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花栀子 付雅婷(实习)

1月23日,“前程‘巳’锦‘漯’在其中文旅促消费”集中采访活动在漯河启动。本次活动由漯河市委宣传部主办,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承办。活动第一站,采访团来到了贾湖遗址博物馆。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距今约9000―7500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专家们认为是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和文化基因宝库。贾湖遗址用陆续多次的发掘结果向我们证明,约九千年前,先民们的生活可能闪烁着“智慧之光”,日子过得“礼乐滥觞”:不仅已经有了蒸、煮、烧、烤等基本烹饪方法,还可以种植水稻,畜养鱼、猪等家畜。而且先民们可能跟我们一样爱吃大米,都是“干饭人”。他们也可能穿着精心编织的麻布服饰, 戴着鲜艳的绿松石饰品, 聚集在中心广场上听用骨笛吹出的七声音阶的曲子, 品尝美酒, 载歌载舞庆祝水稻的丰收!


在贾湖遗址博物馆,记者看到了碳化的原始水稻、“礼乐之源”的贾湖骨笛、钻有小孔的绿松石饰品、烹饪用的鼎、罐、甑等器物。漯河市贾湖文化研究服务中心主任、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介绍,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碳化原始水稻在发现时有几千粒,这说明先民们已经开始驯化并种植水稻。

贾湖骨笛作为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在陆续的发掘中出土的有40多支。“骨笛有2孔、5孔、6孔、 7孔和8孔,但多数为7孔。这些骨笛均用鹤的尺骨制作,长度大约在17. 3—24. 6厘米之间,形制固定,制作规范。”武艳芳说,“经测音研究发现, 这批骨笛已具备五声、 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音阶结构,从而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管乐器, 也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这一发现大大推进了人类音乐史的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