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大东北,那片被白山黑水温柔环抱的土地上,曾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工业传奇,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共和国的经济天空中熠熠生辉。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如今,东北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似乎渐渐放慢了脚步,往昔的荣耀悄然蒙上了一层薄纱。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原因,兴衰密码到底是什么?
一、基础很好,建国后,因为要兼顾安全,很多产业被迫转移
这里,我们聊三个阶段吧!
(一)东北工业基础的建立
1、张作霖:东北工业的 “带头大哥”
话说民国那会儿,东北有个响当当的人物,叫张作霖。
这人可不简单,虽然出身草莽,却怀揣着大大的梦想,一心想把东北建设得红红火火。
当时,日本和俄国的势力在东北蠢蠢欲动,一堆外国商人也跟着来凑热闹,但咱东北的行政大权,那可是稳稳地攥在咱中国人自己手里,张作霖就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 “话事人”。
张作霖这人,脑瓜贼灵光,对工业发展那叫一个上心。
在他的带领下,东北大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兵工厂拔地而起,奉天兵工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规模大得吓人,设备也是相当先进,在当时的中国那可是 “蝎子拉屎 —— 独一份”。
这里生产的武器装备,不仅让东北军的实力大增,还让东北的工业制造水平往前跨了一大步。
张作霖就像那拉车的头马,带着东北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除了兵工厂,东北在张作霖的支持下,还搞起了飞机和舰艇制造。
虽说那时候技术不咋成熟,但这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儿,就像星星之火,为东北工业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靠着这强大的工业实力,东北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那是 “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还大摇大摆地入驻了北京,东北的名声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国。
毫不夸张地说,东北老工业的底子,就是张作霖一砖一瓦给垒起来的,他就是东北工业的 “开山鼻祖”。
2、日俄势力:复杂交织下的双重影响
东北这块风水宝地,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肥肉,邻居俄国和日本早就馋得直流口水。
日俄战争前,俄国瞅准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机会,像个不速之客,大摇大摆地闯进了东北。
之后,一堆俄国商人也跟着来了,他们在东北投资建厂、开店做生意,虽说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也在无意间给东北的商业带来了一点活力。
那时候,在哈尔滨的街头,到处都是俄式风格的建筑,如如俄国某个城市。
俄国商人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让东北的本土企业开了眼界,就像给东北经济这锅汤里加了点料。
1904 年,日俄这俩家伙为了争夺东北这块地盘,打了起来。这一战,日本赢了,之后,小日子迅速取代了俄国在东北的地位。此后,日本商人、移民者不断涌进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彻底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为了把东北变成自己的 “提款机”,开始大规模地搞工业建设。
他们建了钢铁厂、煤矿、化工厂,还修了好多铁路、公路。从此,大东北生产出来的产品,源源不断往日本运送了过去。当然,兵工厂给日军生产了大量武器。
日本在东北的建设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东北的工业得到了发展,但无需置疑,也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就像一把双刃剑。
3、苏联援助:东北工业的 “及时雨”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百废待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苏联老大哥对咱中国那是相当照顾,东北因为离苏联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苏联援助的重点对象。
苏联通过铁路,给东北送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帮着咱建了好多大型工业项目。
鞍山钢铁公司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蹭蹭地往上涨。那高耸的高炉,就像一个个巨人,矗立在东北的大地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的钢材,为国家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也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当第一辆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的时候,整个工厂都沸腾了,工人们高兴得就像过年一样。这辆汽车,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也让东北工业实现了一次大飞跃。
在苏联的支持下,东北的工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东北”成了共和国的 “长子”,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二)出于安全的需要,产业进行了转移
后来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没那么铁了。
这时候,国家发现工业基地都集中在东北,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太危险了。于是,国家就搞了个 “三线建设计划”(1964年--1980年),把好多产业从东北转移到西南、西北。
这就好比东北这个大家庭,把自己的一些 “宝贝” 和 “能人” 分给了其他地方。好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都被调走了。
比如说,有个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一部分生产线和好多厉害的技术骨干都去了四川,支援那边的建设。这些技术人员背井离乡,虽然心里舍不得东北,但为了国家的发展,还是咬着牙去了新的地方。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西南、西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对东北来说,这场产业转移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多企业没了,人才也走了,东北的工业发展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曾经热闹的工厂变得冷冷清清,机器的轰鸣声也越来越小。东北的工业优势开始减弱,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说东北靠着以前的底子,在全国经济里还是有一定地位,在北方也是明星地区,但和以前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截。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北的工业底蕴仍然在,仍然是老大哥级别的存在。
