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城市,有机建筑

奥伊萨的白塔

一棵抽象的树



在马德里,有一栋住宅楼:粗糙的混凝土柱子拔地而起,顶上的圆盘好似树冠,圆形的阳台从柱子的缝隙里长出来,像是树干上附生的菌菇。它的名字叫白塔,建成于1969年,它的建筑师是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先驱萨恩斯·奥伊萨。

世界博览

Architecture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高层住宅楼早已司空见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30多层、100多米高的住宅楼都不稀奇。这是因为大城市里,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所以为了提供足够的住房,就只能把房子一层层往上叠加。

用高层住宅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想法,最初来自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1887—1965)。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光辉城市的构想:居民都居住在一栋栋相隔甚远的高层塔楼里,所有的建筑和公路都架高5米,地面层是一片畅通无阻的绿地,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在地面的公园里自由自在地散步。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提供足量的住宅单元,而且保证人人都能在充满阳光绿植的环境中健康生活。1952年建成的马赛公寓是集中体现这一理念的代表作品。

柯布西耶的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柯布西耶相信,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而机器的问题就是太过于呆板了,有人讥讽这种住宅楼叫“黄泥墓碑”。大片大片的这种住宅小区已经让城市越来越呆板无趣。

在马德里有这么一栋住宅楼,或许给出了高层住宅的另一种答案。这栋住宅楼位于马德里的美洲大道旁,从巴拉哈斯机场去往市区的路上,你多半会注意到它。粗糙的混凝土柱子拔地而起,头顶上的圆盘好似树冠,圆形的阳台从柱子的缝隙里长出来,像是树干上附生的菌菇。这栋房子的名字叫白塔,建成于1969年。鉴于它烂尾楼一样粗犷的外观,你可能会很惊讶这居然是一幢高档的住宅楼。

它的建筑师萨恩斯·奥伊萨是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奥伊萨就是西班牙的勒·柯布西耶。有趣的是,奥伊萨和柯布西耶在性格上也有诸多相似:他们都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建筑风格多变,对建筑充满激情,讲起话来慷慨激昂。白塔的设计最初的确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但当时毕竟已经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建筑界已经开始反思早期现代主义那些过于激进的观点,所以奥伊萨可以一边吸收现代主义大师的观点,一边留意人们的批判,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


萨恩斯·奥伊萨

更人性化的高楼

我们对比一下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奥伊萨的白塔,就可以留意到这种继承和演化。马赛公寓是一栋长条形的建筑。建筑底层架空,矗立在一片公园里。建筑外立面采用裸露的混凝土,这使得马赛公寓也被认为是粗野主义的代表作品。裸露混凝土的构造方式最初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后来,混凝土的力量感和真实感得到现代主义建筑师的青睐,逐渐形成一种被刻意追求的风格。据说最初奥伊萨打算用白色大理石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这也是这栋灰不溜秋的建筑名为白塔的原因,但最终选择了混凝土,这可以看作是对于现代主义追求真实反对伪饰的价值观的一种回应。


在最顶端的两层(22层、23层),也就是树冠的位置,设置了社交中心,包含餐厅和泳池。

在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构想中,城市中的每一幢高楼都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有幼儿园、健身房甚至购物街。马赛公寓忠实呈现了这一设想,建筑的8层和9层是购物街(包括建筑下方架空的一层,总高18层),屋顶是公共活动空间。奥伊萨的白塔延续了这一做法,在最顶端的两层(22层、23层),也就是树冠的位置,设置了社交中心,包含餐厅和泳池。

马赛公寓是一个安置房项目,柯布西耶希望以尽可能经济的方式安排更多的住宅单元。因此所有的住宅单元几乎都是一样的,沿着一条长走廊排列,这体现了平等的原则,但是单元的过度重复让人感觉无聊。


