一层草席封口,草席上还撒一层麸皮用于隔热、吸潮。
随后,还要在洞口外延打入木桩,修建一层圆形的屋顶,防止雨水。
是不是很用心?
然而,当镜头拉开,我们会发现,这种深坑,专家们挖出了一排接一排,一共184个。
可是,用探底雷达扫描后却发现,这也只是冰山一角,周边区域竟然是密密麻麻,至少有700个之多,他们分布在南北350米,东西1000米的范围内。
而这,也仅仅是隋炀帝当年修建的数座巨型粮仓之一,它叫做回洛仓,都不算更加庞大的含嘉仓和大运河沿线的其他粮仓,专家们估算出来,仅这一座回洛仓里储存的粮食,就够100万人吃整整7年之久……
所以,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大规模的粮仓集群呢?
似乎这不仅仅是为了供给长安和远征高句丽啊。
接着,王队长介绍说,当时洛阳周边居住着百万人口,但洛阳本身却并不盛产粮食,尤其是紧挨着黄河,一旦遭遇天灾就会导致严重的粮食减产,因此,如今发现的这些巨型粮仓,很可能是隋炀帝为洛阳百万人口而兴建的保障性工程。
看来,修建大运河的初衷,绝不是惦记货通南北那点经济收入,也不是隋炀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它有着深刻的国家战略考量,因为,这些粮仓在说,暴君隋炀帝,是在为天下着想,为洛阳百万军民储备,他似乎早已构想出那个日后与自己无缘的盛世大唐……
然而,如此大的储备,往好里说,是盛世丰足,而一旦天下大乱,一旦运河被切断呢?
再说点,我一直不敢说的悲惨大唐故事吧,那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史蒂夫·平克(StevenPinker)曾经将人类历史上18次重大冲突所造成的人口减少按当时的地球人口比例,换算成了20世纪的人口规模,结果发现,人口减少最惨烈的战争不是二战也不是蒙古西征,而是安史之乱。
这竟然是一场短短7年,就导致中国人口减少三分之二,世界人口减少四分之一的巨大悲剧。
然而,这如时代蝼蚁而折损的3600万人口,真的是死于安禄山的铁马与战刀吗?
其实,安禄山从始至终,最能打的部队,不过8000胡骑,他如何拿捏大唐?
原来,一切始于他利用唐玄宗父子不和,闪击洛阳得手,然后,洛阳的粮食,让20万叛军吃了整整7年,叛军又从洛阳掐断了整个大唐的运河交通,用饥荒和死亡折磨整个大唐……
好了,地狱故事,无法细说,想必,当大家看到这挖出来的回洛仓,能有感触。
接着,是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辽金两宋,到了下一次中华一统的元帝国时期,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段脑洞大开的运河故事……
忽必烈的脑洞
公元1280年,蒙古皇帝忽必烈忽然说,为什么不走山东。
对啊,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到北京,为什么不走直线,穿过山东,而非要去洛阳拐个弯呢?
如果说,这是为了照顾隋唐中国的首都长安,那我大元皇帝忽必烈已经定都北京,你们难道不应该把这运河给拉直了,从江南直通北京吗?
当你一次看到地图时,是不是也和忽必烈一样想?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当忽必烈召集着中土、西域、印度和阿拉伯世界所有能工巧匠帮他拉直运河时,他终于反应过来了……
这不可能,这是要修天空之河……
因为,看剖面图,山东是高地啊,它比两头的杭州和北京都要高,所以,皇帝大人,我们纵使有800年前后的南翔挖掘机,也难以为你铲平整个山东啊……
然而,最终却又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完成了忽必烈的这一天顶星脑洞,他真的让大运河穿越山东,他就是紫禁城的主人——永乐皇帝·朱棣。
所以,他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很快,考古专家们又将从山东,为我们挖出这段永乐皇帝的工程之谜……
漂来的北京城
还记得我们先前在斗拱那期节目里聊过的抗震实验吗?
外国专家想深入研究紫禁城,于是做了这样一个抗震实验,本来预想中国斗拱建筑,连地基都没有,最多也就抗震4级吧,但万万没想到,随着地震强度一级级升高,外国专家才发现,中国斗拱建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手办,头重脚轻,骑在地坪上,斗拱的间隙和房柱的位移可以吸收巨大的能量。
以至于这样一间普通的斗拱亭子,就能轻松抗震10.1级,这真是太惊人了。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后续,那就是,当外国专家更进一步走进现实中的斗拱建筑——紫禁城太庙时,他看到了68根巨大的楠木柱子,没根高30米,又圆又滑,难以想象,这在森林当中的时候,是何等粗壮的巨木啊,但它们来自哪儿?
