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1948年12月,一位怀揣建设新矿山壮志的老者,被调往双鸭山矿务局。

那时的煤矿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困难重重,急需人才与得力领导。

老者一到矿山,便主动请缨承担重任,渴望深入井下参与采矿。

然而,党组织鉴于他年近半百且身体有恙,不忍其过度劳累,于是安排他担任经理科科长,负责财经与运销,为矿山把守重要关口。

他身着黄色军装,脚踏红皮高筒马靴,身材瘦高,长瓜脸,大眼睛炯炯有神,略显斑白的头发透露出军人的飒爽英姿。

这位神秘的老者究竟是谁?为何如此低调行事?



乱世从军,初露锋芒

李景荫,190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的一个显赫家族,家族拥有广阔的土地,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

自幼,他在村里的私塾学习儒家经典,深受忠孝节义思想的熏陶,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迹成为他心中的灯塔,点燃了他内心的爱国情怀。

少年时期的李景荫,性格活泼开朗,热爱冒险,对爬墙上树、骑马打枪等活动充满兴趣。

他常常跟随猎手进山狩猎,或与村民一同到松花江捕鱼,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冒险的精神。

然而,尽管家族产业庞大,他对农活却并无兴趣,内心渴望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成就一番事业。

1923年,富锦县组织地方保卫团,招募团丁。

年仅18岁的李景荫毅然决定报名参军,这一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入伍后,他全身心投入训练,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迅速崭露头角,从分队长晋升为第4队队长。

在保卫团的日子里,他不仅军事技能日益精进,更培养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东北。

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第24旅中将旅长的李杜将军,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呼吁各县军民团结抗日。

李景荫所在的富锦保卫团积极响应号召,他被任命为连长,踏上了抗击日寇的征程。

在哈尔滨保卫战中,李景荫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兵士气,多次挫败敌人攻势。

尽管自卫军最终因敌众我寡、装备简陋而失利,但李景荫的英勇表现赢得了李杜将军的赞赏。

在随后的依兰狙击战中,他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掩护自卫军总部安全撤离,被提拔为总部卫队团营长。

在两次战役中,李景荫凭借出色的指挥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下江勇士”的美誉。



忍辱负重,心系抗日

1933年初,自卫军在日军猛攻下溃散,李杜退往苏联,李景荫本想随队,却被部下强行留下,只得秘密携枪返回富锦。

此时,富锦已沦陷于日寇之手,百姓生活困苦,加之涝灾肆虐,庄稼绝收,地方秩序混乱。

鉴于李景荫的声望,富锦工商界恳请他复出维持秩序。

李景荫为保护百姓,决定隐忍,出任县伪警察大队大队长。

然而,日本人始终对他心存疑虑,时刻监视。

不久,以剿匪不利为由,将他降为副大队长和中队长。

1936年,日本人又怀疑他对伪满洲国不忠,削去他的兵权,调往富锦头道林子任警察署长。

此举意在试探李景荫,若他与抗联为敌,日本人可坐收渔利;若不然,则以通匪罪置他于死地。

面对阴谋,李景荫愤懑难平,却只能隐忍。

他虽任伪满官吏,内心却坚定抗日。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富锦中学校长张进思(张甲洲)。

两人志同道合,常相约小酌,畅谈国家大事。李景荫在张进思的引导下,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

深知抗联物资匮乏,李景荫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采购军需物资。

他巧妙避开监视,将枪支弹药、药品、粮食等物资秘密送达抗联战士手中。

每次行动,他都小心翼翼,因为这些物资对抗联来说,关乎生死存亡。

李景荫虽身处敌营,却心系祖国,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事业。



起义投联,战功赫赫

1937年夏,我党抗联独立师挺进富锦地区,师长祁致中了解到李景荫是个有骨气的热血男儿,亲自找他谈话,晓以抗日救国的道理,在我党民族抗战政策的感召下,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率部170余人起义反正。

尔后,把妻儿转移外地,亲手烧掉自己的房屋,表示坚决抗战到底,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还家。

同年10月,独立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李景荫升任第一师师长。12月,军长祁致中被苏方扣留,李景荫毅然接过领导重任,继续与日伪军顽强抗争。

1938年,下江地区抗日斗争形势严峻,日伪军重兵围剿。

李景荫率领第十一军在多地与日伪军激战,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斗志,灵活运用战术,重创敌人。

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李景荫率主力西征,穿越小兴安岭,开辟新游击区。

途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环境,成功到达海伦县。

1939年5月,李景荫担任抗联第三路军龙南指挥部指挥。

面对平原游击战的挑战,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分化瓦解伪保甲长,争取更多支持。

他战术灵活,注重与其他部队配合,袭击敌人据点,破坏交通线,伏击运输队,给日伪军造成极大困扰。

在他的领导下,龙南指挥部战斗力大幅提升,成为日伪军的心头大患。



潜伏侦察,功成身退

长期艰苦的战斗生活和恶劣环境逐渐侵蚀了他的身体。

1940年10月,因病情严重,他不得不离开战场,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在苏联的日子里,他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抗日局势。

经过两年的治疗和休养,李景荫的身体有所好转。

1942年8月,他毅然返回东北,开始执行侦察任务。

他先后在长春、绥化、方正等地潜伏,深入敌后,收集重要情报,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机智勇敢,利用人脉和经验建立秘密情报网络,与当地抗日志士紧密合作,共同对抗敌人。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正在潜伏的李景荫主动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凭借其熟悉的地形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红军提供了重要帮助,多次有效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李景荫迎来了新的人生阶段。

他先后担任富锦地区专署保安处长、公安局长等职务,整顿地方秩序,打击不法分子,为百姓创造了安宁的生活环境。

1951年,他荣升担任双鸭山矿物局副局长,积极推动矿业发展,改善矿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持。

然而,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使李景荫的身体再次不堪重负。

1954年,他的脑病复发,逐渐恶化,最终导致瘫痪。

在与病魔抗争的15年里,他始终保持坚强乐观的态度,深受家人和朋友敬佩。

1969年1月29日,李景荫在阜新因病去世,享年64岁。

他的一生,历经磨难,战功赫赫,却始终保持低调作风,不张扬,不炫耀。

在他看来,抗日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他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从不求回报。

李景荫的低调源于他的性格和对战友的尊重。他为人豪爽,真诚待人,不喜欢追求名利。

他深知自己的幸存是因为无数战友的牺牲和奉献,因此选择了低调,默默地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绥化新闻网:李景荫:曾和李兆麟将军在绥化共同抗日
《黑龙江史志》,2001年.03期,崔沛文,抗日名将 矿山功臣李景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