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节时,走亲戚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大人们寒暄叙旧,孩子们在一旁玩耍。

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有些大人对待孩子的方式,看似是玩笑逗乐,其实已经越界,甚至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走亲戚时,有4种行为不是逗孩子,而是“不怀好意”,别不好意思制止。



一:用“开玩笑”的方式贬低孩子

“这孩子怎么这么胖啊,像个小皮球!”

“你都多大了还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

这样的“玩笑”你听过吗?

一些亲戚觉得“孩子小,听不懂”,所以拿他们的外貌、性格、甚至成绩开玩笑。

殊不知,这种“玩笑”,会“刺伤”孩子的心。

我曾见过,邻居女孩因为数学不及格,亲戚们跟她开玩笑说:“以后出门,可别说你认识我们,太丢人了。”

女孩当时眼圈就红了,但她爸妈却也只是笑笑,没有帮她说话。

女孩没考好,虽然父母也不一定高兴。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赚得不多、不如别人有出息,被亲戚这样调侃:“以后可别说认识我们,太丢人了。”

我们是不是也会很生气,觉得伤自尊?


所以,当亲戚拿我们的孩子这样开玩笑时,我们一定要制止,不要怕得罪人。

我们不一定要跟人家吵,而可以轻松但坚定地回应:“孩子听得懂的,咱们别这么说,他会难过。”

用温和的方式提醒对方,不要让孩子的自尊心受伤。



二: 用“试探”的方式越界

“来,亲一个!不亲就是不乖!”

“让叔叔抱抱,不然就不给你糖吃。”

很多人觉得,这些话语,不过是亲戚之间表达亲密的方式。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强人所难”。孩子不一定愿意自己被当成宠物对待,这个亲一下、那个摸一下的。

如果孩子明显不愿意别人这样做,而亲戚却又强迫,只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排斥。

有一次,我家女儿在亲戚家玩,一个胡子拉碴的亲戚突然把她抱了起来。

女儿连忙用手去推,并大喊:“妈妈。”

那个亲戚却说:“小气鬼,抱一下都不让。”

我看到后,赶紧过去把女儿抱过来,并说:“我女儿不是小气,她只是不喜欢被这样抱着。”

很多亲戚喜欢不经过同意,就乱抱小孩,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小孩子。

但其实,面对不熟的人,孩子是不愿意被人随意抱的。这不仅是他的界限,更是他避开陌生和危险的本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本能。

若孩子不愿意肢体接触,那我们要及时站出来制止。同时告诉孩子,他们有权对不舒服的行为说“不”。



三:随意翻看孩子的隐私物品

“哎,这是什么?让我看看!”

“书包里有没有考试卷子,拿出来看看。”

在一些亲戚眼中,孩子没有隐私可言,随便翻看他们的书包、手机或日记是理所当然的。

可在孩子眼里,这是一种对自我空间的侵占,甚至会让他们对亲戚心生反感。

我一位朋友说,她女儿因为一次走亲戚哭了半天。

原来,那天亲戚翻了她的书包,拿出一本日记当众念了起来,还嘲笑她写的内容幼稚。

女儿当时冲过去夺下日记,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愿意跟着爸妈去走那家亲戚了。

面对这种行为,我们要明确告诉亲戚:“孩子的东西是他的私人物品,咱们还是不要随便翻动。”

同时,回家后也要和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父母尊重他们的隐私。



四:拿“吓唬”当教育方式

“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走你!”

“不吃饭就告诉你老师,让他批评你!”

“你不乖,妈妈不要你了。”

“妈妈生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你了,只喜欢弟弟妹妹。”

不知道你发现没,孩子一听到上面这些话,往往都会害怕得哭起来?

但孩子哭得越厉害,有些人反而笑得越开心,觉得人与人之间就是这种相处方式。

而且,他们还相信,用“吓唬”可以让孩子乖乖听话。

但“吓唬”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一位宝妈说,她孩子每次听到老师的名字,都会变得特别紧张,甚至出现胃痛的情况。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每次去奶奶家,奶奶总是用“告诉老师”来吓唬孩子。

这种恐吓虽然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却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听到亲戚故意吓唬孩子,我们要立刻制止,并告诉他们:“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沟通,而不是恐吓。这样只会让他害怕。”

走亲戚时,以上4种行为,不是逗孩子,而是“不怀好意”,我们要及时制止,别不好意思。

这些“逗孩子”的行为,你遇到过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