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安县地名志》记,滦村(原为一村,后分为上滦、下滦两村)唐时即有,盖为几户聚居的村落。历经五代、宋、元也未见有城防设施的说法。到了明朝,虽然有“广积粮高打墙”的圣谕,但那指的是名都大邑,似未涉及乡村小镇,下滦村是否有城河、城墙和城门楼,既找不到文字记载,也没发现地下证物,只好姑认缺如了。


到了明朝后期,社会动荡,兵匪交横,各村的大户们为了自保,便联名出资,雇佣贫苦村民,开掘护城河,建筑城墙,修建城门楼。大一点的村子,比如临近的东留堡和西留堡,都是单独修建,而如下滦村等较小的村子,就只好几个村联合,于是就有了“红(庙)、徐(家巷)、翁家寨,上下两滦村”五堡的说去。社会安静的时候,互不干扰,一出现兵灾匪乱,联防的几个村子的人们都带家属细软聚在一起,守城自卫2008年,据西安市文物普查队考查,下滦村堡址有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北城门,城门洞有六七米长,两边分立着两扇铁皮泡钉的门扇,上面有“大清光绪三年吉日造”的字样,村老说这个时间应是改造时间,也可为信。据此可知,下滦村城防设施修建的时间至少当在据此三四十年以前,即咸丰七年至同治六年之间(1857年—1867年),这个时候,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茶的年月,太平军兵锋指陕,三秦为之动荡,大户们筑城自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专家确认堡址南北长280米,东西宽约260米,原有南、东、北3座城门、城墙、城壕、炮楼齐全,城内有1条南北正街,5条东西小街。村民耆老还说有东、南、西比4座城门,南门还有瓮城,城墙周村约有1600米,宽2至3米,护城河宽约4米,水深约2米,可见其池深城厚、楼坚的程度了。

联系小编:

zai-chang-a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