真的是2000公里外的云贵四川吗?
初步统计,紫禁城一共用去了大约10万根这种巨木,永乐帝当年究竟如何将它们运入北京?
继续研究,外国专家们自然就发现了京杭大运河,也听到了工匠们有关“漂来北京城”的古老传说。
原来,永乐皇帝本不是继承人,他是驻扎北京的藩王皇叔,但他野心勃勃,发动战争,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又将帝国首都从南京搬来了北京。
接着,为了营建北京城,永乐皇帝需要把10万根云贵的巨木,平均每根3吨;
8000万块苏州金砖,每块25公斤;
以及每天都要消耗的数千吨粮食补给,后勤保障,全都源源不断的运入北京。
可是,忽必烈当年留下的天空之河,虽然能走,但运力不足,根本无法支持紫禁城的修建啊。
所以,永乐皇帝究竟如何解决了山东天空之河的运力问题?
很快,外国专家拿到这样一张古老的《寻龙诀》,上面隐藏着天空之河的秘密……
《寻龙诀》的发现
2017年,当外国专家按图索骥,来到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图中的水利枢纽。这就是让运河翻山的神鬼工程。
虽然眼下只看得到这样一些被挖出的巨大石门和残破的码头,但是,按图还原,外国专家很快就破译出来,这是古代的水梯闸,南旺这里,存在一个5公里长的巨型水梯闸,船只进入水闸后,就能像如今的三峡大坝和巴拉马运河一样,被浮力一级级的抬高。
实在太神奇了,难以置信这竟然是距今600年前的水利工程,可是,看着看着,外国专家迷惑了,那就是数据计算,这里的水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船航行啊。
比如像这样,水位一旦枯竭,大船就根本翻不过南旺山顶。
难道,大运河是雨季走大船,旱季走小船?
这如何保证运力?
600年前的中国工程师们,一定还有什么神鬼方法。
果然,仔细看,《寻龙诀》上画得十分清楚,那就是在南旺水闸四周,有三个巨大的水库,这都是用来在雨季储水,旱季放水的水位调节装置。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三座巨型水库的水又从哪里来呢?
它们可是在南旺山顶啊,难不成,为了保障通航,600年前的永乐皇帝发明了什么金字塔水泵之类的,或者就靠人力,一点点将它们从山脚下抬上来吗?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考古专家们在南旺周边挖了好几年无法解决的悬疑。
直到他们开始把视野放大,才恍然大悟,原来,南旺水利枢纽,竟然与它50公里外的另一处水利枢纽相辅相成……
泰山寻龙之谜
当外国记者,继续沿着《寻龙诀》上那条连通三座水库的河流溯源而上时,他们听到了当地古老的传说,说是永乐皇帝当年为了解决南旺水源问题,派出了一只堪舆小队,他们深入泰山,希望能找到一条能为皇帝服务的水龙王。
有点儿难理解,其实,看山东的地形图我们就会发现,南旺虽然海拔高,但它也只是泰山脚下的小土丘而已,所以,要想为南旺引水,那我们去泰山上找一条水源来为南旺三湖灌水不就好了吗?
于是,堪舆小队们找啊找啊找,终于,在一位名叫白英的民夫指引下,找到了大汶河口,这是一处天然的分水闸——滚滚而来的大汶河在这里与涓细流小清河汇流,变成了大清河劈开泰山,注入黄河。
所以,我们是否能截住大汶河,让丰沛的大汶河,流入小清河,再引小清河水注入南旺三湖调节水位呢?
