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对账后,一大波人给陈平“平反”,称他当年的讲话没毛病:在中国,一个月2000块钱的工资,比他们3000美元的工资活得舒服多了,所以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面,明白吗。
有意思的是,1月22日陈平老师自己也发了个视频重述这段讲话,并表示“我当年还是太保守了”,意思是何止比3000美元工资活得舒服,比4000,甚至5000都要舒服。
我自然是无法认同陈平的说法。
首先3000元月收入,你别说活得舒服了,你根本就活不下去。就算你房贷每个月少到只需要还2000元,还剩1000元,又是交通出行,又是话费,伙食费,还想过得舒服,简直就是做梦。
所以他这个不等式,本身就是建立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成立的讨论空间:摒弃一些大额花费,单纯考虑没有任何意外与风险的日常生活。
他的意思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之下,3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或许能超过在美国4500美元的购买力?(其实也没有,根据2023年的PPP指数,中美之间的比例大概为1比2.5,也就是说国内3000元的购买力在美国可能超过1050美元,即7652元左右的人民币。可4500美元的月薪相当于32800元人民币,脑子得多不清醒才能说出差不多?)
而且即便按照这种说法,也根本不切实际,有几个人每个月的工资,能全都拿来买东西?
“比在美国过得好”这句话,陈平考虑的太单薄了。按照他的意思,物价比美国低,能买到的东西就比美国多,3000元可以买到比在美国5000美元还要多的东西,所以就是过得好。
典型的“何不食肉糜”。陈平是不需要上班的成功人士,已经脱离了对于普通人而言“过得好、过得舒服”的具体要素。
工作时间,福利待遇,食物的品质等等,这些都是过得好与不好的标准。只比便宜不比质量有什么用?今天我还看到有网民发了个视频爆料某地胡辣汤老板把一锅不知道是别人吃剩的还是锅里剩下的汤过滤出食材,洗干净第二天继续煮汤呢。
倘若知道这个前提,把这东西很便宜的卖给你吃,你会吃吗?
就像最近几天吵得火热的集采药和进口药一样,我们的集采药便宜,可为什么贵的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还有一大帮子人这不满那不满?按照陈平的逻辑,应该幸福得很才对。
很明显,过得好不好的定义,完全不是一个“物价”就能全部衡量的,这里面涵盖的东西之多、范围之广,就算是拉一篇硕士论文来都不一定讲得清楚:质量、权利、服务,甚至还有尊严、名誉、隐私等等,怎么可能短短一句话就直接定论。
如果陈平只是说,2000人民币在中国能买到的东西,比3000美元在美国能买到的还要多……尽管这也不一定完全成立,但至少没多大去反驳的必要。因为从概念而言,的确是一个事实:国内物价比发达国家低,这又有什么可反驳的呢。
但是,那也一定不值得骄傲。
至于国内2000人民币比美国3000美元过得还要幸福,那我必须要多说一句:既然如此,陈平老师的女儿为什么要嫁给美国人,陈平老师又为什么要在美国买别墅?难道就这么喜欢去水深火热的地方?
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可真是被他们玩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