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他所开创的盛世“贞观之治”,另一个便是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即便是唐太宗本人都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政治污点。

那么,李建成死后,李世民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前些年,在西安出土了李建成墓,其墓志仅有短短的55个字,但从其中却能读出李世民对这位大哥复杂的态度,进而知晓李世民的为人。

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亲李渊是出身统治阶级的核心圈子关陇贵族,又是当朝皇帝的姨表亲戚。

生于这种家庭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既定的剧本应当是做逍遥的王公子弟,亦或是靠着家族荫蔽在朝中担任一官半职。

然而,命运没有给他们快活的机会,而是将他们推到了台前。

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贵族纷纷揭竿而起,隋炀帝逃到江都。

李渊



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负责剿灭叛军,实际成为隋朝北方的一把手。

眼看隋朝大厦将倾,自己手中又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李渊也决定起兵反隋。

此时李渊虽是北方地区一把手,但身边还是有不少隋炀帝的眼线。

对于谋反这种走钢丝的行为,李渊能信任的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

在起兵之前,李建成便被派去河东招揽贤士、组织军队,李世民则跟随李渊在晋阳,参与了策划晋阳起兵的全过程。



李渊于617年在晋阳正式起兵后,李世民领右路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据关中大部,收编了关中各地的散兵游勇。

李建成则同李渊亲信刘文静一同占据潼关,阻隔隋朝的援军。

李渊剧照



几个月后,李渊统领二十万大军攻破长安,在得知隋炀帝已死后,李渊登基称帝,建立了唐朝。

李建成因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为太子,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

然而,由于起兵的地点在晋阳,参与起兵的重臣如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等都与身在晋阳的李世民交好,而从河东赶来的李建成则失去了培养自己势力的好时机。

二、太子与秦王的斗争

早在晋阳起兵之前,李渊就曾许诺李世民“若事成当立你为储君”。

在夺取关中过程中李世民居功至伟,且秦王府中能士极多,前文所提到的刘文静、刘弘基,以及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当世大才皆拜在秦王门下。

开国之后,朝中也有不少希望李渊立李世民为储君的声音。

李世民剧照



此时的李世民,很可能已经有了争夺储位的野心。

尽管李渊已经占据关中,但关东和江南的广袤地区依然群雄逐鹿,天下四分五裂。

唐朝建国后,李世民先是率军灭了凉州的薛仁杲,随后领兵东征。

620年,刘武周反叛,占据唐朝的龙兴之地山西,李世民亲率三万大军渡河迎战,大败刘武周,平定河东,又在作战之中收降了大将尉迟敬德。



621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一战擒两王”,以少敌多、身先士卒,俘虏了河北窦建德,逼得洛阳王世充投降。

基本平定了整个北方地区。

李渊认为对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已经封无可封,于是创立了“天策上将”封号加封给李世民,位在王公之上,食邑三万户。

李世民剧照



此外,李世民还将征战过程中招揽的能人志士吸收进秦王府、天策府和文学馆内。

虞世南、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李世勣等大才也投入李世民麾下。

然而,李世民越耀眼,李建成的危机感便越重。

作为太子的他已经越来越感觉到李世民对于他储君之位的威胁。



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没有显赫的战功,也没有麾下众多的谋臣武将。

由于李渊一直坚持让李建成在长安处理政务,李建成没有机会去招揽天下雄才,其麾下仅有魏征、薛万彻等人。

因此,李建成一直在暗地里希望能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他先是奏请李渊,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又将秦王府的幕僚派往地方任职。

同时讨好李渊的嫔妃,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621年的刘黑闼叛乱给了李建成一个立战功的机会。

他接受魏征的建议亲自前往河北、山东平叛,并趁机拉拢了各地豪强和地方大员罗艺的支持。

随后,三弟齐王李元吉也站到了李建成一方。

太子一派的声势大致赶上了秦王。



兄弟二人此时已经反目成仇,离刀兵相见只有一步之遥。

眼看二子之间斗争愈演愈烈,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李渊却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政治举措来缓解矛盾。

一方面他坚决支持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对秦王李世民下狠手。

以人之常情来看,李渊希望保全儿子们,既顾国家又顾小家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封建专制的皇权并不允许任何人来分享。

秦王和太子都具有争储的实力与野心,二者又不肯相让,最终兵戎相见便是不可避免的。



在得知太子和齐王已经决意除掉自己后,李世民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二人的所有儿子也全部被杀。

一月后,李世民被立为新太子,并于几个月后接受李渊禅让登基称帝。

三、既是大哥,又是政敌



尽管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皇位,李世民却一直有难言之隐。

自己弑兄一事毕竟是事实,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对于这位长兄又该如何评价。

经过群臣商讨和自己的苦思冥想,贞观二年,李世民将李建成改葬,并亲自定下了谥号,拟写了墓志。



李世民为李建成选择的谥号是“隐”。

在《谥法》中有言:“隐拂不成曰隐。”

所谓隐指的是本性不改、言过其实,在谥号中只能排在中下。

可见李世民对于李建成的评价并不正面,毕竟李建成的首要身份是自己的头号政敌。

不过,相比众臣提出的“灵”“戾”等恶谥,“隐”字的负面评价还是要轻得多。



而李建成作为前太子,墓志只有短短55个字,仅表述了他的名讳、生卒年和埋葬地而已,墓志中应当有的人物生平和事迹一概不提。

可见李世民对待李建成和他所做之事的态度便是对其不褒不贬,通过不记往事来淡化他的存在,也以此来规避自己的血腥上位史。

李建成剧照



在晚年,李世民将李建成由藩王追封为太子。

同时,由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为了以绝后患杀光了李建成的儿子,使得李建成一支绝嗣。

晚年的李世民让旁支宗室李怀仁入继李建成一脉,算是替长兄传承了香火。

如此种种,可见晚年同样经历子嗣夺嫡之争的李世民很可能理解了自己这位长兄,慢慢放下了曾经的漠视与偏见,于是尽可能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此举充分体现了这位千古明君的智慧与气量。

参考资料:《旧唐书》

《大唐创业起居注》

《资治通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