好主意,说干就干,永乐皇帝当即下令,工部尚书负责,按照民夫白英的献策,给我筑堤截河,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如此在动员了30万人,施工8年后,我们眼前的这座戴家坝顺利完工,它至今都还发挥着分水作用,枯水季节,水位低,大汶河水被全部引入南旺三湖的方向,而洪水季节,河水又会越过分水坝,直接朝着大清河、黄河的方向奔流而下,避免洪水冲毁运河。
就这样,永乐皇帝的大运河年运载量从忽必烈时代的1.5到2万吨,飙升到了20到25万吨。
如此源源不断的运输北上,才造就了传说中漂来的北京城……
真的,有时候看到戴家坝、南旺和都江堰这类地球尺度的精妙水利工程时,我都在想,古代的道家风水堪舆师一定还有什么我们不了解的科学秘籍吧,他们绝不是只会让你买镜子,挂桃木剑的江湖人士……
好了,不扯远了,我们继续向北挖掘,顺着大运河来到北京,在这里,我们似乎又挖出了更细节的运河惊奇……
北京运河的发现
2005年,随着北京通州区的大发展,考古专家们从古运河的河道中挖出来不少东西。
比如,如今存在放通州文庙博物馆里的这三根皇木,真的,前几年管得不严,你甚至能直接用手摸。
但是,最近已经改造了,玻璃罩子罩起来了,虽然摸不到,但也能近距离观察。
这都是至少四五百年前,修建紫禁城时,从南方运来的巨木,它们虽然当时不幸沉入了河底,但却又侥幸被我们今天的考古学家给挖了出来。
皇木背后,就是燃灯古塔,古代谚语说,一直塔影认通州,当古代船只奔波2000余里看到这根塔影时,他们知道,目的地近在咫尺,通州有着巨大的物流园,所有建材、粮食、商品、物资全在这里下船,转运,在通过如今北京城内的通惠河继续向二环内城和0环故宫的方向运输。
这段航程的终点是什刹海,什刹海的终点是万宁桥,这座古桥有800年历史,忽必烈当年就修好了,桥上有一个神兽雕像,传说它是龙的儿子——趴蝮(bāxià)负责保护河道,捕食河妖。
趴蝮身后,就是深入故宫的玉河,古代驳船再次再这里转运,玉河之后,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进入的皇家禁地——紫禁城了,但是,我们今天可以买票进入。
接着,在故宫中,我们又将看到另一段有关运河的古代传奇——它叫做御窑金砖,铺设着整个故宫的内室,它十分厚重,冬暖夏凉,地下还可以放入碳火,制作成古代的地热系统。
而它真的是用黄金做成的吗?
其实,它的产地也在大运河上,叫做——苏州,这里至今依旧有金砖窑厂,我们不妨深入探索……
苏州运河的发现
来到苏州的金砖工厂,我们发现,解剖后它并不含黄金,而敲击时,为什么会出现金属的声音?
原来,它的内部质地十分紧密,在古代,烧制工艺更是严上加严,因此,每一块的售价都十分昂贵,皇家为它支付了传闻与黄金等价的货币金额,因此被叫做金砖。
金砖只产于苏州,必须用苏州这边的优质泥土制作,进入车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传统制造工艺,制作砖坯时,空气必须被这样一次次循环不断的踩挤出来。
接着,还需要用手更进一步揉搓,再将揉搓好的泥料放入磨具中擀平。
随后,烧制金砖的窑口,至今依旧保持着古代模样,烧制的过程,先用稻壳儿慢慢的熏热金砖,然后将稻壳儿换成木材,让窑温升高,整个烧制过程需要花费四个月的时间,当年,永乐皇帝之所以选择苏州金砖,就是因为这考究的工艺,同时,苏州工人,或者说手工业者,这也是600年前的行业典范,都是世袭的匠人,在古代,一位熟练的工人,一天只能制作一块这样的金砖,而据统计修建故宫时,皇家一共向苏州采购了8000万块这样的金砖。
所以,伴随着大运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商品经济的繁荣?
一船船金砖运入北京,一笔笔财富也汇集到苏州,也更进一步刺激江南的经济和财税。
苏州、江南是皇帝的粮仓,也是皇帝的钱袋子。
比如,在扬州,如今你都还能游览被改造成景点的古代盐商私宅。
曾经,扬州的盐商把天下之盐汇集到这里,然后在往北运输,因此获利无数。
同时,这些盐商,也把持着半个大运河的物流工会和金融业务,他们富甲天下,他们修建了奢华的园林和宅邸,这幅《九日行庵文宴图》就是描绘当时盐商们的庄园生活。
然而,你发现了没有,他们很雅致啊,在弹琴,在赏画啊,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洗浴风。
因此,这位研究中国盐商史的专家——黄俶成老先生总结说,盐商有三大贡献:
1,上缴利税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2,赞助艺术,收藏很多新的文化艺术作品,比如戏剧、音乐、绘画和扬州八怪等等等等,这就类似达芬奇时代的教廷和城邦赞助,文化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
3,盐商也办有福利机构,不仅赈济百姓承担社会责任,也开设公共图书馆,投资教育,比如,我们今天依旧能看到的宁波天一阁,当时的扬州公共图书馆也是类似的藏书楼,藏书数十万册,扬州居民可以向其借阅图书,毕竟,盐商不傻,万一哪个穷酸秀才受自己资助,未来高中进士呢?
