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考古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悲剧,也是一场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本该由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发掘陵墓,最后竟然交到了一群饱读诗书的学者的手中,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打开的皇帝陵墓,它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为何应该发掘规模最大的长陵,最后又会改成毫不起眼的定陵呢?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麓,有一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陵园,那里一共埋葬的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以及两名太子,它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

1955年时,著名的明史专家,《朱元璋传》的作者吴晗,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北京市副市长,他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与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等人,起草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打算对明长陵进行考古发倔,仅仅过了5天,这个发倔报告就得到了批准,要知道这可是历史上第一次对皇帝的陵墓进行发倔,吴郭二人也没有想到那么重要的事情,仅仅过了几天就获得了批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一传出去,就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的技术与时机还不够成熟,还不是发倔的时候,然而,作为发倔行动最主要的执行者,吴晗可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史学界的身份举足轻重,郭沫若也算得上是当时文化界第一人,任由别人怎么反对,两人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



热情满满的二人很快就组建了一个发掘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全是史学界,文学界的大佬,无一例外的是没有一人是考古界的人,当时,大多数的考古专家都去了台湾,大陆能够算的上是考古专家的人,不超过十五个。其中大多数都在洛阳、西安等一些古城,进行发倔保护工作,剩下的几名专家则忙着对一些新生代考古人员进行教学,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上第一次发倔皇陵那么重要的事情,由一帮外行人主持,即将在明十三陵进行了发倔工作。

在古代,绝大多数皇帝都会在登基一年后,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而其中保存的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就是明十三陵,建造了整整230多年,还被誉为明朝的另一个紫禁城,作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其国力强盛,万邦来朝,就连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还把明朝辽阔的疆域与丰富的物产,等一众所见所闻带到了欧洲各国,就连今天被全世界人所熟知的万里长城,就是指修建与明朝的长城,明十三陵最早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修建的,他的陵墓就是十三陵中,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的长陵,陵地建筑面积约有12万平方米,等到明朝灭亡时,十三陵的总面积就达到了120多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副省级城市宁波还要大一些。



十三陵的总体布局就像是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每座陵墓都像是树干一样向四周伸展,这颗大树的主干就是一条,通往陵园尽头的宽阔大道,其中每个陵墓的建造,都算的上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大部分陵墓都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能建造完成,每年参加营建的民工都有数万人以上,这样的情况足足持续了230多年,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着紫禁城皇宫建造,各个陵墓都有着各自完整的建筑群,外围却都是一样高大的城墙,仿佛这里并不一个陵园一样,更像是皇帝的行宫。

1956年的春天,发掘队开始进入十三陵实地探查,在吴晗的计划中,他将首选目标定为了朱棣的长陵,由于他们极度的缺乏足够的经验,在长陵周围实地勘查了几个月,始终都没有任何的收获,连长陵的墓门都没有找到,但又不能像孙殿英那样,使用炸药强行进入陵墓内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目标换成了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地所在的献陵,献陵规模小,离长陵又比较近,很适合让发倔队练练手,这下难度终于下降了,但一帮子人又白白忙活了半个月,还是连个门都没有找到,最离谱的是还凭借关系,在监狱里面找了一个盗过王爷墓的盗墓贼,但他只会撬开石门,其他的什么也不会。

先后浪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发掘队却一无所获,面对外界存在的许多质疑声,他们经过仔细的讨论,最终把练手的目标定为了,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也是最奇葩的皇帝,万历朱翊钧所在定陵,之所以把定陵作为目标,是因为他们发掘工作一直没有进展时,突然发现定陵的城墙上方,几块墙砖突然掉了下来,露出了一个直径大约有半米的圆洞,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性发倔,他们在一块砌在城墙中的石条上,找到了一些线索,擦去上面的泥土,露出来了三个字“隧道门”,在场的几位队员,当即加快地对定陵的发倔,十几天后,他们在城墙的下面发现了一个券门,同时还在探沟两侧发现了两道石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不大的石砖墙,他们当时就判断,这就是通往定陵地宫的隧道。



为了减轻挖掘的工作量,发倔队并没有根据,最先发现的探沟进行发倔,反而在探沟的延长线上开挖另一条探沟,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新挖的探沟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不久后,原先探沟中出现的石砖墙石砖墙,却离奇的消失不见了。随着时间来到了九月份,事情突然出现了新的转机,一直深挖的探沟深处,一名民工意外地挖出来一块小石碑,洗干净一看,只见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时期,人们就把地宫墓墙称为“金刚墙”,显然这块不起眼的石碑,为发倔队提供了地宫所在的明确位置。根据石碑提供的重要线索,他们修改了发倔计划,在通往宝顶中心的地方又开挖了新探沟。到1957年的5月份,才挖穿了厚厚的夯土层,在金刚墙的后上,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开口,那应该就是通向万历皇帝地宫的入口。

