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举行了创新服务举措发布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活动上,滨海一中关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推出了北京中关村第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复制推广清单,并有多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为园区进一步发展增添活力与动力。
先行先试
复制北京中关村政策
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滨海—中关村可与北京中关村共同探索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打造政策联动的示范区。在北京、天津相关部门支持下,首批支持滨海—中关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制定出台。
这批政策措施围绕产业促进、科技生态、人才建设、科研转化等方面,涉及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京津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推动机制改革创新等多个层次。“作为京津两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落子,在经开区支持下,园区将进一步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携手,持续完善协同机制、提升承载功能、强化资源聚集,不断提升自身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水平。”滨海—中关村办公室副主任张钊说,“随后,我们将全力抓好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政策用足用好,实实在在通过政策赋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新项目入驻
为园区发展提供新动能
企业是园区的筋骨,昨天,滨海—中关村再次迎来了一批新项目入驻,包括数智“提尔”液冷智算一体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爱勒易”药用辅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中海油田”服务能力保障中心项目等,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实训服务等多个领域,将为园区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与支撑。
“数智‘提尔’液冷智算一体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在滨海—中关村逸仙智创园,总投资4.7亿元,将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展示、推广、制造于一体的浸没液冷智算综合性基地。”安徽提尔液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海旺介绍,“通俗地说,‘浸没液冷’就是将服务器泡在液体里,通过液体代替空气进行散热,可显著提升产品设备的计算能力,同时降低能源损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1.5亿元。其中,2000P(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秒)浸没式液冷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将有望成为京津冀及北方算力网络的关键节点。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首期智算中心预计将在今年年中开通运营。”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累计注册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443家增长至5800多家,北京来津企业占比超20%,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
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
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揭牌
作为破解没有产业用地短板的创新,此前,滨海—中关村启动建设了我市首个成规模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日前,首批入驻的代表性项目——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正式揭牌。
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主任刘长猛介绍:“由我们团队研发的全国最大金属3D打印设备,已经在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量身打造的实验室里落成,希望能通过这项技术实现千米级超大型海洋浮式平台低成本建造,为我国海洋基建等领域开辟全新赛道。园区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目前,我们的设备已顺利完成验收,按计划,预计将在今年5月前完成设备的中试验证,9月具备批量化制造能力,期望未来能结合天津下游产业链和上游原材料供应,更好地实现成果转化。”(记者 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