就这样,大运河让南方富甲天下,当时的苏州正如这幅古画所描绘的一样,运河上千帆往来,临河边,商贾云集,深山中也有亭台寺院无数。
后世,有人这样评价这种大运河经济——用东南之财税,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与此同时,大运河上,还诞生了中国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这是一种甜咸兼顾,适合南来北往各地商客的古代融合菜,其中名菜狮子头特别典型。
那就是,正宗的狮子头,上菜时,一定是这种粗犷的北方大盆模式,而食用时,则必须要这种一客一盅的精细分餐模式,据说,这是当年盐商招待客人的规矩。
还有淮扬名菜——盐水鸭、煮干丝和扬州炒饭,大家发现没有,这也都是粗中有细的料理。
最夸张的是苏州船点,传说这是早在隋炀帝下江南时厨师们就已经发明的极致精品西北肉夹馍。
真的,我开始不信,但上次去扬州,朋友请我吃了正宗船点,我相信了,这就是艺术家做出来的西北夹馍和包子,底下还有包子褶儿呢,想想也是,戎马半生的西北壮汉隋炀帝,在船上荒淫无度,这也是很消耗体力的啊,美女们一颗颗喂葡萄,恐怕真不够,还是怼两块夹馍来得踏实,恢复体力,炀帝还要再战……
好了,不扯远了,继续挖掘大运河,似乎我们又从扬州的古河道中挖出了一个离奇的前传故事……
前传:大运河的诅咒
几年前,我们的扬州朋友带我游览古河道的三湾湿地公园时,忽然对我说,你知道吗?
这是一条诅咒之河。
啊?
此话怎讲?
就因为隋朝挖河,唐朝乘凉吗?
其实,远不止如此,为什么这一段三湾湿地公园的古河道如此弯弯曲曲?
很可能,这背后隐藏着2500年前的运河阴谋。
仔细看,扬州城内,如今有两条运河河道,一条是笔直的,直通长江,这是隋炀帝挖的,然而,还有一条,弯弯曲曲,又窄又小,这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挖运河还要弯着挖?
这里也没有什么挖不动的大山啊?
原来,我们朋友说,这一切的答案,还要回到2500年前,当时的扬州是吴王夫差的地盘,夫差刚刚卧薪复仇,把那个杀父仇人——越王勾践抓过来尝胆,越国已经是吴国的奴隶之国,为吴国贡献着美女、木材与粮食和劳役。
恰好,这个时候中原北方的齐国、鲁国、晋国纷纷衰弱,于是,夫差就像带领着吴国水军,北上中原称霸。
狡猾的马前卒勾践立刻看出了夫差的心思,于是说,大王,您需要两条运河。
一条从长江出发,连通淮河,一条从泗水出发,连通济河,这样,您就能率领着我们吴国的水师、楼船直插齐鲁三晋的核心腹地,让他们好好看看,谁才是这天下的霸王。
夫差听得一阵暗爽,但如此浩大的工程,真的是小小吴国,就能承担的开支吗?
忽然,勾践又说话了,他说,我们越国百姓,甘为奴隶,只要您命令下达,我们就一定保时保量,为您服务。
这就是勾践,一个善于捧杀对手的阴谋家,果然,在勾践的怂恿下,吴王夫差开挖运河,无数越国人、吴国人死在了泥泞之中,因为,当时江淮地区,沼泽密布,在这种环境中挖运河,需要挖得很深,再打下很多木桩加固河床……
根据历史推算,短短不足12年而已,两段全长400多公里的运河竟然奇迹般的开通了。
你能想象这是2500年前的生产力水平吗?
这有多少土方?
这要打下多少根原木加固河床?
难以想象,当时到底如何挖掘,真的,我们朋友说,这绝对是一个历史工程之谜,但似乎并没有得到专家的关注和发掘。
也许,就是越国人用尸山人海给堆出来的吧,否则,夫差为什么会放勾践回国呢?
真的是因为勾践尝了尝自己的体内有病没病吗?
恐怕,真正的原因就是夫差被勾践挖运河的真心和牺牲打动了,认为他值得信任了,是条好狗了。
然而,这一切,却全是勾践卧薪尝胆的阴谋……
为什么扬州这一段弯弯曲曲?
