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是抗美援朝时期,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曾经亲自率领着联合国军和志愿军交手,并且在此之前,他也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凭借着战功一路做到了美国陆军上将的位置。
他曾经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队交过手,一战时期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执行任务,二战时又和先后和意大利、德国交战。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李奇微还担任了美国陆军参谋长所以他对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军事力量,是有着相当专业的见解的。
李奇微在晚年的时候,就曾经说出了世界上三个战斗力一流的国家,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排在第一位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李奇微身为美军的高级将领,自然对美军的真正实力一清二楚的,尽管自己退役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很多渠道,结合自己的军事经验和和军事眼光来进行判断。
他晚年的时候认为,美军的军事实力应该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了非常多的财富,所以在军费方面是非常舍得花钱的。
就拿二战结束的时候举例,当时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之前发达的强国都遭受了不小的创伤。德国和法国的许多城市,几乎都被炮火炸成了废墟。
英国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了。苏联的海军力量,在当时根本无法走出美军的封锁,所以综合所有军种的实力来看,美军无疑是综合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
冷战期间,美国虽然因为越南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曾经一度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整体实力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尤其是在冷战后期,美国的研制出了很多“科幻”感十足的武器,比如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B2战略隐身轰炸机,这些“大国重器”不得不使世界各国胆寒。
红色的跛脚巨人
苏联的陆军,一直都是其引以为傲的战斗力量,他的海军和空军实力也不容小觑。当时,苏联不仅储备了巨量的核武器,并且还有着数量庞大的军队,这些恐怖的军事力量,即使是在其分裂之后,也依然可以傲视全球。
不过,苏联最大的弱点就是经济实力不强,和同时期的美国相比,强大的苏联虽然能够做到军事上和美军不相上下,但是他们的经济只相当于美国的60%左右,这种巨大的差距,使得苏联在和美军进行军事竞赛的时候,往往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在李奇微的眼中,苏联仍然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在冷战时期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以及有着“白天鹅”之称的图-160战略轰炸机,更是有着7300公里的惊人作战半径。
一架图-160所携带的导弹,就能够摧毁12座中小规模的城市,可见其战力的强悍。
潜在的东方巨人
李奇微将中国放在第三位,足以看出他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清醒认知。李奇微晚年时的中国,没有如今的歼-20,也没有055万吨大驱,更没有航空母舰,那么李奇微为什么会觉得中国的军事力量能够排进世界第三呢?
李奇微作为和中国军队正面交锋的将领,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强悍战斗力,使得自己只能凭借强大的武器装备和空中优势,研发出针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这个弱点的“磁性战术”。
其实这从侧面就能够反映出,尽管美军占尽了军事装备方面的优势,可是依然没有把握击败后勤充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是只能够想办法拖到志愿军后勤补给出现困难之时,再行反击。
在当时,放眼全世界来看,能将美军逼到这种地步上的军队,恐怕除了志愿军,也只有和美军装备不相上下的苏联红军能够做到了。
战后,李奇微就曾经思考过中国军人战胜联合国军的原因,并且在《朝鲜战争》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很多和志愿军交手的细节,以及战斗的进程。他毫不遮掩的表达了他印象中的中国军人,是非常勇猛的,是不畏惧死亡的斗士。
并且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又以雷霆般的速度,击溃了自诩为“世界军事强国”的印度和越南,还和苏联在珍宝岛进行了惨烈的战斗,这使得李奇微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评价更高了。
法国和美国,都先后在越南失败,不得不撤出了那里,而且美国还因为越南战争面临了重大的危机。然而中国军队在和越南战斗的时候,仅用了三个月就打到了越南的首都,这使得很多人都非常震惊。
所以李奇微对于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还有战斗的勇气都非常佩服。他知道,如今的中国虽然在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非常薄弱,但是其尖端科技,以及远程打击能力却丝毫不逊色于美国和苏联。
如果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其军事力量是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的,因此也是所有大国中,最具有潜力的。
李奇微的见解无疑是非常中肯客观的,而如今的中国也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随着空军和海军的逐步强大,中国也获得了很多的话语权。
李奇微在冷战期间,就能够做出这样精准的分析,也再一次印证了他军事眼光的长远,这位在朝鲜战争时期,给志愿军造成了重大牺牲的将领,他的身上也有着许多的过人之处。
比如在初来朝鲜之时,就能够精准的发现志愿军的弱点,迅速的对美军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使得志愿军无法发挥在夜间战斗的优势,属实是一位非常狡猾对手。
如今,美国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都在制造中国有“威胁”的言论,他们不断强调中国近年来军事力量的发展进步,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整体提升。
信源:
《李奇微回忆志愿军入朝第一战》——中国知网 作者:李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