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年,

过了今天就是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

是北方小年

明天是腊月二十四

是南方小年

不过,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

“小年”可都不小

它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

从这天开始‍‍‍‍

人们正式开启“过年模式”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璀璨的彩灯亮起来

春节的装饰

点缀着大街小巷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是甜蜜的一天‍‍‍

这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我们用糖瓜来祭灶王爷

又甜又粘的糖瓜

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

讨一个来年的甜蜜和欢喜


小年,是爱干净的一天‍‍‍

每逢小年来临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尘”与“陈”谐音

除尘,既是清洁屋内的尘垢

也寓意着

把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


小年,是充满仪式感的一天‍‍‍

剪窗花、写春联

家家户户开始新桃换旧符

团圆与幸福感

藏在红红的纸间

寄托我们对新年最好的祝福

大人、小孩还要洗浴、理发

褪去过往的晦气

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

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让我们顺着名家们

细腻入微的笔触

品味旧时光里“小年的味道”

《北京的春节》

老舍(节选)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北平年景》

梁实秋(节选)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

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过年》

丰子恺(节选)

二十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


《过去的年》
莫言(节选)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

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

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今日小年

你和孩子怎么过的?

愿幸福平安,万事顺意!


这里关注我,看更多周口新闻



来 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首都教育

责 编:胡艳萍

审 核:彭 锴

监 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