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李庆芳 卢志勇
乡村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最基层单位,面临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滞后、发展水平低下、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广东龙川县着眼于调结构、稳增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龙川县锚定“农业强县”建设目标,坚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致力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农业质效持续提升,农村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稳粮保供成绩优秀
冬日暖阳,柔和地照在龙川广袤大地。全县10万余亩的冬种作物正迎阳生长,为新的一年粮食生产夯实基础。新年伊始,龙川县铁场镇珊田村的500多亩农田里,紫云英正抽叶拔节生长。而在珊田村5公里外的龙母镇藕塘村,1000多亩的小麦长势喜人。
龙川县田心镇航天稻种植基地晚造喜迎丰收(资料图)
“紫云英不仅是一种药用作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绿肥,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龙川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赖添奎说道。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上一年秋收过后,龙川县积极鼓励农户利用冬季空窗期,发展油菜花、紫云英等冬季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有效减少撂荒地,激活“农闲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截至目前,龙川县已完成冬种面积9.6505万亩,其中小麦2600亩、油菜籽5945亩、蔬菜4.3万亩、紫云英4.441万亩及蚕豆550亩。2024年10月,河源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对龙川县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晚造水稻开展实地实割测产。经测产计算,项目示范片水稻的平均亩产为558.6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的最高亩产达到662.5公斤。这个测产结果充分展示了龙川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的显著成果。
龙川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东省产粮大县”,全县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决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稳面积、稳单产、稳总产”三稳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4年,龙川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48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05%。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8.49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1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48万亩,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支撑,截至目前,龙川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2024年新增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3.27万亩,目前已经全面完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持续巩固,2023年绝大部分复垦回来的水田纳入耕种计划,建设完成1.2万亩的撂荒耕地基础水利设施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3769.96亩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任务完成率达100.04%。龙川县还创新工作方式,举办第一届春耕种粮大赛,大赛以典型辐射带动全县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打造更多单产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水稻示范基地,推动全县单产提高再上新台阶,有效激发广大农户科学种田、夺取高产的热情。全县有57家合作社、企业及种粮大户参与大赛报名。经过测产,丝苗米水稻参赛面积2435亩,平均亩产511.84公斤,对比2023年该县早稻亩产增产8.9%;普通水稻参赛面积3253亩,平均亩产量589.92公斤,对比2023年该县早稻亩产增产25.51%。此外,龙川县还创建一批“千亩方”示范田。2024年共创建水稻“千亩方”早晚造共17个,已完成了测产,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650多公斤,千亩示范片亩产550公斤以上。创建花生“千亩方”2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350公斤,千亩示范片亩产330公斤;创建了5个甘薯“千亩方”,千亩示范片亩产2300公斤以上。
“特”“优”农业长足发展
临近春节,年货市场热闹非凡。在各大米铺里,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米高高堆放,而卖得最俏的是龙川县本土生产的丝苗米,米粒晶莹剔透,米饭香软可口,深受群众喜爱。龙川县以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为抓手,致力推进优质水稻生产。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位于丰稔镇,涵盖车田镇、龙母镇、赤光镇、鹤市镇、佗城镇共6个乡镇,总规划面积791.85平方千米。2023年,产业园区内种植规模达到14.98万亩,产量达到了7.49万吨,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9.67亿元。联农带农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园带动农户人数达3713户,每户年增收约1500元。支撑起这一组漂亮数据的是智慧农业科技。在丝苗米产业园内,从种植期的田间管理到颗粒归仓后的烘干、贮藏、加工等环节,互联网、物联网的智能化控制无处不在。另外,产业园内拥有一批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品种繁育、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现代化装备、销售、休闲农旅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极大地推动了丝苗米产业发展。接下来,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将在龙川县内形成环形辐射链,辐射到周边镇域乡村,通过“企业+农户”订单等多种模式来扩大产业园内产能,惠及更多农民,提高产业能力,创建更加优质的“龙川大米”品牌。丝苗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龙川县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建设的一个缩影。
龙川县唱响油茶产业“富民曲”(资料图)
2024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龙川山茶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意味着龙川山茶油进入“国家队”,这是龙川县首个、河源市第四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全国油茶种植县”,龙川县油茶种植、加工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油茶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龙川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成立龙川油茶产业协会,坚持推进油茶三产融合发展,以标准化生产引领“龙川山茶油”高质量发展,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目前龙川油茶生产经营企业达155家,30亩以上种植大户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人员超1万,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45.59万亩,年产油茶籽鲜果15.14万吨,油茶年产值约18.93亿元,打造出“绿油”“绿优原生”“上山打油”“湾叶”“南越飘香”“霍山”等品牌,其中“绿油”山茶油被评为广东十大茶油品牌。
