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春天,苏振华和倪志福回到了北京。
但是苏振华完全顾不上休息,赶快整理起了上海的情况报告,秘书担心苏振华太过劳累,连忙劝诫他需要多休息。
可是苏振华,向来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这从他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涯中,就能看出来了。
苏振华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苏振华的故事。
苏振华的名字原来是彭德怀取的
苏振华原名不叫苏振华,其实叫做苏七生。
1912年,苏七生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农民家里,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了,所以苏七生的母亲决定将孩子送人,但是祖母舍不得啊,于是便留了下来,因为是第七个孩子,所以取名为苏七生。
虽然年幼,但是苏七生十分懂事,从小就知道担负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
平江虽然艰苦,但却是个福地,因为这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毛主席亲自培养革命的土地,1923年的时候,平江有了第一个党支部,这让年幼的苏七生很是崇拜向往。
黄公略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黄公略等人发起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平江的四方乡众纷纷前来响应。
而苏七生,就是其中一位。
不过当时的苏七生太小了,才只有16岁,所以苏七生被彭德怀给拒绝了,叫他过几年再来。
1930年,已经加入共青团的苏七生按照组织规定,带着37名队员参加红军,于是再一次见到了彭德怀。
彭德怀对苏七生有印象,所以一见面,彭德怀就很自来熟的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七生。”
彭德怀
彭德怀看着眼前的小伙子,思考了片刻,苏七生以为又要被彭德怀给拒绝了,没想到彭德怀并不是要拒绝他,而是想给他起一个新的名字:
苏振华。
彭德怀取这个名字也是有意义的:振华,振兴中华。苏七生喜欢这个名字,就这样,苏振华脱胎换骨,加入了红三军团一师三团三连当战士,同年,苏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不久,苏振华就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斗,虽然没怎么拿过枪,但是一拿上手的苏振华就打得很是激烈,完全不顾性命,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在战斗,当然,虽然没有致命伤,但是也留下了大腿和颈部的子弹伤。
因为表现英勇,苏振华成为红五师十三团政委,接着又是红四师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苏振华已经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大队长了。
毛主席
1936年,苏振华被选进红军大学学习,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苏振华很是刻苦,听不懂就抄笔记,通宵达旦地学习,毛主席得知后夸赞苏振华,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39年,中央决定抗大第五期前往晋东南办学,与华北联合大学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是罗瑞卿,一团团长是苏振华。
就这样,苏振华率部远征,来到了晋察冀边区开始了新的天地!
苏振华为淮海战役奠定胜利的基础
1941年,苏振华出任冀鲁豫军区政委,担任起了领导这块根据地军民抗日的重担。
不夸张地说,这块根据地是最难抗战的根据地之一,一望无际的平原让部队完全无处可隐蔽,再加上日军的扫荡,军区完全是处在很困难的情况下的。
苏振华合影
不过苏振华用了一个调查报告,立马扭转了这种局势。
为了改变被动局势,苏振华立刻对曹楼、倪庄、刘岗三个村子展开调查组织,最后组织成大约只有100余人的武装,虽然力量微薄,但是苏振华利用自己的斗争经验,带着这部分武装与敌人斗争长达近5个月。
村民武装的胜利,很快就将平原抗日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了出来,仅仅一年时间,冀鲁豫军区的抗战现象就变得很积极,连毛主席都忍不住夸赞苏振华:
“对于在平原怎样坚持抗日,我们应该是更有把握了。”
终于,经过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地坚持斗争,抗战终于胜利了!
蒋介石
1946年10月,刚刚安生不久,野心不足的蒋介石就在老美的支持下,开始朝着华北解放区进攻,国民党十一战区副长官马法五和高树勋率领3个军以及孙殿英一部大约5万人,朝着平汉铁路进犯而来。
平汉战役一触即发!
为了打赢这一仗,苏振华以及杨得志率领部队奔赴战场构筑起阵地堡垒,敌人虽然以猛烈炮火进攻,但是苏振华临危不惧,立马下令对敌人侧翼发起攻击。
果然,奏效了!
苏振华这一招使得敌人的106师全军覆没,而且高树勋也在苏振华等人的感染下率领国民党第八军起义。
高树勋
毛主席高兴极了,当即发电赞扬,这是伟大的胜利。这一仗的胜利,使得蒋介石在铁路上失去希望,再无可能使用铁路进行运兵,而且这也为后来我军进入东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947年,在中央的领导下,成立了新的第一纵队,苏振华任政委,杨勇任司令员。
6月30日,苏振华和杨勇带着第一纵队渡过黄河天险,蒋介石吓了一大跳,立马下令守住郓城,没想到苏振华敢打敢拼,完全没有躲的意思,这吸引了大批的敌军来援。
苏振华这边稳住了,刘邓大军便开始趁机歼灭敌军,来了个腹背夹敌,这下让蒋介石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7月7日,苏振华和杨勇再次率领第一纵队猛攻郓城,经过一天鏖战,击毙敌人2500余人,生俘敌人8500余人。
郓城战役,苏振华和杨勇立了大功劳!