等把里面打开之后却没有人敢进去,参与挖掘的民工们与一些学者,都担心里面有小说上面经常写的,墓室中会有置人于死地的机关暗器,没办法,他们就采取了抓阄的方式进去,可进去了一阵探索才发现,他们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里面的人在石门上,扒开了一条小缝,就只看到了一块长石。等到了第二天时,发倔队彻底打开了那面金刚墙,一个巨大的地宫大门彻底暴露在了大家眼前,那是一块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的大门,很快,他们就对地宫内部展开了考古工作,这也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目睹,封建时代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整个陵墓是一个用条石砌成的巨大宫殿,前后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铺开,直通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大殿,前殿就是第一个被进入的宫殿,里面什么都没有,直到进入到了中殿,才见到了许多摆放整齐的汉白玉座椅,旁边则是祭祀用的器皿,地宫两边是按照旧紫禁城中,妃子们居住的东西六宫,按照规定这两个左右配殿,是用来给妃子们陪葬用的,显然两个空荡荡的配殿,表明它并没有真正的使用过,而后殿就相当于紫禁城中,皇帝居住的寝宫,木床之上,三个硕大的朱红色棺椁阴森森的摆列着。它们分别安葬的是万历皇帝跟他的两名皇后,作为明朝在位期间最长的万历皇帝,跟他一起埋葬的,还有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时,万历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突然病逝,年仅10岁的朱翊钧登基,是为万历皇帝,他的母亲李太后希望儿子可以成长为,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这就意味着万历从小就被约束得很严格,长大后还处处受到了大臣们的约束,这让他感觉自己始终都是个摆设,而能给他带来乐趣的,就是他最宠爱的郑贵妃,他一直想把王位传给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但明朝的继位祖制,皇位传长不传幼,他明面上是一个站在权利最顶尖的人,实际上则是一个连大臣都斗不过的可怜人,既然皇位无法传给郑贵妃的幼子朱常洵,他干脆采用不上朝的方式进行对抗,四十八年的在位时间,他一连二十八年都没有上朝,年轻时,就把心思放在了修建自己的陵寝上面,劳师动众修了六年多,花费了明朝两年多的税收800多万两白银。 等到万历逝世后,埋藏在他身边的是经常受到冷落的两名皇后,失去靠山的郑贵妃则被打入冷宫,儿子朱常洵则在几十年后,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煮成福禄宴。



当后殿中的三个棺椁被发现后,并没有立刻将其打开,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周围,放置随葬品的箱子上面,大量的木箱已经全部腐烂,露出了里面的随葬品,埋藏在地下三百多年,许多随葬品到现在还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由于接触到外面的空气,无论是棺椁还是随葬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在场的几名学者都还在猜测,万历皇帝的遗体,是否还保存的如初,他们还联系了医学院,如果真的保存完好的话,就会请他们保护遗体,当移开了红色的棺木时,众人纷纷好奇地将头凑上去,只见万历皇帝的遗体不是躺平的,而是蜷曲在棺椁之中,整个姿势十分像天上的北斗七星,身上还裹着一层薄薄的金被,遗体下面则是大量的金银财宝与文物,里面物品的丰富程度让他们膛目结舌,足足清理了十一层随葬品,数量多的有些惊人,不过此时万历的遗体,已经完全腐烂成一堆骨架,完全不像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 ,地宫内的所有文物都被成功地整理了出来,当清理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地宫中总出土的文物多达3000多件,为研究明朝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其中大多是万历跟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少量文物是祭祀用的礼器,这些价值连城的物品,被作为随葬品埋在地下,为的就是可以让墓主人,依然能够让他过上奢侈骄纵的生活,那些精美绝伦的金器,就是后半生不理朝政的万历,在一直陪伴着他们。



这件冕冠是万历佩戴的礼冠,与衮服是一起配套穿着的,保存的十分完好,前后各悬挂着十二串五颜六色的玉珠,在一些庄重的礼仪场合中,可以提醒皇帝要保持端正的姿态,不过这对于万历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他当时即不参加朝会,也不会参加什么礼仪活动,这个代表皇帝最高等级的冕冠,也逐渐成了一件摆设品。万历也曾想当一名驰骋沙场的英雄,但还是因为大臣们的极力阻挠,让这个想法胎死在万历腹中,金光闪耀的铠甲,腰刀以及弓箭,自此再也没有被他碰过,地宫中许多一部珍贵的文物,包括一些精美的字画,因为技术有限,加上没有进行任何的保护措施,就连万历的衮服龙袍,在接触外面空气的瞬间,很快就发黑化成了碎片,无法在进行修复还原。

保存最完整的一类文物,则是在万历棺椁中发现的精美瓷器,还都是属于最珍贵的皇家青花瓷。这些瓷器之中,最为珍贵的要属被用作万年灯的青花大龙缸,根据上面的字迹显示,大龙缸是万历的祖父,嘉靖年间的制品,像这样大型复杂的瓷器,在当时可算得上是极品中的极品。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就是,万历皇帝的贴身之物——金翼善冠,是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加上工匠精湛发达的手艺制造完成的,足以凸显出明朝时期,手工业登峰造极的制作工艺,与之对应的还有四顶绝美的凤冠,是用黄金,翡翠,珍珠与宝石编织而成的头冠,其中有有一顶镶嵌的有三千五百颗珍珠,各色宝石有195块,而中国京剧中的传统服饰,就取材与明朝服饰,今天在京剧的大舞台上,还可以见到这种样式的头冠,人们绝对不会想到,头冠的原件就藏身在定陵之中。



整个发掘工作到此就结束了,表面上来这些学者收获颇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实际上这次发掘工作只能用失败二字形容,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大量出土的丝织品因为没有及时保护,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各种发掘出来的材料文献,早就丢失了很大一部分,更不用说丢掉的棺木,与烧掉的万历遗体,这些失败的原因,全都在于吴晗,郭沫若等人为了一己私欲,非要干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导致的恶劣后果堪称考古学界最大的败笔,带来的负面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由于这次的教训太过惨痛,自此以后国家下达规定,禁止考古学家们主动发掘任何一座皇帝的陵墓,就算这样郭沫若依旧不死心,还向上面提交了,发掘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乾陵的报告,但被上面直接否定了,毕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不能保证墓中的文物,会被很好的保护起来,更不用说六十多年前了。所以今后,无论再面对多大的利益诱惑,我们都不能主动参与皇陵的发掘,不然最后只会以失败进行收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