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熬夜是年轻人的常态,也是标配,但有些人是饱受失眠困扰,真的睡不着。而有些人,则是真的不甘心早早入睡,死死抓住夜晚的最后一刻,享受心灵的狂欢。
不管你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裹挟,睡个好觉,似乎都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奢侈品。
睡眠是大脑和身体休息、修复的重要时刻,而且和情绪、记忆、免疫系统都有着紧密的关系。长期失眠可能会导致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甚至是各种健康问题。
只是,道理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也合不上」的眼皮子和「不停乱想」的脑瓜子,
那想睡睡不着,到底该咋办嘛~
好,那就不刷短视频,使劲躺下,时不时拿起手机看看表总行吧!
OK,第一件事,你就想错了!
第一件事
不停地打开手机,看现在几点了!
很多人失眠了,想睡又睡不着时,大脑就会变得特别敏感,老是盯着时间。
看一下,知道几点了,就会想怎么这个点还没睡着啊~
脑子还会自动算还有几个小时天就亮了啊~
我几点能睡着啊~入睡要多长时间啊~
再一看手机,咋又到这个点了!咦?怎么到了起床时间了!一晚上咋又过去了!喂喂!可我还没睡着啊!
一直拿着手机或手表看几点了,这可不是啥「有效监控睡眠」的好事,因为这种「钟表监控行为」,只会让你的失眠更加严重。这种老看表和心算,会让你花时间在有压力的觉醒活动上,而不是睡觉!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临床心理学家Spencer C. Dawson及其同事,做了这么一项研究。
研究共有4886名于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社区医疗中心接受了睡眠医学治疗的患者参与。
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行为(TMB,通俗点就是失眠的时候老是看时间)及其产生的相关挫败感,可能会加重失眠症状。而这种加重的失眠症状会进一步增加使用助眠药物的可能性,从而变成一个负面循环。
除了不能老看时间,还有就是不要看手机,当然双重buff叠加,就是拿着手机看时间~
关于睡前看手机电子产品影响睡眠这件事,大家懂得都懂,虽然实际操作起来不容易,但是,还是要先给大家讲一遍所谓的「大道理」~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区域,分别掌管着我们「啥时候清醒」和「啥时候入睡」。
其中一个对光线非常敏感,负责保持清醒,而另一个叫做松果体,在晚上光线变暗时分泌睡眠激素——褪黑素。这个激素告诉我们的身体,是时候准备好进入梦乡了。
设备屏幕会产生蓝光,蓝光会激活我们大脑里那个保持清醒的区域,让它认为还不是入睡的时候,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这样一来,我们的脑袋就会觉得兴奋,难以入睡。
除去屏幕刺激这件事,一些夜晚的床上活动,比如发微信、刷剧、刷短视频、玩电子游戏,本身就非常令人兴奋,让我们的大脑变得非常忙碌,无法平静下来。所以,即使我们在做一些看似轻松的事情,仍然会让入睡变得更加困难。
另有研究显示,晚上使用屏幕超过2个小时可能会严重干扰褪黑素的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专家建议,在睡觉至少1小时前要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果你非得晚上用电子设备,可以考虑降低屏幕的亮度,以减少明亮的光线照射对大脑的刺激。
第二件事
硬躺,使劲逼着自己睡!
如果你在床上躺了20-30分钟仍然无法入睡,不要强迫自己躺在那里。
如果你失眠是常态,经常早早上床躺着数羊,翻来覆去熬着鹰,大脑会开始将床与清醒的状态(但你处于失眠状态)联系起来,让你更焦虑难耐!
而且对失眠的恐惧和担忧,会增加我们的紧张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开始担心每个晚上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这种心理恐惧会变成一种「床上失眠」的条件反射,让你在床上变得更加焦虑。
还有就是,我们心底的需求没有满足,比如期望在晚上得到充足的睡眠却无法实现时,我们就会失落和不满。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失败了,因为无法达到你为自己设定的睡眠目标。这就成了心理负担——每当睡不着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自己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情。
床应该是一个让你感到舒适和放松的地方,而不是让你焦虑和失眠的地方。所以不困不上床,避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来保证床的睡眠关联性。
超过20~30分钟,你还是睡不着,那就不要硬躺,不如离开床做点别的事情,去另一个空间,做一些轻松的活动直到感到困倦为止。等到你困意袭来,再回去床上。这样,你的大脑就不会把床和失眠联系在一起了。
具体找点啥做,继续往下看!
起来找点事情做
当我们试图入睡的时候,有时候大脑会变得过于专注于一些事情,如焦虑、担忧、压力或者其他杂念。这种过度的专注会让大脑保持警觉,反而增加了入睡的难度。当你的大脑逐渐从紧张的状态解脱出来,身体也会相应地开始进入休息和入睡的状态。
还可以试试读书、泡澡或进行其他放松的活动,比如呼吸、冥想、听舒缓的音乐。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几周过去了,你还是难以入睡,没有高质量的睡眠,那么,我们就该去问问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