杨勇
接着又是鲁西南战役,千里挺进大别山……,到了1948年11月,苏振华再次率领部队来到淮海战场上,这次苏振华依然是各大主力的主心骨,连着23个昼夜没有下过战场。
虽然在双堆集西北的战役中,伤亡较为严重,但是苏振华就是不退,把黄维兵团堵得死死地,再无生机可言,最后使得淮海战役拿下了第二个阶段的胜利。
而这第二个阶段的胜利,也奠定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基础,可以说,苏振华有功!
苏振华接管贵州后提出4条规定
1949年,经过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了。
10月22日,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苏振华和杨勇率领16、17、18三个军挺进贵州,拉开了解放贵州的序幕。
何绍周
自然势不可挡,盘踞贵州的黔敌何绍周节节败退,贵州人民欢聚雀跃……,不久后,苏振华出任贵州省委书记,并且当场发誓一定要让这里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此刻,苏振华的工作并不轻松,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定住社会治安,然后再重新建立和巩固革命的新秩序。
此时的贵州,全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苏振华没有犹豫,立马展开调查,最后得出市内人民结论:
国民党散兵有8000余人;
乞丐有5000余人;
无业游民有800余人;
流浪者有1800余人;
贩毒制毒者有1000余人;
苏振华
秩序虽然混乱不堪,但是苏振华没有放弃,在几个昼夜的开会商讨下,苏振华成功制定了以下4条规定:
第一、接管要包下来,对留用的人员要给予其工作,教育其重新为政权服务;
第二、必须并且毫不犹豫的打击顽固不化的残余匪徒和势力;
第三、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扩大团结面;
第四、派出军代表进驻工矿企业,恢复生产,让贵州尽快步入正常运转;
制定好规定后,苏振华立马上报给中央定夺,毛主席看完后,当即批示:
同意。
毛主席
得到中央的支持,苏振华开始迅速实施计划,先是将贵州人民进行安定,然后又严格打击了残余的顽固势力,接着开始团结起人民来共同促进生产,在苏振华的安排下,贵州开始恢复社会秩序。
到了12月,贵州的基本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从接管开始到结束,苏振华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立马让贵州焕然一新。
当然,这其中并不是没有困难。
苏振华在接管贵州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打击匪徒势力,虽然国民党撤离贵州,但是留下了一个特务训练班,这个组织仍在全省活动,而且中统局和桂系的势力也有不稳定的动作,时不时就会展开恐怖活动。
苏振华合影
为了打击这一切,苏振华下令彻底消灭国民党势力,随后召开了肃匪清特会议,在会议上,一些同志有些着急,觉得匪乱难以消灭,苏振华当场拍桌子:
“你们怕什么?人民是站在革命一边的,土匪翻不了天。”
12月17日,军管会抓住了一名抢劫杀人犯,此人叫做刘彬,几乎干了所有十恶不赦的事情,苏振华得知后立马判处死刑,此事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到了1952年的时候,贵州全省的匪徒以及顽固势力均被消灭,蒋介石企图建立“大西南组织”的愿望彻底破灭。
苏振华全家福
在苏振华的建议下,贵州选拔了一大批农村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党的基层组织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建立起来了。
毛主席用6个字称赞了苏振华的汇报
解决完第一个大问题,除敌,第二个大问题接踵而来,治穷。
接管贵州后,苏振华发现许多人都是破旧的衣衫和焦黄的面庞,不由得心头一阵悲凉,治穷,这是搞好贵州的百年大计。
土地改革,是苏振华治理贵州的第一步。
贵州的封建剥削很严重,有的甚至还存在奴隶制,于是苏振华觉得,一定要充分发动农民,才能土改成功,就这样,最底层的农民有了支撑,纷纷站起来参加土改运动,彻底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苏振华全家福
1953年,苏振华向中央汇报了自己接管贵州以来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土地改革,现在每个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愿意生产献力,这让毛主席很是满意,连声称赞:
“很不错,不简单。”
到了1954年,贵州的粮食产量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外调余粮达到4.3亿斤,成功将生活水平提高到中农水平。
接着,苏振华又亲自到贵州发电厂,组织职工恢复生产,为人民带来光明;
接着又是豫丰纱厂,苏振华亲自鼓励职工多纺织;
接着又是制革厂,苏振华主持兴办的制革厂为贵州生产的牛皮找到了出路;
接着又是贵州的水电站,苏振华投入组织建设,为贵州更多人民送去光明;
接着又是茅台酒的生产,在苏振华的建议下,改善了一大批贵州工人的生活;
苏振华合影
农业和工业,苏振华两手抓,哪一个都没有耽误,当然,人民也是苏振华关心的问题之一。
贵州穷苦,穷在何处,主要是两处,缺盐,缺衣。
为了了解人民,苏振华亲自下到黔西考察,挨家挨户地上门和农民们谈话,当走到一家人门前时,苏振华忽然发现,家里的地上有两个光着屁股的小孩。
苏振华亲切地问道:
“小朋友,上学了吗?”