可是,变化很快发生了。
二、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对东北老大哥进行了“弯道超车”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这股春风一吹,沿海城市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发展得那叫一个快。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像两个赛跑的高手,凭借着沿海的好位置,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上占尽了便宜。欧美日的外资、外企像发现了宝藏一样,都往这些地方跑,港澳台的华商也纷纷来投资。
再看看东北,就有点尴尬了,在进出口贸易上,东北只有大连港一个深水港,和长三角、珠三角一堆优良港口比起来,简直就是 “小巫见大巫”。
人家运输成本低、效率高,东北就只能干着急。
改革开放刚开始那几年,差距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广东的 GDP 增长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样,1980 年到 1990 年,年均增长率能达到 15% 以上,可东北三省呢,只有 8% 左右。
这差距越来越大,东北的企业因为发展不好,也开不出高薪,人才就像候鸟一样,开始往南飞了。
据一些资料统计,从 2000 年到 2010 年,东北三省净流出人口超过 200 万人,好多都是有本事、有知识的年轻人。
人才都走了,东北经济发展就不容易了。
三、人口流动:东北人南迁,成了影响东北继续辉煌因素之一
1、气候之困:“候鸟式” 生活的无奈选择
东北的冬天,那可真是冷得够呛。
吉林、黑龙江这些地方,冬天平均气温动不动就零下二十几度,甚至更低。
一到冬天,整个世界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河流结冰,道路积雪,人们出门都得裹得像个粽子,要不然根本受不了。
在这样的严寒天气下,一些东北人就想出了个办法,像候鸟一样,冬天去南方暖和的地方,夏天再回东北。
每到冬天,海南就成了东北人的 “聚居地”。在海南的街头,到处都是东北人开的饭店、超市,走在街上,时不时就能听到熟悉的东北话。
后来,越来越多的东北人觉得南方好,干脆就在南方买房定居了。在三亚的一些小区里,东北人都快成 “主力军” 了,他们在这儿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过上了和在东北不一样的生活。
2、经济之迫:为了 “钱途” 背井离乡
当然,东北人南迁,可不只是因为怕冷。经济上的原因才是关键。
东北经济发展比南方慢,就业机会相对少,工资也没南方高。好多企业都面临着各种问题。
可南方沿海城市就不一样了,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这里有好多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到处都是工作机会,工资还高。
尤其是深圳、广州这些城市,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些城市就像一块大磁铁,把东北很多的人才都吸引过去了。
好多东北的年轻人,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就狠下心来,背井离乡,去南方打拼。
在深圳的写字楼里,有不少东北来的技术人才,在互联网企业里大显身手;在广州的服装市场,也有好多东北人在做服装生意,靠着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在市场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但是,东北人口大量南迁,也给东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人少了,消费市场就变小了,商业氛围也不浓了。曾经热闹的商业街变得冷清,店铺生意受到影响了。
而且,人才走了不少,东北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少了创新人才,如此,经济也就越来越难搞。
四、营商环境,对东北经济发展有过一定影响
1、政府与市场,关系有些错综复杂
以前在东北做生意,营商环境是个问题。
当时,政府在经济方面管得有点多,企业办事较为麻烦。
这种情况多了,企业就不太愿意在东北投资了,市场的活力也被压住了。
政府对市场干预太多,容易出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企业为了办事,可能就得走一些歪门邪道,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会让企业不敢创新,不敢放手去干,竞争力就越来越低。
据东北的朋友说,现在的情况,已经悄然改变。可是,给投资者形成的刻板印象,却不是能快速消除的。
2、民间氛围与市场,对市场的经济效率有些影响
东北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这在生活里是好事,但在商业活动中,有时候就不太合适。
在一些商业纠纷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按规矩来的情况,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比如说,在合同纠纷中,有些人可能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找关系、走后门,这样就把商业环境搞得乱糟糟的。
另外,东北的民间商业氛围,相对南方而言,不太浓,大家对创新和创业的热情有限。
不像浙江、广东那些地方,人们都特别爱创业,到处都是商机。在浙江温州,家家户户都想着怎么创业赚钱,从做小生意到搞国际贸易,温州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但在东北,这种创业的氛围相对较弱。
在市场方面,东北的产业结构有些单一,主要就是传统重工业、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得特别慢。而传统重工业又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越来越不容易。而新兴产业,像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在东北几乎没什么大发展。
比如说,在互联网领域,东北的知名企业几乎没有,和北京、上海、深圳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没有新兴产业的支持,东北的经济发展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当然,西北区域,也存在东北类似的情况。
不过,最近几年,东北的旅游文创确实搞得不错,值得大书特书,点上一万个赞。
近两年,俄罗斯想和中国一起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这对东北来说,可能是个难得的大好机会。
东北和俄罗斯接壤,有很好的地缘优势。
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和俄罗斯好好合作,在贸易、投资、资源开发等方面多下功夫,说不定能让东北经济好起来。
不过,能否靠俄罗斯完成东北的崛起,可能取决于俄罗斯大门敞开得有多大。
未来的东北,能否重新找回以前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