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共有494位皇帝,这些皇帝分布在各个朝代,每个朝代的皇帝数量各不相同。按照惯例,皇帝驾崩后都会入土为安。当然,如果社会太平,皇帝的陵寝都比较集中,比如北京的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和西安的秦始皇陵墓等等,如果社会动荡,朝代比较短,皇帝陵墓都比较分散普通,比如武汉的陈友谅墓。
同重庆明玉珍一样,陈友谅的大汉国存在的时间不长,当时还在与朱元璋争霸天下,社会动荡不安,陈友谅牺牲在战场上,掩埋得比较低调,位置不是很好找,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公园路61号,处在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南侧,紧邻武汉著名景点黄鹤楼,距离武昌火车站不远,只有六七公里的路程。
陈友谅是元末明初的枭雄,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大的竞争对手。元至正十九年也就是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今九江市)称帝,建国号为“汉”,年号大义,紧接着次年迁都武昌,公元1363年,陈友谅带领70万大军与朱元璋的20万兵力在鄱阳湖大战,不幸战败,突围时中流箭而死,终年43岁,埋葬在黄鹄山南麓,沿袭至今。
陈友谅墓的规模很小,完全看不出是帝王陵寝,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被遗忘,直到1908年才再次被发现。历史上陈友谅墓被多次修缮,尽管如此,占地也不过200平方米,除了红色砂岩石材围砌的坟冢以外,还有六角亭、陈友谅生平介绍的纪念碑和一座民国风格的三拱石牌坊,仅此而已,比较寒酸。
陈友谅墓不仅仅是规模小,位置也很隐蔽,处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南桥头下方,周围都是茂盛的植被,更恼火的还是隐藏在居民楼中。在陈友谅墓的下方,是居民楼的休闲区域,开了不少茶馆,遮阳棚下摆满桌子板凳,老人长期聚集在这里打牌娱乐,颇有烟火气,也是这份烟火气,无形之中使得帝王墓更为隐蔽。
陈友谅虽是“大汉”的缔造者,存在的历史不长,影响力不够大,虽然在民国初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均进行过修缮,但并没有什么特色,以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帝王墓的存在,不要说外地游客,本地游客也没有几个,即或墓地上偶尔有几个人,也是周边市民,打麻将乏了来这里散心。
皇帝陵寝,中华上下五千年,也不超过500座,秦始皇墓、十三陵的墓地由于规模大,都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相比起来,大汉陈友谅墓或许是因为主人在位时间不长的缘故,根本没有影响力,难怪不得许多本地人都不晓得,有人说它低调,就这种规模,不低调就不行,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