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下午,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做客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在新馆一楼报告厅分享主题为“艺术点亮人生——从个人成长到公共关系的转变”。此次活动是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系列的首场主题演讲,特邀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斌担任对谈嘉宾。活动分为演讲、对谈和观众互动三个环节。王绍强教授以自己丰富的求学与从业经历为基础,从艺术创作与美术馆管理两个维度,生动诠释了艺术在人生成长、公共服务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演讲现场



深圳美术馆副馆长(主持工作)王新妮致辞



王绍强演讲现场



活动现场

主讲嘉宾王绍强,曾于广东澄海、上海及广州求学,后在广州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并曾担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随后,他加入广东美术馆,现任馆长,并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绍强的主题演讲回顾了他的求学、艺术创作及美术馆工作经历,并进行了深度分享。

王绍强:艺术点亮人生——从个人成长到公共关系的转变

从个人成长到美术馆管理

在演讲中,王绍强教授以风趣的开场将讲座带入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他回忆了自己早年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如何在广东澄海的中学美术兴趣班中萌发对艺术的热爱。受家乡潮汕文化的影响,他自幼便对山水、自然与传统文化充满热情,这份兴趣随着求学之路逐渐加深。

大学期间,王绍强进入上海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浦东的开发刚刚起步。通过福州路外文书店中的国外艺术杂志,他首次接触到前卫艺术的创作理念,如丁天缺、王天德的实验艺术,以及对传统山水的革新尝试,另外,丁立人等人的悉心教导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继续在广州美 术学院深造并留校工作。

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20多年期间,王绍强担任了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现代设计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他强调,设计学科赋予了他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这种背景使他在创作、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2015年,他接任广东美术馆馆长,面对全新的挑战,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美术馆的历史与学术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基本架构。他坦言,美术馆管理责任重大,但也为进一步扩展艺术影响力提供了绝佳机会。

艺术创作与管理工作的平衡

1. 艺术创作的心理调节

尽管美术馆的工作十分繁忙,王绍强始终坚持艺术创作。他透露,晚上八点多下班后,通常会进入个人工作室进行水墨画创作,这不仅是他调节内心状态的方式,也成为他探索艺术的渠道。



王绍强在工作室

2. 个人创作与学术探索的结合

在创作中,王绍强尤为注重自然与哲学的结合。他展示了2017年在海参崴双年展上展出的巨幅作品,并解释了作品如何通过色彩和节奏感表达包豪斯理念与中国山水精神的融合。在展览的呈现上,王绍强十分注重空间设计,尤其是作品与展览空间的结合。他在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的系列个展,均选择了特别的空间,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以与作品陈列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氛围。

复调:色彩的节奏感

王绍强介绍,拥有设计学科的背景以及曾担任广州美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创作往往从构成开始。包豪斯学院的理念和康定斯基色彩学的原理等设计类学术背景,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他的创作方向。



王绍强《消解与共生》综合材料 715×355cm 2017

在2017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上,作品通过色彩的提炼形成节奏感

后山: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及敬畏

王绍强还分享了自己笔名“後山”的由来,解释道:“後”代表着后现代主义的创新理念,而“山”则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地理的热爱。他以敦煌之行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在艺术创作与地理考察中汲取灵感,并分享了自己的一系列个展现场空间及特别的个案及片段等等。



杭州“後山心图:王绍强个展”场景



广州 “理:王绍强个人作品展”现场



苏州博物馆“清光不辨:王绍强个人作品展”现场



2024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开幕,王绍强应邀参展,图为王绍强《淬厉新之》(2024,纸本水墨,400 mm*400mm×105)在展览现场

探索:以书写为核心展开笔墨观念,AI数字模型与语言转译

王绍强分享了自己最近展开的各种媒介尝试,包括一些立体和装置作品,以及书写作品。他通过人工智能AI模型,将中国古典书法与世界各语言进行转译,并通过书写呈现在纸上。同时,王绍强也运用光电艺术创作方式,探索在新的AI时代中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王绍强在工作室为AI书写实验准备素材



王绍强收集石头并记录石头的地理坐标并标记下来,转换成带有一定的观念的雕塑

美术馆管理的策略与挑战

2015年11月份,王绍强从广州美术学院调动到广东美术馆工作,他首先了解了广东美术馆的历史,前几任馆长都做得非常好,使得广东省美术馆具有全国跟国际的影响力。

1. 延续广东美术馆学术方向

广东美术馆以近现代美术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为核心学术方向。王绍强表示,这些明确的研究领域为美术馆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广东美术馆始终尊重历史,秉持专业的史学研究态度,持续关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现状,并从不同角度将广东美术放置于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背景中进行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广东美术馆推出了大量研究性展览,其中2017年8月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全面梳理了广东美术的发展历程,迅速成为现象级展览,广泛引发反响,并荣获国家级奖项。



2019年 “伟大的风格——王肇民民族艺术研究展”展览海报及现场



2017年“其命维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海报及现场

2. 公共教育与社会服务

王绍强强调,美术馆的社会责任不可忽视。他介绍了“病房花开”项目,这一公益活动将艺术创作带入癌症病房,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他还提到“艺术进万家”“艺术走边疆”等展览计划,通过社区和边远地区巡展,将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

