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2月洪学智出生于河南商城汤家汇。年幼时,洪学智家境贫困,放过牛,承担起农活,生活的艰苦使他早早成熟。在完成小学学业后,他便开始了学徒生活,进入工厂工作,为家里分担重担。

1928年冬,年仅15岁的洪学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号召,加入了农民武装联庄队。这是支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直接参与了对抗地方封建势力的斗争,洪学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骨干。

1929年3月,洪学智加入了赤城游击队,并晋升为分队长。这一年的5月,他参加了商南起义,并在起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所在的赤城县游击队与红一军的其他部队整编合并,他也随即编入了红一军,参与了红军早期的多个关键战役。



洪学智

在红军初期,洪学智被任命为红一军的班长和排长,不久后又晋升为红四军机枪连的副连长和连长。他还参与并指挥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这些战斗都是红军与国民党军、地方军阀之间的激烈对抗,洪学智凭借精准的战略部署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使得红四军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重要成果,进一步巩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2年,洪学智担任了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的第一营政治委员,并升任团政治处主任。随着他军事经验的不断丰富,他的领导才能也愈加显现,逐步晋升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在这一期间,他积极参与了红四方面军的西征任务,并亲自指挥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59年7月,洪学智将军正在西藏进行视察工作时,他收到组织上通知,要求按时返回北京参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时,他心中清楚这一会议的重要性。洪学智将军毫不犹豫,立即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踏上了返京的旅程。抵达北京的当天上午,他便立即投入工作,准备迎接接下来的会议任务。由于他已在西藏工作了五个月,离开中央已久,洪学智认为自己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了解不够充分,于是决定利用短暂的时间,深入学习相关文件和资料,为即将召开的会议做充分准备。



洪学智

洪学智在北京待了几天后,便乘坐飞机前往庐山参加会议。庐山会议当时正处于第二阶段,洪学智的到来已是会议的后期,错过了第一阶段的重要讨论。在他到达后,工作人员专门为他安排了观看毛主席的讲话,讲解了与彭德怀的信件有关的背景及内容。彭德怀的信反映了他对某些问题的忧虑,洪学智作为一名长期与彭德怀共事的将领,对于信中的一些内容并不陌生。由于自己曾长期在全军后勤战线上工作,洪学智也在下基层视察时,听到过一些与彭德怀信中反映情况类似的“怪事”。洪学智理解彭老总的心情,并在会议中公正地为彭德怀说了几句公道话,然而这一番发言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不少与会者开始议论纷纷,认为洪学智与彭德怀关系过于亲密,甚至有人在私下说,洪学智不过是彭德怀的“亲信”,因此他对彭德怀的辩护显得尤为突出。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被免去职务,林彪接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的位置。

1959年8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彭德怀和黄克诚被安排在怀仁堂,张闻天和周小舟则被安排在紫光阁。随着讨论的深入,气氛愈发凝重,洪学智始终保持沉默,静静地听着他人辩论。



洪学智

这一沉默的态度并未带来好转,反而让洪学智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尽管洪学智从未对自己的行为做过任何悔改,但他清楚自己的内心是问心无愧的。他与彭德怀之间的关系,清清白白,始终没有过任何不正当的联系。

1959年10月,洪学智被免去总后勤部部长职务,并被调离中央,赴吉林省担任农业机械厅厅长。作为一位曾经的开国上将,洪学智被安排去从事一项自己从未涉及过的地方性工作,这一决定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荒谬的。而洪学智将军对组织的安排并无怨言。他没有丝毫犹豫地收拾行李,带着家人抵达吉林。在到达吉林的第一个晚上,洪学智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他无怨无悔,心中没有一丝愧疚,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为党和人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清清白白的。

1975年,洪学智将军依然身处在东北的工作岗位上,但这一年,贺老总不幸去世。对于洪学智来说,贺老总不光是一个革命同志,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榜样。革命时期,洪学智与贺老总曾有过多次共事的经历,洪学智始终钦佩贺老总的坚定信念与高尚人格。



洪学智

当洪学智得知贺老总去世的消息时,内心的震撼和痛惜无以言表。那一刻,往日与贺老总共事的画面,仿佛一幕幕重现。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贺老总那份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都一直是洪学智心中不灭的灯塔。虽然贺老总的追悼会并未特意通知洪学智,但这并不妨碍他做出自己的决定。对于洪学智来说,无论形式如何,自己都必须亲自去北京,表达对贺老总的敬意与哀悼。

洪学智与夫人商议过后,他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北京。他不求任何形式的安排,也不希望依赖组织的安排,而是自行购买了车票,踏上了返京的旅程。

这次返京,洪学智并没有带有任何其他目的,唯一的心愿,就是亲自参与贺老总的追悼会,亲自为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鞠上一躬,送他最后一程。在车程的几天里,洪学智的心情始终沉重,他回忆起和贺老总在一起的那些岁月,感慨万千。无数次,他们一起面对战场的险恶,一起讨论战略,一起为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现在,贺老总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洪学智心中满是敬仰与不舍,但也只能通过这一次亲自到场、表达自己的哀悼来送别他。



洪学智(右)

1980年1月,洪学智将军重新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并且在不久之后,兼任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他在面对一片狼藉的后勤系统时,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致力于消除派性,恢复后勤系统的正常秩序。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后勤领域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整顿,迅速清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深重创伤,确保后勤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洪学智意识到,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我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后勤保障体系需要适应新的战略需求。为此他提出后勤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洪学智明确要求全军后勤人员要树立全局观念、战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保证后勤保障的高效和精准。

在军费紧张的背景下,洪学智提出了“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的工作原则,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极为困难的供需矛盾下,要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保障军队建设各项工作所需的物资。他以非常实际的行动贯彻这一原则,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军队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在洪学智的领导下,后勤工作迅速步入了正轨。



洪学智

为了适应新的建设需求,洪学智还积极推进后勤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建立了更加健全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供应管理体系。这一改革有效提升了后勤系统的响应速度和保障质量,在保障作战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学智在后勤建设中亲力亲为,他亲自组织领导进行边海防、仓库、营房、医院、财务等一系列大规模的整顿和建设工作。不久后全军的后勤面貌便焕然一新,中央军委多次对此表示高度赞扬。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洪学智在后勤工作中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推动后勤保障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1987年,洪学智再次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并继续在推动军队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洪学智

在退出军事领导职务后,洪学智被任命为“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组长,带领团队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洪学智充分发扬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编写人员,秉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成功完成了“四野战史”的编写工作。

1990年,洪学智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担任党组副书记。到了1993年,洪学智再次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党组成员。在这一阶段,洪学智将军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坚守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保持紧密联系,广交朋友。

随着年岁渐长,洪学智将军依旧保持着对国家建设的热忱。他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始终充满了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精神。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参考文献:洪学智-张子影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19.0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