恐怕,勾践当时表面上说,是为了减缓水流,因为长江与射阳湖之间,落差太大,直上直下,水流太急,无法通航。
但事实上,这是他早已为夫差设下的圈套……
接着,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当夫差在黄池与晋国会盟时,卑鄙的勾践偷袭姑苏(苏州),一举拿掉了吴国的首都,然而,这当中还有一段细节可能我们不太清楚,那就是范蠡奉命,带领越国水军,从海路偷袭,进入淮河,阻断了夫差主力水军从黄池赶回姑苏的运河水道。
也许,我朋友推测说,这一段扬州城内弯弯曲曲的古河道,就成了夫差最可怕的梦魇,想象一下,当越国水军一路隐藏在芦苇荡中袭扰吴军,开冷枪、放暗箭时,吴军着急回家救援首都的心情如何,官兵将士的家眷这会儿可都生死未卜,战火失联啊。
而最可怕的是,你越着急,越国人越拿捏你,偷袭你……
所以,到了这最弯曲,最狭小的三湾地带,不顾伤亡的向前冲,一定就是强大的吴国水军,最后的绝望冲锋吧。
他们冲了过去,回到了长江,回到了姑苏。
然而,他们的主力也在这一趟鬼门关中被消耗殆尽,为什么没有军队,只有奴隶的勾践能在两年内迅速灭吴?
因为,他从7年前挖运河的那一刻,就已经给夫差布下天罗地网……
随后,这故事竟然又是,吴国挖河,越国乘凉,夫差的中原争霸失败了,但是,越王勾践却再次利用这条运河,将首都搬到了山东琅琊,一举成为了中原霸主。
所以,如果你是这场吴越大戏中,早已看透这一切的范蠡,你会不会离开勾践?
带着西施泛舟太湖?
没错,范蠡走了,范蠡沿着运河,来到菏泽,当时叫做定陶,然后再利用定陶的运河经济,摇身一变,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
这就是运河前传的故事,吴越挖掘河段叫,邗沟、菏水,这都是日后隋炀帝大运河的雏形。
接着,隋炀帝一铲子挖下去,那就是,隋朝挖河,唐朝乘凉,再后来是元朝拉直,明朝乘凉。
所以,这个大运河啊,用我朋友的话说,有诅咒,谁敢挖,就一定是给敌人乘凉……
接着,再分享一个大运河的后传故事吧,那就是,既然大运河经济无敌于天下,那为何又在清朝后期,迅速荒废?
后传:西门庆如何成为首富?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当皇帝可以用西北兵马压制东南士绅财阀之时,扬州盐商,江南士绅,这不过是皇帝的钱袋子、笔杆子,然而,当皇权衰弱,大臣崛起的时候呢?
这就是西门庆经济学啊。
西门庆、《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清河县,而清河县在哪里?
就在大运河过了南旺,进入北京的一处交通要道之上啊。
《金瓶梅》其实是大运河的外传故事,西门大官人,所经营的也是一段交织着权力与情爱的大运河经济学啊,这当中有很多西门大官人的具体操作手法和细节,真的,我始终觉得《金瓶梅》为什么是奇书?
因为,这些手法,至今有效,如何朝中有人?
如何善用寡妇?
具体细节,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这就是大运河经济学的弊端,当它被权臣利用,与地方士绅相勾结时,皇帝其实十分难受。
比如,到了清朝末年,道光皇帝怀疑,你们这运来的鸡蛋都这么贵吗?
30两银子一枚?
于是,道光责问内务府,内务府一顿烂账算下来,30两一枚都算便宜的了。
道光皇帝一时语塞,就找抓住身边的三朝元老——曹振镛问,你说说,鸡蛋到底多少钱一枚?
哪知道,曹振镛碍于错综复杂的运河经济以及利益关系,他也只能回答说,老臣从不吃鸡蛋……
然后,道光末年,黄河几次决堤改道,再加上南方太平天国闹事,导致运河阻塞,恰好,洋人的铁甲轮船技术也已经成熟,于是,后续皇帝在与大臣的斗争之中,也就顺利的废漕运(运河运输),改海运,以后没那么运河西门庆来盘剥鸡蛋价格了,所有东西,从南方上船入海,到天津卸货运输,如此一来,看似皇帝赢了。
但事实上呢?
遍地西门庆们同意吗?
也许,这就是大运河故事的深邃之处吧,有机会我们将来继续深挖。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30两银子一枚鸡蛋,那这样看来,慈禧一天花4万两银子,8000万块金砖与黄金等价,这也就好理解了,拉动内需啊……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