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自古以来都将家族传承视为重中之重。
家族中互相扶持、利益共存,其中不乏有为人所称赞的家族涌现出来,山西祁县乔家便是其中的代表。
乔家大院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乔家子弟祖祖辈辈在这个院落里生活。
在当时国土被日本侵略者破坏殆尽的情况下,乔家大院能够完整安全地保存下来简直不可思议。
那么,日寇占领山西后,为何不敢对乔家大院下手?这背后的原因从乔家的发家史中可窥见一二。
一、起于微末
中国古代四大商帮:晋商、徽商、浙商、粤商。
晋商把控着整个国家的盐业、票号业,在明清时期的影响力稳居四大商帮之首,而其中乔家为晋商之龙头家族。
可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远。乔家的票号业生意遍布全国,在光绪同治年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繁荣地步,乔家的流动资产一度达到了一千万两白银。
而如此煊赫一时的家族却也非一蹴而就,乔贵发,是乔家赫赫商业的奠基人。
从小父母双亡的他寄养在舅舅家,寄人篱下,舅舅平时对他不甚理睬,舅妈更是对待他十分冷淡。在这种无人关照的环境下,他养成了不善言谈,老实苦干的性格。
清乾隆六年,青年时期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离家去绥远、包头地带行商,做一些小买卖。
刚出门的时候,缺乏经验的他先是合伙开了一家草料店,同时经营流转一些零星的杂货。
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积累,乔贵发便根据自己的判断,开了一间专门为女人做头饰铸造银首饰的铺子。
乔贵发投入了所有的心血,勤勤恳恳,苦心经营,省吃俭用。对待客人更是热情友好,于是不到一两年,生意便慢慢开始步入正轨。
当时有一定规模的商人已经具备了品牌意识,自己的“公司”一般都有商号,乔家也不例外。
于是乔家开始取名为“广盛公”,后来经过十几年的变迁、发展,更名为“复盛公”。旗下据有各式各样的店铺,主要经营米面粮油。
在当时的包头地区,商会历史悠久且发达,代替当地政府执行着发展当地经济的职能,而乔家正是其中的执牛耳者,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垄断了当地的贸易往来,不断地积累着人脉、商贸资源与财富。
就这样,靠着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勤劳肯干的优良品质,乔贵发白手起家,成功的为乔家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乔式祖训
更难能可贵的是,乔贵发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物质财富,还将自己一辈子经商的种种经历编篡汇总,留下了能传承千百代的为人处世的心得,这便是后世为人所称道的乔式祖训。
其中有些规定例如一夫一妻制体现了这位乔家开创者的超前的观念,令人不免钦佩叹服。
于是在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乔氏后代能继承发扬前人的产业自然毫无意外。
二、汇通天下
乔氏子弟中,其中不乏守成持家者,而除此之外,还有像乔致庸这样的有魄力又有能力的开拓创新者。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乔家大院》中,观众们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位家主异于常人,他拥有果决手段和家国胸怀,使得乔家能一扫颓势、家道中兴。
乔致庸剧照
在历史上,这位传奇人物享有八十九岁长寿之龄,历经五朝。
曾经的他,一心入朝为官,可由于家中变故不得不弃文从商,历经波折坎坷,渡尽艰难苦厄,最终成为执掌山西乃至天下财政的巨商。
乔致庸剧照
在乔致庸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乔家的祖训传承,经商信用至上,其次为义,再次为利。其传世之言便有“人弃我取、薄利广销售、维护信誉、不弄虚伪”。“复盛公”在他的带领下日益繁荣,诚信的招牌也逐渐得到顾客的认可。
光绪年间,“复盛公”进一步扩张经营。咸丰时又添了“复字号”等店门,一个互相扶持,利益共存的商业网络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蓬勃发展。
依借着包头北连蒙古、沙俄,内接中原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乔致庸把商路向外延伸至草原,向内拓展至江南,在一些商品上逐渐实现了垄断经营。
“复盛公”的上号向北传至平津甚至东北,向南开至长江流域,时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此基础上,乔致庸更是有战略眼光地开办了“大德通”票号。何为票号?简单来说,商人行商,需要资金流转调度。
当时通用货币为白银,在长途行进或是巨额交付之时不宜携带,极为不便。
因此晋商想到了用独家特制的票券来代替白银执行货币功能,借助这种金融机构,山西商人生意做的越来越大,遍布天下。
乔致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度成为当时的财政支柱,“汇通天下”便是源自此时。
到了乔致庸晚年的时候,他将一生经营所得的钱财拿来大兴土木,在原有乔家的基础上向外扩建,最终整个院落设计精巧、构思惊人,高空俯视呈现一个双“喜”的样子,其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四千一百七十五平方米,共计有大小院子二十个,房间三百余间,气势宏伟,威严气派。
大院始建于公元一千七百五十六年(清乾隆二十年),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始于光绪中期;最后一次增修则是在民国时期。
乔家大院从始建到如今游客见到的最终面貌,中间经历过近两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承受了二百来年的人事变迁。
乔家后人之后的扩建和增修都能在祖辈的构思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所以纵使时间差异之大,整个乔家大院的风格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生动全面地体现了清朝民间建筑特色,展现了民间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水平,因此成为了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
三、衰于战火
家族兴盛需要一代代人的奉献与奋斗,但其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庇护。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若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个人乃至家族又有何挣扎的余地。这恰恰是军阀混战时期乔家的写照。
当时国家政权跌宕,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依附于清王朝的山西乔家恰如无根浮萍,空有财富却无法自保。
当时山西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林林总总的势力相互角逐,而军备武装需要巨额钱财,于是当时的乔家便成了军阀争抢的重中之重。
在军阀的肆意掠夺下,许多票号濒临破产,乔家的大德通票号更是难逃此劫。先是冯玉祥,他在一九二六年就向大德通票号,强行索要了五百万石粮食和一百五十万银元,可谓是强盗行径,使得乔家大伤元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九三零年中原各方混战,军阀阎锡山战败,致使山西各家商号因晋钞的贬值而亏损,此次乔家更是亏损三十万两白银,可谓是雪上加霜,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概两年后,曾经富可敌国的大德通票号默默歇业了。
因此,在“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之时,太原保卫战失败之后,山西全境沦陷,乔家自然也不例外。当时日寇主张以战养战,无论贫富人家,对其财产都会肆意掠夺一空。
然而,历经过各路军阀的吸血和强迫,当时的乔家已经不复辉煌,甚至说只有空宅一所,所剩的金银钱财都被乔家人合家老小齐家出走,带至平津等地逃难,只留部分家人看护。
因此日军自然在发现这只是一所无人居住空宅之后,便失去了大肆搜刮的兴趣。
而乔家虽无甚油水,而其旗下的各处产业商铺的经营权却还在乔家。
权衡利弊之下,日寇为了控制乔家的生意,明面上摆出不敢动乔家大院的样子,暗中霸占了“复盛公”在包头的各处钱庄以及当铺等。
三家商号并入日本人开办的实业银行之中,逐步控制了乔家的生意,成为自己补充军饷的来源。
乔家大院现如今完好地矗立在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里,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为我国更好的研究民间古建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也让更多人走进了乔家大院,亲身体验旧社会中传统的地方大家族的聚居模式和内部结构。
乔氏后代可能不会再选择居住在里面,因为此时的乔家大院不再单单作为乔氏的祖宅而存在,也是全国人民珍贵的历史文物财产。
乔家大院已然成为了凝聚和传承古老浓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建筑,不仅描绘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历史兴衰,更是传述着中华传统中的家与人牢不可分的文化观念,其中种种利弊是非,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乔家大院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