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人,因为某一件事遗臭万年,也有些人因为某一件事名垂青史,张学良算是两者都有吧!我们的文化,是拥有很大包容度的文化,更多的认为张学良属于是后者。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在蒋的影响下选择了不抵抗,东北军撤到关内,致使东北地区轻易被日军占领。

由于撤退仓促,东北军撤回的基本上都是军队,东北的兵工厂、重工业生产线等,没有来得及撤,也没有安排炸毁,白白便宜了日军。




其中,不乏大口径火炮及其生产线,花大价钱组建起来的东北空军的飞机,竟然让日军完好无损的缴获。

张学良不抵抗的行为,极大的刺激了日军的侵略野心,加速了激进战争内阁的组建和侵华步伐,他们正是从这些较量中得出结论:不出三个月便可灭亡中国。

失去东北的东北军,没有了土地和人民的依靠,只能依靠蒋补给,被蒋派过来围剿红军,并借机削弱东北军力量,实现一石二鸟之计。

经过几次战斗,东北军有生力量不断被消灭,期望得到补充的张学良,得到的只是“撤编”这一寒心的命令。

是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东北老家去!嘹亮的声音不断在军队中传播,忍受着“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怎么可能会不动容?

蒋见东北军应付他,出工不出力,亲自来到西北督战,在同样爱国的杨虎城将军的劝说下,发动了双十二兵谏。




当时东北已经被日军蹂躏六年,华北大地也被日军弄得千疮百孔,妄图建立第二个类似于东北的傀儡政权,中华民族真的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此时如果没有停止内战,继续打下去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双十二的和平解决,避免了内战的继续,在抗日大旗下,全国各种势力团结起来,争夺地盘保存实力的军阀,不同信仰的军事或政治势力,全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红军、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滇军、桂军、湘军、粤军、中央军等,全都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在不久后的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

这一切,都是从西安事变后形成的,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自然成了为抗日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员。

吴佩孚是反动的旧军阀,但他晚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就足以让人敬佩;汪精卫尽管有过刺杀摄政王的孤胆英雄时刻,可他最后投降了日本,为侵略者摇旗呐喊,足以遗臭万年。




张学良是受人唾骂的“不抵抗将军”、浑身有种种问题的“花花公子”,可就一个西安事变,在民族大义上最终做了关键的一件事,就足以让他整体上成为历史正面人物。

人,或许有种种缺点不足,也曾经犯下很多过错,历史上是非成败的人都有,争议的人物也不少,但唯有两种人是没有争议的:民族英雄和民族败类,前者如苏武、岳飞、文天祥、张自忠、戴安澜等,后者如秦桧、汪精卫之流。

对此,大家认为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