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之一
为了能投稿更准些,让投稿能中稿的可能性更大些,别浪费时间和精力,咱们还得熟悉一些期刊的特别要求。这些特别要求有的会在征稿信息、投稿指南里明明白白标出来,可大多数特别要求不会明着说,更多的是一种暗地里的规矩或者不好明讲的要求。
在一些核心期刊里,因为 CSSCI 或者北核评价指标体系有规定,这些期刊也没办法。要是不照着这些评价要求来,就可能被剔除掉,或者没法升到核心级别,比如说从 CSSCI 来源扩展版进到 CSSCI 来源期刊里。所以呀,这些期刊就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而且这些要求还不好直接明说。这些要求能说是对作者身份的歧视,像学历方面的歧视(歧视硕士研究生、硕士学历)、职称方面的歧视(歧视助教、讲师)、单位方面的歧视(歧视职业院校、普通院校、不是 985 或者 211 的)、基金方面的歧视(看有没有基金支持,基金级别高不高)。
如图1所示,在某大学学报的官方网站上,能够看到其秉持的 “用稿五先” 原则。其中明确规定,优先采用基于国家级课题项目成果所撰写的论文。事实上,这一原则并非该学报独有,众多学术刊物在稿件筛选过程中,均表现出对国家级课题成果论文的偏好,部分刊物甚至将优先采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的成果论文。
此外,该学报还明确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作者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论文。然而,这一规定引发了部分学者对于作者身份歧视的质疑。他们认为,以作者的学位和职称作为优先录用的标准,可能会将一些来自低职称、低学历但极具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论文拒之门外。
图1 某学报的用稿原则
再看如图 2 显示的,这是有那么一阵子在网络上传得特别厉害的某个大学学报的退稿信息。从这里能看出来,这个刊物只接收来自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不是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直接就给拒了。这个刊物还算有点良心,起码已经把期刊的用稿喜好明明白白告诉作者了。
图2 某学报的退稿示例
“潜规则”之二
有的期刊对论文的字数、方向、选题、类型还有限制或者要求呢。就像图 1 和图 2 显示的那样,《某大学学报》要求字数大概在 20000 字左右,字符数包括空格不能超过 30000 ;还规定研究方法得是规范的实证研究。这个期刊还列了一些不采用的论文标准,对作者身份也有一定的条件。另外,还规定得留下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啥的,要不然就当成无效投稿。
图1《X大学学报》对投稿论文的要求
图2《X大学学报》关于无效投稿和不予采用稿件的规定
有的期刊不会明确提出字数要求,但是会在拒稿或自投投稿回复时说出来,如图3,我个人投过的某大学学报,规定要1.5万字。
图3某刊物对投稿论文的要求
还有些期刊对论文类型有特定要求。像《统计信息论坛》,它就要统计类的论文,数理推导型的不行。《调研世界》呢,喜欢调研类的论文。《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偏爱案例研究型的论文。《消费经济》不但要把纸质稿邮寄过去,还得用邮件投稿,并且规定得写明邮寄的日期。这些信息能从一些论坛里找到,也能通过自己投稿的经验慢慢积累得到。
“潜规则”之三
还有一些刊物有着挺有趣的论文要求。你看,图 1、图 2 分别规定最多署名作者是两位;不接受不是同一学校作者联合投稿(夫妻一起合作的除外)、得补充手机号码、不能写上两个单位等等。当然啦,大多数期刊对论文的重复率、复制比都有很明确的要求,比如说不能超过 20%、15%、12%、10%、8%、5%等等。我觉得这是肯定得有的,也是很合理的。
图1 一些期刊对投稿论文的要求示例
图2 一些期刊对投稿论文的要求示例
我得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哈,这个观点只是我个人的建议和想法,“论文只有发表了,才有价值”。论文发表能让你形成学术积累,在写一些基金或者个人简介的时候也能加分,说不定还能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呢,比如说被一些有用的转载录用,像《新华文摘》之类的。
我还想建议大家,如果论文只能在普通期刊上发表,那就尽量选一些不错的普刊,一定得拒绝业内那些垃圾刊物。这些垃圾刊物发表了之后不但不能给你加分,还会减分。毕竟在学术这个领域,是需要长久沉淀的,咱们还是得爱惜自己的名声。
来源:本文转载自张夏恒工作坊,作者张夏恒。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