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水源 文/供图
家乡是福建延平的我,遇上各地的“延平路”常会留心,也特意在闽都的“延平路”来回走过,却迟迟未能落笔。癸卯初夏,借南平市延平区在省城组织“闽江之珠,门户城市”活动之机,我再次前往福州延平路。
福州延平路在哪?一番搜索后查到,起点从台江区的学军路、洋中路交汇处开始,终点与白马南路、河下街对接。
有人说延平路在“上下杭”。我从“闽江之心”所在的青年广场进入,走进“双杭”旅游区,却问了很多人也没能弄清,只能又穿过上杭街的“建宁会馆”“闽剧大观园”“台江书院”等处,朝西往北再东行,绕大半圈后,才在支干道的三叉口找到“延平路”的图标(见上图)。回首一望,人行道白墙上,格外显眼地标示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紧挨着的仿古之楼不见门牌,想来该是延平路起点。
这楼店门开着,香味儿冲鼻,门上还有红布绣球罩着的“建州味道”等牌匾,厅中又见“武夷山水·茶空间”标识。进门一问,果然该处属于“延平路”。青年店主还指着旁边那“龙岭顶”山门说,这里也是延平路。我朝里看去,门内是上山岭之路,废墟一片。山门的彩雕、彩绘已经脱色,正门那“江潭水碧诗无尽”的上联却被筑成下联,另外半边联已脱落无踪。
我又沿街走一段,见到占地面积不小的国网变电站在的延平路25号,这大约是“延平会馆”老建筑旧址吧。我找来找去没见到“延郡会馆界”碑。继续往东走,延平路上有边门进入占地面积颇大的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该校创建于1906年,原名福州商立学校,位于汉代册封无诸“闽越王”的大庙山(亦名惠泽山、南台山),校内的山上还可见“全闽第一江山”大石碑。山下延平路现有大庙新村南区,穿过新村小巷入口一会,我见延平路115号商铺的相连之店门牌为白马南路127-1,再过几家店铺就是福四中的正门。
我走过斑马线到延平路双号,街头的一根地名标杆上有四个方向十多块指示牌,朝西最上头一块指示的是延平路,我顺路望去,路面平整开阔,树木林立两侧,有商铺、居民小区、巷弄和企事业单位。我从88号店面朝前走,见到延平路70号是大庙新村北区,其与福州市第四中心小学中间有一条巷道,路窄且弯未标路名。
听说延平路的过往,多不在街面上,得顺着小路循着典故,一点点走向深处。我见小路边的榕树不高却茂盛,将小区空旷处、墙外道路和朱红色的建筑融入其下。我拐左刚走几步,竟然发现,眼前这朱红色庵堂,是福州文献记载中的“福州第一庵”——“复初庵”。庵名高高在上,其下的大门额上嵌有颜体楷书“复初古迹”的石板,边上为“护国”门、“佑民”门。大门左右两尊石狮上的红绣球尚鲜艳,外墙上挂着区政府颁发的“台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点”等牌和简介。复初庵建于清中晚期,现面积593.26平方米,比初建时少了大半,祭祀的是民间水系的保护神。因福州原系水乡,河流纵横,庵里供奉的神灵即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到延平路62号的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百年老树伴园丁,路径苍苍往事闻。我的视线从台四小的老树转向对街延平路及其上的福四中,这条路名主要由来的“延郡(平)会馆”旧址就在那里。“延郡”,是我熟悉之词,我曾多少次带着两岸友人指着家乡“延寿楼”那标有“延郡城砖”的明代古砖介绍发生在闽江起点的延平故事。
读了福州知名作家唐希先生给我的相关史料后,我似乎发现,双杭街道的“延平路”“延郡会馆”,历史上还是闽江之滨的延平与福州之间的文缘、商缘的纽带和桥梁。
“延郡(平)会馆”位于福州马口104号(后与海防前、霞浦街等称延平路),是清朝中期由延平府治所的南平商帮建在大庙山、龙岭顶北麓的一条商业街。因清乾隆五十年(1785)曾在此设“福州南台海防分府”(今为台江四小),时称海防前,民国后废海防分府,以延平会馆在此,同时也崇敬民族英雄延平王郑成功而称之为延平路。延平会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南向北,两侧风火高墙。面街宽20米,红砖清水砌门墙,正中为青石框大门,青石门额横刻“延郡会馆”(见下图);左右拱形小门,门匾刻“海晏”“河清”。内有戏台、走楼、神殿。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馆后曾有四贤祠,祀“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辛亥广州起义前夕,台江商团请原籍南平、生于福州的冯超骧及后来同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陈更新当教席,在延平会馆秘密培训巷战战术。
20世纪80年代,“延郡会馆”老建筑被小刀厂占用。2013年10月,酷爱福州文史的友人唐希先生,深入实地拍下写着“拆迁”,已拆电表的老建筑图照。
据2022年3月22日《海峡都市报》载:上周,台江区文物部门收回一块(散落在民间)珍贵的“延郡会馆界”碑……
古老的延平路故事多多。比如,南端的“石狮兜”(今延平路与河下交界处),是福州典故“贻顺哥烛蒂”的主人公马贻顺的丝线店所在地,同名剧在闽江上游“老南平”人心中尚存记忆。
历史上的福州延平路,街市繁荣昌盛,多做福建特产批售生意,如泰生行,专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李干果,畅销八闽。不少了解延平的人,走在今天的福州延平路上,会和我产生共鸣,我看到了上下杭的不断修复如初和“闽江之心”令人侧目的新貌,我也想等延平路龙岭顶这里改变现状时再来走走看看,还期盼更多的企业家尤其与“延平”结缘者关注,促进这条“古道”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