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加快建设雄商高铁,争取提前启动聊邯长,全力做好聊城至泰安至莱芜至京沪二通道项目谋划争取,加紧聊城机场新建;支持聊城、菏泽深化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强化“德聊吨半粮”等六大引领区示范带动;支持高唐锦鲤等一批“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深化节能降碳行动,初步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在刚刚召开的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多次“点赞”聊城:东阿黑毛驴等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斩获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首金;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也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这些频频出现的“聊城元素”,既是给予的充分肯定,更是赋予聊城以重任,为聊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机遇。
构建立体大交通枢纽城市
2024年是聊城立体大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期盼已久的民用机场获批建设,大外环路正式通车,聊城高铁通达面持续扩大,鲁西国际陆港互联互通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内外联动、陆海统筹、双向开放的新格局。而2025年更将是浓墨重彩的一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雄商等6条高铁,争取提前启动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全力做好聊城至泰安至莱芜至京沪二通道等项目谋划争取;加紧聊城机场建设;加快鲁风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与此同时,今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工程,包含:建成东阳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加快济临等3条高速进度,做好东阿至聊城等3条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雄商高铁建设,争取聊邯长高铁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力争聊城机场早日开工建设……聚力打造黄河下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聊城的一项重任,也是聊城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通江达海”大通道、构建内陆城市“内外联动、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举措。
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东昌府区梁水镇镇西部,新建成的东昌府区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这些渠道将如同“毛细血管”般,把水源精准输送到田间各处,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保障。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强化“德聊吨半粮”等六大引领区示范带动;支持高唐锦鲤等一批“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
近年来,聊城扛牢农业大市担当,立足平原特点、坚持片区化推进,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样板,蹚出了一条平原特色乡村振兴的聊城路径。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积极探索符合聊城实际的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蓄势赋能。
2024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40.6万亩,“吨半粮”产能区达到7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着力打造鲁西粮仓,打造出东阿“沿黄九品·品品连乡”、高唐“古镇林海·画乡鲤都”等一批特色名片。今年,聊城市将立足大平原建设大粮仓,严守耕地红线,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丰富多环节社会化服务,持续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同时,推动畜禽、粮油、蔬菜等优势产业延链扩群,推进“土特产”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培育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面向全国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从聚力“入圈”到加速“出圈”
2024年12月11日,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聊城召开,鲁豫毗邻地区8市共同签署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奏响了鲁豫毗邻地区合作的新乐章。作为山东西通内陆、北接南联的桥头堡,近年来,聊城把加强与毗邻市深入交流、实现协同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实施鲁豫毗邻地区合作项目,探索打造黄河下游跨省域协作发展新机制;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这也与省政府工作报告不谋而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革,支持聊城、菏泽深化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深入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
黄河国家战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济南都市圈建设、鲁豫毗邻地区合作……既是深度“入圈”、也是加速“出圈”的过程,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无疑是机遇,也是重要助力。
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深化节能降碳行动,初步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绿电产业园、零碳园区。
正在建设的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是国内唯一一家由地级市承建的碳计量中心;2024年12月19日,碳计量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聊城举行,并发布“聊城倡议”;支持聊城、茌平化工园区建设零碳园区……聊城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奏响新篇章。2025年,聊城市提出将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聊城实践,聚焦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产业,积极构建新型能源、绿色产业、计量评价体系,推动全社会系统控碳降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先行区建设。
此外,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孔繁森精神,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山东展示体验带……
这些“聊城元素”,让全市上下深感重任在肩。新的一年,聊城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思路要求,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以事实作答,用数据交卷,努力实现“开门红”“全年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大众新闻记者 胡磊 薛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