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已经饿了3天的唐满洋,趁着夜色率部爬上了美军580.7高地,谁知上面一个美军都没有,他一愣:“难道情报有误?”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指挥官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一个致命的软肋。他通过情报分析发现,志愿军每次作战只能携带七天的给养,这让他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关键。
从那时起,李奇微开始制定了一套针对志愿军补给特点的作战计划。他把志愿军的每一次进攻都称为"星期攻势",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只要拖过这七天,志愿军就会陷入补给困境。
为了确保这个计划的成功,李奇微下令在战场上实施"坚壁清野"策略。美军在战场上摧毁一切可能落入志愿军手中的物资,包括粮食、弹药甚至是民间的储备。
这个策略给志愿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566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这支部队在连续击败英国营、泰国营和比利时营后,竟然一粒粮食都没有缴获。
在这场"饥饿战"中,唐满洋和他的战友们是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
1951年5月20日这天,566团3连的司务长好不容易搜集到一些粮食,做了一锅炒面汤。然而,这一锅汤分给全连一百多号人,每人也只够喝上一口。
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唐满洋所在的566团,整个志愿军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美军的"坚壁清野"策略确实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巨大压力。
然而,李奇微或许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极端的生存环境反而磨练出了一支更加坚韧的军队。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满洋和他的战友们接到了一个新的作战任务。尽管已经饿了整整三天,但当任务来临时,他们依然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1951年5月20日的这天,远处天空突然出现了两架美军运输机。这两架飞机后面拖着一连串的降落伞,美军正在这里进行空降作战。
这是美军首次在朝鲜战场上尝试志愿军最擅长的穿插战术。美军选择了第1和第8游骑兵连执行这次任务,这两支部队都具备伞降和地面突击的双重能力。
美军的计划是通过空降部队切断志愿军的后路,再配合正面的韩国第2师展开夹击。这种战术正是志愿军常用的战法,在此前的战斗中屡试不爽。
当两架运输机从天空飞过时,566团团长朱彪立刻识破了敌军的意图。他通过截获的美军无线电得知,这支空降部队的规模大约有两个连。
起初,团长朱彪打算派唐满洋去抓几个俘虏,了解敌军的具体部署。但后来经过分析,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改变了。
新的作战命令要求唐满洋带领1、3、7连在夜间对美军发起突袭。根据情报显示,美军伞兵降落后就在问礼里北山的580.7高地驻扎。
当唐满洋带领部队赶到580.7高地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原本应该驻扎在这里的美军竟然不见踪影,整个高地空无一人。
这时的美军已经转移到了附近的三座无名高地上。他们打算按照原定计划,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对志愿军发起进攻。
朱彪立即派出尖兵搜索美军的新位置。经过仔细侦查,很快就发现了美军的行踪。
对于这种情况,566团的指挥员们并不感到意外。作为穿插战术的老手,他们深知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美军这次的穿插战术在志愿军眼中还显得十分生疏。他们的行动轨迹太过明显,很容易就被识破。
朱彪在得知美军新的位置后,立即调整了作战计划。他命令唐满洋带领部队,趁着夜色对美军发起突袭。
这次突袭的时间定在晚上21点30分。在此之前,唐满洋带领的部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战士们已经饿了三天,但作战经验丰富的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们知道,在夜战中,经验和意志力往往比体力更重要。
21点30分,唐满洋带领部队悄无声息地摸上了无名高地。他们像猫一样轻巧地绕过了美军的哨兵,逐步接近了主要目标。
美军此时正在睡袋中酣睡,丝毫没有察觉危险的临近。唐满洋迅速接近最近的一个美军,一声枪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这一枪立即惊醒了整个美军营地,混乱随即爆发。美军士兵刚从睡袋中爬出来,就遭到了志愿军的猛烈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美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太突然,许多美军士兵甚至没来得及打开枪支保险。
手榴弹的爆炸声在高地上此起彼伏,战场上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由于战前的充分准备,志愿军各个战斗小组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美军游骑兵就遭受了重创。战后统计显示,美军有近200人在这场遭遇战中被消灭。
然而,这场战斗也让唐满洋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时有38名美军被俘,但志愿军此时的状况异常糟糕。
经过三天的饥饿和激烈战斗,能够行动的志愿军战士已经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唐满洋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原本应该立一等功的战绩,最终只得到了三等功的表彰。
直到1994年,这场战斗的全貌才通过美军陆战5团3营士兵塞库拉的日记被完整揭露。日记证实了被消灭的确实是美军第1和第8游骑兵连。
2011年,唐满洋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