马赛公寓所有的住宅单元几乎都是一样的,沿着一条长走廊排列

奥伊萨的白塔就特别关注了这一点。白塔是一个高档住宅项目,会更加注重私密性。奥伊萨采用了一种风车状的布局方式,每个住宅单元呈L型。这样相邻的单元都是背对背,避免了相互打扰。风车型平面让建筑看上去不是简单机械的对称,形态显得更有动感。奥伊萨设置了平层和跃层两种户型,通过户型的组合方式在外立面上制造出变化。你可以看到立面上的那些圆形的阳台会时不时地左右错动,就像树枝一样,不会总长在树干的一边。

阳台的错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塔楼看起来更小。白塔共23层,高71米,如果设计成一栋笔直的房子,的确会让它显得更高大,但人站在这样一栋高楼面前,会有一种恐惧和自觉渺小的感觉。如果城市里都是这样的高楼,就会让城市变得冷漠而没有人情味。所以奥伊萨把五六个楼层编成一组,交替错动,这样人会感觉这一栋很大的房子像是几个更小的房子组合在一起一样,就降低了它的“尺度感”。


马赛公寓屋顶是公共活动空间

有机建筑


白塔平面图


奥伊萨这种让建筑更加生动和人性化的企图,反映了另一位大师前辈——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的影响。赖特提倡有机建筑的理念。这个名词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与其说有机建筑是一种风格,不如说它是一种完美的建筑所要达到的状态。完美和谐的建筑应该像生命体一样,能够对环境做出反应,同时它的内部的各个构件,整体与部分之间要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这样说起来或许有点抽象,我们可以把白塔和一般的高层住宅进行对比,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有机”的状态。

怎样建造一栋高层住宅呢?除了柱子、梁和楼板,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首先是垂直交通,人需要楼梯和电梯才能到达更高的楼层。然后是自来水管、电线和燃气管道,这些管线从垂直贯通的管道井里向上爬到每一个楼层,再横向延伸到各个房间,有了它们建筑里的设备才能正常使用。除了供给之外,建筑内部也有一些东西需要定期排出,例如厨房和卫生间的废水,屋顶的雨水,有的住宅还会配备垃圾管井,这样住户就不用下楼丢垃圾了。

这样一想,大家是不是觉得建筑物跟生物很相似呢?然而生物体内的各个系统都是和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的,大部分的建筑却不是这样。大家看看自己的家里,卫生间、阳台和厨房,总是会被水管和烟道占据一个角落,让原本方方正正的空间残缺不全。这些设备管道被随意地安排在那里,没有融入整个建筑的体系当中去。

我们再来看白塔的平面图。图纸上的圆圈圈几乎让人眼花缭乱,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圆圈都有功能,有的里面放着楼梯,有的是电梯井,有的是卫生间,所有需要上下垂直贯通的功能都被安排到了这些圆圈里面。这些圆圈的边缘线被刻意加粗,代表墙壁是钢筋混凝土,也就是说这些圆管不光是管道井,同时还是支撑建筑的柱子。

白塔的形象被比喻成一棵树,从外面看,塔楼像是树干,楼顶的圆形餐厅像是树冠,错动的阳台像是树枝,或是树叶以及树干上的菌菇。用这种方式来继续类比的话,平面图中看到的这些圆管是不是就像树的导管?植物的枝干里不也是有这样一根根的导管和筛管,向上运输着水分和养料,滋养着花朵和果实吗?对比白塔的平面和树干的横切面,我们会发觉二者惊人地相似。

可以看到,白塔的整体设计构思完美地融合了建筑的结构、设备和形式,最终以一个抽象的“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混凝土的庞然大物,虽然没有一笔一画地描摹树的形态,但是将树的意象,包括它内部的运行机制,完美地融入建筑自身的要素中。这种整体的完美和谐统一,正是有机建筑所追求的。


扫码订阅

扫码订阅

全年订阅288元

24期包邮到家

每月派送两次

责任编辑 | 李玉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