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方缺少干部,不少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但也有少数干部从地方调任军队,如王云霖、李逸民等。
王云霖是一位卫生系统的将领,而且参军资历很早。
1926年,他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一路随着部队南下。在这过程中,有人开小差,有人负伤脱离部队,部队人数减少。而王云霖坚持革命信念,跟着朱、陈首长前线。1928年部队转入湘南,又参加湘南起义,上了井冈山。
也从此后,他从前线改到后方,干起卫生工作,做起救死扶伤的军医。
部队打仗很多伤员都是外伤,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给指战员们做手术。那时候,部队医生不多,逐渐在卫生系统崭露头角,担任红军医院院长。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调去四方面军工作。
抗战爆发后,在115师继续干卫生工作,甚至参与抢救林师长的工作中。工作上先后担任八路军医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卫生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卫生部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他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担任卫生部政委,部队本来要去东北,抵达晋察冀后,参加承德保卫战,后参加张家口保卫战而留在晋察冀。苏振华率领主力归建刘邓,也留下一部分干部在晋察冀,有军事干部也有卫生系统的。
晋察冀部队解放石家庄后,他被调任地方,担任石家庄卫生局局长。按说已经转入地方工作,可解放后,华北军区组建空军司令部,让他到华北空军担任卫生部长。他考虑身体不好,做好干副职,上级任命他为华北空军副部长兼卫生部长。职务属于副军职。
1952年,军队评级时被评为准军级。按照一般情况下,会评副军级,考虑到战争年代长期在后方干卫生工作,被评为准军级。像他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如郭化若、李天焕、韦国清、阎要揆、张震都在解放战争时担任正兵团职务,可评为副兵团级,原因很简单,长期在后方或者不在主官位置上。
1955年授予少将后,他就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甚至在1959年成为政协第三届特邀委员。在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按照资历,应该评为一级。为何是二级或许因为一些问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