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上,网络文学“走出去”提交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据《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起点国际(WebNovel)已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其中,2024年新增“出海”人工智能翻译作品超2000部,同比增长20倍。
借助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突破与便捷,以及打造IP全球化模式的探索,网络文学开始了快速译介“出海”的进程,与之相比,传统文学在2024年的译介和出版也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离不开出版社、编辑营销团队、高质量的翻译等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在业界多年的关注呼吁下,这些环节逐步提升、完善,这也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和更优质的出版、推广。
出版社发挥“大”与“小”的优势
从惯例看,翻译文学的出版流程周期普遍在一年以上,因此,选择哪一家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语种的读者市场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知名出版社关注当代中国文学作品。
2024年,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Bloomsbury Publishing)推出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系列作品,这家出版公司以擅长出版大众流行读物闻名,它也是一手发掘出版“哈利·波特”系列以及《追风筝的人》等畅销书籍的出版公司。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近年为其建立了良好的全球读者口碑,新译作则推出了《群星的风景》(A View From the Stars)、《刘慈欣科幻作品精选》(Cixin Liu's Novels & Short Stories)、《刘慈欣图画小说集》(Cixin Liu's Graphic Novels)等多部作品合集。其中,《群星的风景》收录了刘慈欣的非虚构作品和访谈,展现了他作为科幻小说爱好者和写作者的阅读、创作经历,也收录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从中可以窥见他多年来想象力的演变,进而可以观察到中国原创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变迁。《刘慈欣科幻作品精选》收录了他的《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代表性的中长篇科幻作品。《刘慈欣图画小说集》则是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35位插画家将刘慈欣的15个获奖故事改编成的图画小说集,以全新形式呈现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同时,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还推出了作家麦家的两部小说《人生海海》(The colonel and the Eunuch)、《风声》(The Message)。早在2014年,麦家的小说《解密》《暗算》英译本被收入英国的“企鹅经典”文库,是较早进入英文出版领域视野的中国作家之一。《风声》可以被视为是延续《解密》《暗算》谍战小说风格的作品,而《人生海海》则是麦家的转型之作,他在其中拓展了谍战叙事的版图,并将世界性的主题引入其中,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评价的,“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比如人类智力的荒谬和意志的傲慢。他把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与革命、阴谋与暴力化为了人类境遇的幽暗传奇。”
曾经风靡华语文学界的三毛作品《撒哈拉的故事》(Stories of the Sahara)也在2024年通过该出版公司推出英译本,三毛在沙漠生活中讲述的爱与失落、自由与危险的经历故事,也将抵达更多远方的读者。
近年来,国外出版生态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出现了一些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作主力内容业务的出版社,英国查思出版集团(ACA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东书坊(Sinoist Books)与美国群星出版社(Astra House)是其中两家代表。
东书坊在2024年一口气推出了作家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Fate Rewritten),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Faces in the Crowd),苏童短篇小说集《夜间故事》(Midnight Stories)、《群众来信》(Missives from the Masses),张翎中篇小说集《余震》(Aftershock),姚鄂梅中篇小说集《家庭生活》(The Unfilial: Four Tragic Tales from Modern China)等作品。
群星出版社过去在美国文学市场推出了王小波、申赋渔、李娟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今年预计将推出胡安焉的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并将该书的英国版权出售给了企鹅兰登书屋。该社资深编辑白丽雅表示,在国际出版过程中,向不同国家的出版商推荐作品时,为编辑挑选合适的故事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在寻找不同的东西,你必须了解他们的品位和兴趣,并努力做到最佳匹配。推荐时提供的信息必须完整,要有好的内容简介、翻译样章,以及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也要有能引起共鸣的图片,以及与相似的国际图书作比较。”
来自世界各地的译者群体打开翻译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进化,越来越多领域的语言隔膜被快速打破,网络文学网站也藉此快速地将中文作品进行译介,一些英文网站的部分作品甚至做到了与中文网站的同步更新。另一方面,传统严肃文学仍然十分依赖优秀译者的工作,国外出版社之间已经在新的规定里明确禁止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译者的行为,当然,使用人工智能翻译进行校对辅助是允许的。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韩国作家韩江时,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她背后的韩国文学翻译出版。她的第一部英译本作品是《素食者》,由独立出版社波托贝洛图书(Portobello Books)于2015年在英国出版,该书随即在次年获得国际布克奖。获奖后,该书译者黛博拉·史密斯利用奖金成立了斜轴出版社(Tilted Axis Press),该出版社聚焦于翻译、出版东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国作家颜歌的小说《异兽志》英译本也由该社推出。对韩国文学而言,更为关键的翻译、出版的推动力量还是来自于1996年成立的韩国文学翻译院,它致力于助推韩国文学“走出去”,也开设面向新译者的翻译课程,到2022年底,它已经支持了38个语言区域约2200部作品的翻译出版活动。
莫言与译者葛浩文、韩江与译者黛博拉·史密斯,类似的故事还在继续,随着更多译者的加入,中国文学的面貌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英语世界里。去年11月,英国《格兰塔》文学杂志推出“中国”特刊,分别从小说、诗歌、非虚构、摄影等章节呈现了莫言、余华、张悦然、王占黑、钱佳楠等作家的作品,也特别设立了“东北文艺复兴”专题,刊登了双雪涛、班宇、杨知寒三位青年作家的小说作品。
双雪涛为英文读者带去了一个“五流”演员在准备扮演职业杀手时迷失自我的故事,班宇展现了生不逢时的男人们疲惫不堪的忙碌生活,而杨知寒在感人至深的讲述青春逝去的故事中,让游泳池成为了一段感情的发生地。《格兰塔》主编托马斯·米尼认为,“他们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如何准确地捕捉到社会中存在的迷失但又听天由命的情感结构。”这些作品由不同译者合力完成,这在过去缺乏译者的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而如今随着关注、研究中国文学者的增多,为翻译多元的当代文学文本提供了可能,托马斯·米尼表示,“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中文翻译的好时期。”
“东北文艺复兴”的话题之风也刮到了纽约,《纽约客》杂志在2024年刊载了两篇双雪涛的短篇小说,其中《上楼梯》(Up the Stairs)直接以英文面世,中文版还未发表,小说取材自双雪涛祖父的早年经历,书写了他前往一位多年未见的女士家拜访,在爬楼梯到达她家后,未及言语便突发心脏病倒地离世,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巴黎朋友》(Paris Friend)中文版首发于《收获》杂志2024年5月刊,之后翻译成英文刊发于年末的《纽约客》。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小说的呈现与译者程异的工作密不可分,来自新加坡的他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小说家和剧作家,曾担任过国际布克奖的评委,还翻译过刘心武、骆以军、张悦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
托德·福利是纽约大学教师,教学范围主要是中国文学、电影、戏剧和批评理论领域。如今他也加入到了翻译行列,将于今年推出作家余华的小说《文城》(City of Fiction),该书出版商纽约欧罗巴出版社(Europa Editions)是一家独立的优质小说出版社,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英文版便由它率先推出,成为近年世界级的文学现象。
此外,今年还有多部作品英文版已在筹备出版,其中包括贾平凹《古炉》、陈彦《装台》、鲁敏《金色河流》、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等作品。译者在出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越多研究中国文学的译者出现,才能将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推向世界,而涵盖了翻译学院、版权资讯杂志、新作推荐类社交媒体账号的韩国文学翻译系统,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长效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