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初看《红楼梦》时,觉得秒玉孤傲又清高,明明来了5个人,她却只端了4杯茶。
连杯茶都舍不得给刘姥姥,这样的人不知道修行修到哪里去了?
随着时间的沉淀,再刷这段剧情时,却有不一样的感慨。
贾母带着刘姥姥一行人,来到栊翠庵喝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奉茶。
贾母先是说不吃六安茶,妙玉便告知这是老君眉。
贾母又问是什么水,妙玉回答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喝了半盏茶后,笑着将杯子递给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接过茶后一口喝尽,并评价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这一评价引得贾母众人哈哈大笑。
等众人走后,秒玉便命人将刘姥姥用过的杯子扔掉。
秒玉性格孤僻清高,因此这一举动,很容易被人当成是她洁癖和清高的表现,其实并不然。
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本身带有一定“故意为之”的成分。
贾母明知妙玉的孤僻和洁癖,却仍带着刘姥姥前来,甚至将喝剩的茶递给刘姥姥。
这一举动既是为了逗乐,也是为了给妙玉一个“教训”,让她明白寄人篱下需顺从主人。
而刘姥姥是本分的乡下人,行为举止粗俗,与妙玉的高雅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刘姥姥,让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凄凉的身世。
妙玉在贾府本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难免有些自卑心理,平时还可以借着骨子里的清高掩饰一下。
可刘姥姥的出现,又在提醒着她:底层贫民和世家大族是多么格格不入。
因此,妙玉让人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给扔掉,认为她喝过的杯子已经“污浊”,不适合再留在庵中。
这一举动并不见得是多么嫌弃,她很可能是不愿意面对曾经的自己。
另外,妙玉扔掉杯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未必全是她的原因。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话用在妙玉和刘姥姥身上再合适不过。
妙玉本是心高气傲之人,精心准备了旧年蠲的雨水泡老君眉,满心以为能讨得贾母欢心。
却不料刘姥姥一句“好是好,就是淡些”,瞬间浇灭了她的热情。
这茶于妙玉而言,是风雅与品味的象征,于刘姥姥却只是解渴之物。
妙玉的清高与刘姥姥的质朴,本就格格不入。
一杯茶,几句闲谈,便让妙玉心生嫌隙。
换站在妙玉的角度,自己的一番苦心被人这么说,清高孤傲的她怎么受得了?
面对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自然要嫌弃几分。
她扔掉杯子,或许并非全因刘姥姥用过,而是那句不投机的话,触动了她敏感的自尊心。
自尊与自卑往往一念只差。
妙玉的这一举动,看似是对刘姥姥的嫌弃,实则是她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挣扎。
她本是出身不凡的女子,却因命运的捉弄,寄居在贾府的栊翠庵中。
她用清高与孤傲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却在刘姥姥的出现面前,暴露了内心的脆弱。
她扔掉杯子,或许是在试图划清与底层过往的界限,维护那脆弱的自尊。然而,这种做法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纠结之中。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然而,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
妙玉的悲剧,或许就在于她始终无法接纳那个曾经的自己,无法在自尊与自卑之间找到平衡。
《无端欢喜》有这样一句:世界能不能接纳一个人是次要的,首先自己能不能接纳自己才是根本,因为快乐和幸福从来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接纳这个不接纳我的世界,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妙玉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也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接纳自己,才能在生活的泥沼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周五愉快!
感谢你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