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斯文
“封锁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
“明白!”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当天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度。
在通灌线100公里300米处,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的职工,接到命令后,立刻在铁道线上开始忙碌起来。
通灌线。迟金海摄
通灌线,是一条沿着长白余脉而建的铁路,从吉林省通化市出发,抵达辽宁省丹东市灌水镇的一条铁路线,火车出行是两地沿线居民出行的首选的出行方式,也是辽吉两省货物物资运输重要通道之一。
这条线近90%的路段都是在桥高超40米的桥梁上或在陡峭的山坡上,集中了山区铁路的“五最”,最长的隧道、最高的桥梁、最大的海拔落差、区间里程最长、冬季自然环境最恶劣的特点。
“从这到往前数6根枕木,垫2毫米的板。一会拧螺丝的时候拧紧点,用点力,顺便看一眼人行道板有没有破损的,哪里不行就记下来。”在作业过程中,身为“00后”的安忠伟不时地提醒工友。
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职工正在进行作业。迟金海摄
安忠伟所在的班组平均年龄只有24岁,“我们几个都是‘00后’,一毕业就开始在这工作了。”安忠伟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需要负责通灌线、本桓线共124余公里设备养护维修,“我们所在工区管辖设备的特点是桥高路远、点多线长,有时需要在两个车站之间的位置维修线路,由于地形限制,我们就需要扛着工具走几公里的路才能到作业地点。”
“道尺、起道机、振捣棒……”这些少则几斤重,多则几十斤的机具,只能通过肩扛手抱的方式,运送到作业现场,而进入这样区间里作业时,有时一干就是一整天。
丹东工务段五女山线路车间职工正在进行作业。迟金海摄
“+2、+5、+3……这块撤1毫米的板。”在冻害整治现场,“00后”线路工马振超带领工友进行冻害整治。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85毫米,1毫米的误差也就是还没有一枚硬币厚度,但是在线路维修上,1毫米的误差有可能会使列车轻微晃动一下,导致旅客乘车体验感降低。
“我们管内负责的100多公里的线路,大家几乎都是这样一米一米的走过,然后一点点的调整不符合标准的水平、高低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铁路安全。”马振超表示,铁道线路有多远,就需要这样1毫米1毫米地调整多远。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工区的时候已经天黑了,由于车间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每天下班后,车间就成了他们几个人共同的“家”。在收工总结会上,安忠伟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咱们在一起经历的第四个春运,一晃四年过去了,我感觉咱们这条线路车流量增加了,线路状态也越来越好了,我们的业务水平也要跟着提速啊。”
从上学时的同学变成了如今的工友,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安忠伟、马振超这些“00后”成了新一代的大山深处的守护人,他们选择扎根大山深处,守好这条路,让这条‘云端’铁路更加安全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