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口呼”曾是肖芳的绝技。受访者供图

  “我的孩子已经5岁了,我也经历了两届四川省两会。”省两会开幕前,记者见到肖芳时,她笑着打趣道,作为连任的省人大代表,感觉自己的履职和人生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1年出生的肖芳,是成都地铁4号线电客车组长,也是全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今年是她履职的第八年。作为一个连任两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的“90后”,这些年,她主要立足民生领域,关注的议题从教育到医疗,每一件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丹巴女儿搭上时代快车


  肖芳的童年是吹着高原的风、听着山间的流水声长大的。
  她的家乡在甘孜州丹巴县色足村,那里是著名的“美人谷”。小时候的她,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或者老师,过平淡安稳的生活。因为对她来说,山的另一头实在太遥远。
  后来,村子里刮起了外出务工风,很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出去打工,其中就包括肖芳。不过,她没有出省打工,而是跟随姐姐在九寨沟歌舞团跳舞挣钱。
  到了2009年,或许是不甘吃这碗“青春饭”,抑或是想去山那边看看,这一年,她来到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习。起初,她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发现学校的铁路专业是王牌,于是换到了电力机车专业。在中职校的第三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地铁公司。
  来自大山的丹巴女儿从此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开始与地铁结缘。

从地铁新手变身老师傅


  2011年,20岁的肖芳进入成都地铁实习,并在一年后考取了地铁列车驾驶证。要知道,当时成都地铁很少有女司机。
  “我们那一批只有我一个女生。”肖芳回忆,自己刚跟着师父练习驾驶时,双手死死握住手柄,十分紧张。因为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下班后她又去其他车队练习,每天比别人多练一到两个小时。熟能生巧,一个月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速度感,也开始担任地铁1号线的司机。彼时,成都仅有一条地铁线路。
  凌晨四点半开始出勤,不足两平方米的驾驶室,她每天需要在黑暗的隧道中穿行超过8小时,并且目光必须时刻在仪表盘和隧道间切换。这也让她练就了一门绝技:手指口呼,即司机眼睛看到的每个内容,都要用手指到、用嘴说出,这样既能集中注意力,司机间也能相互提醒。“一个单程开完,要手指口呼近400次。”肖芳说。
  随着地铁驾驶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模式逐渐普及,肖芳说,现在司机主要是监控列车运行,以及处理突发应急故障。
  十四年来,成都地铁线路快速“生长”,数量从1条增至16条,肖芳也先后担任了1号线、2号线、7号线和4号线司机,驾驶轨迹遍布成都的东南西北。她见证了成都地铁的“成长”,成都地铁也见证了她的蜕变。从握住手柄都会紧张出汗的“小白”,成长为操作熟练的电客车组长,她还培养了13名徒弟。
  处在重要的民生保障岗,虽然辛苦,但肖芳心中却是幸福感满满。生活中,作为乘客的她,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地铁的便捷。
  地铁19号线开通后,家住温江的她去天府机场可一线直达,不用担心上班晚点。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后,她去重庆办事,因为没买到返程高铁票,于是选择先到资阳,再坐地铁回家。“出高铁站就是地铁站,没有舟车劳顿,只有丝滑畅快。”在感叹交通巨变的同时,肖芳愈发热爱自己的工作。

围绕民生领域建言献策


  成为省人大代表后,肖芳对民生领域十分关注,她几乎记得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民生保障的提法,并在履职过程中特别留意相关话题。
  之前,她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关注普惠型公办幼儿园和高质量幼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围绕“如何让婴幼儿受到高品质低收费的学前教育”等问题建言献策。今年,她关注的依然是民生方向,聚焦医疗领域,建议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社区有很多老人和小孩,提升社区医院数量和质量,能一定程度上保障其就医速度和便捷度。”站在时代的浪尖,肖芳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由于工作忙碌,肖芳现在一年回丹巴的次数就两三次。村子还是那个村子,肖芳也还是那个丹巴女儿,不同的是,时代的注脚,已在每个人、每个地方,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为一名地铁司机,肖芳表示,无论是走上两会会场,还是在地铁一线,她永远不会忘记为民的初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杨芮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