“阿爸说,家里没钱买裤子,不上学。”
苏振华合影
恰好这时候小孩的爸爸回来了,苏振华又亲切地上前询问:
“你们每月吃多少盐?”
“每户半斤。”
这个数字把苏振华给惊呆了,食盐可是保证身体有力的关键啊,每月就半斤怎么够?
在考察完这一切后,苏振华立马回到贵阳召开会议,下令立马从四川自贡运盐进黔,为了防止农民们吃不起,苏振华又下令给农民们无偿供盐1公斤。
至于孩子没裤子穿,苏振华也记得,下令每年拨给农民50万米的救济布,要让孩子们走出户外。
农民们高兴,他们能大方地吃盐了,孩子们高兴,他们能到外面去玩了。
苏振华合影
到贵州的5年里,苏振华脚踏实地干了许多大事,贫穷的贵州一天天地改变,这些都被人民看在眼里,而苏振华也爱上了这块土地。
可惜的是,到了1954年的时候,中央决定调苏振华到海军工作,纵然再有不舍,苏振华也只能离开贵州。
但我相信,贵州不会忘记苏振华。
苏振华写信给肖劲光交待事情
1954年,苏振华出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虽然苏振华没有接触过海军,但是很快就熟悉了许多海军业务,顺利完成从地方到军队的转换,可以说,海军能发展得如此好,肖劲光离不开苏振华的帮助。
肖劲光
1957年,苏振华被任命为海军政委,接着便正式启动了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苏振华不敢辜负中央信任,动员全国力量投入工程,亲自组织核动力开发研究,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到了1960年,中国在研制核潜艇方面遇到了困难,但是苏振华没有放弃,坚持保留了必要的研制人员,使得核潜艇工作没有中断。
1965年,苏振华病倒了,多年来的劳累使得苏振华几乎一病不起,于是决定剖腹检查,恰好这时候,有位重量级科学家准备来到海军谈导弹的问题,苏振华得知后很是重视,但是手术迫在眉睫,苏振华必须得做。
没办法,苏振华只好给肖劲光写了一封信,让肖劲光一定要请此人来海军,此人是谁呢?
原来,这个人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苏振华信中对肖劲光说道:
“尽快请钱学森来海军,及时听取他的意见。”
钱学森
在苏振华的坚持下,钱学森终于来到了海军,有了钱学森的帮助,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瞬间有了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说让海军少奋斗10年也不止。
幸好,这么多年来的苦苦坚持终于没有白费,苏振华高兴地流下了泪水……
到了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胜利下水,远在湖南疗养的苏振华得知后,当场泣不成声,5年前的决定证明当时自己做对了,这太令人惊喜了。
1972年,苏振华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在周总理的建议下,苏振华回到北京工作。
虽然刚刚休养好身体,但是苏振华完全不顾辛劳,立马对海军开始大力整顿,中国海军也正式结束了百年以来有海无防的历史。
1976年,苏振华在中央的安排下,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担任起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一职,上任后,苏振华立马展开工作,将上海的许多方面都梳理开来,为上海日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苏振华合影
1977年,苏振华又参加了中共十一大,还被选为中央委员,接着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9年,苏振华的身体已然是超负荷了,但是苏振华还是很挂念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于是这年春节的时候,苏振华还亲自走遍了海军机关大院,甚至还参加了海军的会议,拖着病体在台上讲话。
不难看出,苏振华的眼里,全是对海军发展未来的期盼。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居然是苏振华在公共场合的最后一次露面。
1979年2月7日下午,苏振华突然心肌梗塞猝然离世,而中午的时候,苏振华还在谈论着海军的战备工作。
苏振华
令人伤悲!
纵观苏振华的革命征程,参军作战,带兵打仗,上任贵州省委书记,又建设海军,最后还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苏振华的一生,除了因为生病而休养,似乎没有停止过半刻运转。
俗话说得好,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我相信,苏振华老去的只有身体,而那颗赤子之心永远不会老,永远如那个49年前的少年一般,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