3. 双/三年展与公共品牌建设

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是其核心学术品牌之一。王绍强回忆了三年展从创办到逐步发展的历程,并指出每一届展览的主题都与时代紧密相关。王绍强介绍,广东美术馆发起并自主策划的“广州三年展” 从2002年开始举办,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双/三年展”之一,延续下来,已经成为广东美术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近年来着力将“广州三年展”品牌深化,分为设计艺术、影像艺术、当代艺术,每一年都进行一次专题展览,每三年一个轮回,为广大市民每年都提供一次艺术的盛宴。



2016年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现场



2024年1月14日,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展览开幕式现场

王绍强馆长还介绍了广东省美术馆专注于年轻人的学术品牌“7号空间”,项目组织并成立了展览学术委员会进行推荐并投票评选既具有探索性、前瞻性、未来性,又符合广东美术馆学术主张的青年艺术家参展,并推进研究和扶持。

4.广东美术馆新馆

2024年,广东美术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开馆,这是王绍强在美术馆工作中的重要成就。新馆自2019年开始建设,在推动新馆建设的过程中,王绍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方面,原美术馆仍在运行,另一方面,新馆需要建设和开馆,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策划新馆开馆大展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然而,策划的八个展览同时开幕,21个展厅及公共空间全部铺满。王绍强透露,筹备期间几乎没有回家,全部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目前,他正着手管理两个美术馆,两个馆的管理正在调整中,预计明年开始,整个管理架构将更为清晰。他提到,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梳理近现代与当代艺术、华人艺术乃至更新的艺术形态之间的关系。



广东美术馆新馆开馆大展现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开馆大展现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开馆大展现场

对谈:艺术的未来与社会意义

演讲结束后,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胡斌与王绍强展开了一场艺术对谈,继续深入探讨了不同身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艺术创作与山水的关系,并深度交流了美术馆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1. 不同身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胡斌教授谈到,王绍强与一般艺术家有所不同,他成长于潮汕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并曾在上海学习,担任过设计师、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后来又成为美术馆馆长。尽管工作繁忙,他能够在艺术创作与工作中保持条理清晰。馆长和设计师的身份,无疑为创作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王绍强回应道,美术馆工作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参观他们的工作室,观察他们的创作状态,这种得天独厚的机会激发了他更多的触动与思考。此外,作为设计师,他习惯于做调研、研究、梳理、归纳、提炼,并重新形成新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当代艺术创作。他认为,做当代艺术也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和寻找问题,将这些问题融入创作之中,从而建立起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与此同时,这种方法论也有助于处理复杂事务。

胡斌对此表示深有感触。美术馆工作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开阔视野,也是一种学习。此外,设计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管理性,这与传统艺术不同。而当代艺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自己作画,还需要统筹安排,调动人员,考虑作品在展厅中的呈现方式和效果。正是这些多元的工作经验,赋予了王绍强的创作一种独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胡斌教授进行对谈

2.艺术创作与山水的关系

胡斌指出,王绍强的作品主要围绕山水这一主题,而且他的山水观念别具一格,一方面与地理地貌和地图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星象相关。对此,王绍强分享了自己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创作的一种方法,即深入探索材料本身的属性,包括研究纸张的特性,以及水与墨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对作品的最终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外,王绍强还表示,古人对山水的理解,不仅仅限于眼前的山水,更涉及天地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并激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试图通过创作来修炼自己内心对外界的感悟,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或天地之间,从而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并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卑与敬畏之心。

3.美术馆管理形成体系并保持热爱

两位嘉宾探讨了美术馆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王绍强馆长深入分享了自己的美术馆管理经验与心得。他认为,首先要明确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并长期坚持,这样有助于培养忠实的观众群体。此外,要注重公共教育,形成体系,并重视媒体传播,尤其是自媒体传播。最后,王绍强馆长强调,美术馆从业人员应真诚对待工作,认真投入,观众能够感受到并因此被打动。这既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对工作保持热爱。



王绍强在与谈环节

观众提问:艺术与人生的互动



现场观众提问

在互动环节,多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体验。一位年长观众讲述了通过工笔画创作农作物作品丰富退休生活的经历,这种由艺术带来的满足感赢得全场掌声。一位观众与嘉宾探讨了艺术疗愈的方式和意义。另一位观众提问AI对艺术未来的冲击,王绍强与胡斌从技术发展、艺术创新等多个角度回应了这一问题,强调艺术与技术应是共生关系,应积极学习、应对,从肉身角度进行体验和创作,打破既有模式,能是最难代替的。

结语

艺术点亮人生,而决定艺术层次、深度与高度的,是从业者对世界和生命的认知。在演讲环节,王绍强引用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作结:“艺术是生命的见解,是终极目标的世界观。”他鼓励听众通过艺术探索生命的意义,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为人生注入更多创意与美好。在与谈环节,王绍强提醒美术馆从业人员要保持对艺术、对工作的热爱。

此次主题分享与对谈活动,不仅是深圳美术馆“人文客厅”项目的成功开端,更是一次艺术与思想的深度碰撞。通过生动的分享与真挚的对话,本次活动启发了听众对艺术、人生与社会的全新理解,带来了一次真诚且内容丰富的经验分享,给观众与美术从业人员带来了深刻启发,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活动现场

(来源:深圳美术馆)

主讲嘉宾简介



王绍强,号后山,现为广东美术馆馆长,文博研究员二级岗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参与策划广东百年美术大展,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总策划与文献展策展人。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9年入选广东省“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2017入选“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艺术权力榜”上榜人物,被评为《国家美术》风云人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