接下来,龙川县将按照“绿富双赢”的发展理念,把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推动油茶产业继续做强做优做大,确保到今年全县油茶树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山茶油产能达到1万吨以上。拓展种养结合模式、谋划精品主题旅游路线,实现以主产业带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更好推动龙川山茶油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真正让“小小一颗油茶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在做强做优做大丝苗米、油茶两大产业的同时,龙川县立足发展各镇优势主导产业,先试先行,打造全省首个“一镇一园”试点项目,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有特色、可复制的“龙川模式”。选定老隆镇澳洲坚果、细坳镇毛竹、赤光镇山茶、义都镇茶叶与佗城镇花生作为第一批“一镇一园”项目,该项目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在加快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同时,龙川县积极推进农业招引工作。2024年,推动廻龙镇丰树坑种养场投产,引进高密度鲈鱼养殖等项目,畜牧业和渔业得到较好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品牌认证,争创“粤字号”等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已获得粤字号品牌9个、名特优新品牌1个、有机食品认证品牌16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牌6个和区域公共品牌1个。
近年来,龙川的佗城豆腐丸、车田豆腐、田心八宝鱼生等知名美食,因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报道而迅速蹿红。围绕舌尖上的美食,龙川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精心布局,打造了一批特色美食产业链。一是成立特色鱼生产业协会,指导帮助鱼生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发展以草鱼为主的水产养殖,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助力养殖无肝吸虫草鱼。2023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655公顷,培育“八宝鱼生”店铺168家,鱼生全产业链产值约3.5亿元。二是加大禽畜类肉食产品供给,瞄准市场,扶持肉食品深加工,打造禽畜类肉食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培育紧俏商品。2023年,全县现有畜禽养殖场户2001家,生猪年出栏约37万头,家禽年出栏约544万羽,生产制作肉食品的企业和个体户200多家。三是成立强村公司、富民工坊,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推出拳头产品。如,车田豆腐是当地传承百年的知名美食,被列入河源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远销珠三角地区。该镇成立强村公司、富民工坊,与企业合作,拟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建设豆腐坊。2023年,该镇日产豆腐约8万块,年总产值7200万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联手,推动龙川县现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有力支撑。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龙川县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走进龙川县佗城镇佳派村,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从村口延伸至家家户户。沿着村道往里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绿植环绕,处处呈现一派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景象。近年来,佳派村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家庭、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绿美乡村、乡村文明建设,打造驿站流芳、学堂飞梦、佗湖泛光、卧龙咏牧、信园唱霞、三塘叹月、古榕寻根、中心聚力“佳派八景”,形成移步换景的公园庭院式村庄。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龙川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建管并重、点面结合,推动全域整治提升,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乡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落旅游区(资料图)
龙川县黎咀镇龙潭村以乡村连片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农旅研学产业基地,建设景观花海、景观田和休闲民宿等,一张乡村旅游景点规划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黎咀镇皮潭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通过打造沿江碧道、特色民宿等,盘活乡村旅游资源,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在美了乡村的同时,也富了村民,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龙川县完成创建特色精品村12个、美丽宜居村41个,累计完成创建美丽宜居村(含特色精品村)271个,完成80%以上行政村需达到美丽宜居标准的目标要求。
龙川县充分挖掘千年古县、原中央苏区县等文旅资源,融入农耕文化、客家民俗、非遗特色等优势要素,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激发乡村发展潜能。一是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引进农业企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创建了“绿油花果树小镇”“五色茶岭”等以农业为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以乡村特色文化为载体,依托霍山、佗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品牌,挖掘乡村特色内涵,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如田心镇甘陂畲族村,利用紧靠霍山4A级风景区的优势,推出畲族风情文化节,带动了当地发展。又如,佗城镇枫深村,充分发挥紧邻佗城4A级风景区、县城的区位优势,引进动物园、水上乐园等文旅项目,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成果,走出一条新型乡村旅游之路。三是以宜居宜业为突破口,红色资源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如廻龙镇五兴龙苏维埃旧址、细坳镇小参村等。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耕体验等生产型休闲农业新模式。先后打造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和五色茶岭,油茶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良好态势。2023年3月,龙川县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文化昌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深刻撬动着广袤乡村,成为推动南粤大地向好图强的强劲引擎。这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是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