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城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农田。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走进肥城市桃园镇业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淹没了冬日的寒冷,多台挖掘机忙碌穿梭在广阔的田畴间,施工人员正有序开展拉运管道、沟渠挖掘、地垄平整等工作。成片平整、水渠相通、机耕道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已初见雏形。
“项目是去年10月底开始进场施工,主要包含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目前正在进行新打机井、埋设暗管、道路施工。”业长村党支部书记阴法国介绍。
据介绍,此前该村农田零碎不成型,而且道路狭窄,农机进出不便,农田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较低。2024年,桃园镇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规划,将业长村1100余亩低效农田纳入了改造计划。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完善区域农业配套设施,显著改善耕作条件,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给农田装上“科技引擎”,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是肥城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举措。桃园镇前鲁村种植大户陈涛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者之一。
“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而且自从铺设了滴灌带后,浇水施肥都不用操太多心,节水节肥还省力,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对陈涛来说,自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农田管理变得便捷高效,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
目前,陈涛承包种植的480亩冬小麦也展现出了喜人长势,连绵的麦苗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到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我承包了300亩地,以前的地都是小块,农机调个头都费事,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让大型农机进出方便,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还安装了PE管道,建成后预计每亩地能节约20立方水左右,节水节地又省工省时,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能够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在边院镇大海子村,种粮大户夏光新高兴地说。
走进边院镇大海子村,工人们正在进行打井机械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边院镇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340万元,项目新打机井47眼,配套机井106眼,铺设PE管道58648米,新建生产路27条,新建变压器8台,目前正在进行打井、修路等工作,我们将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边院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负责人李承斋说。
据了解,边院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边院村、河西村、后黄村、后营村等14个行政村,主要配套建设机井、管道、电力、桥涵、道路等基础设施,可有效改善灌排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农田托稳了种粮农民的信心。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肥沃的土壤、优良的生态,成了农田防涝抗旱、高产稳产的保障。
实践表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产出能力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能一般可以提高10%左右。据了解,2024年,肥城市在7个镇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万亩,总投资8400多万元。
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肥城千里沃野正展现出一幅农业现代化新画卷。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持续提升汶阳田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继续做优农业社会化服务,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10万亩、10亿斤以上。”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继荣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孙静)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