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静安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区长者食堂成为了评价辖区老年人生活“幸福”的主要指标。2024年,静安区有8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市级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优秀”,优秀数量位于中心城区第二。全区108个助餐服务场所服务老人4.7万人,供餐371.29万客,累计发放补贴645.31万元,服务覆盖面和供餐能力持续保持全市领先。
为辖区老人提供
便宜可口又干净的饭菜的同时,
社区长者食堂
如何在薄利运营下走得更远?
静安探索政府、市场和公益的有机结合,联手区内养老机构、老字号餐饮、白领餐厅以及爱心企业等,以“跨界”融合之路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良性发展,助力社区长者食堂持久“飘香”。
模式一
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依标准开放内部食堂
2024年11月,位于万航渡路767弄43号一楼的恒裕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对外营业。之前,这里属于恒裕曹家渡老年福利院的多功能厅,通过前期空间布局调整、实施分门进入等方式,将内部食堂对外开放,为街道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实现供餐资源有效配置。
中午11点至12点半,是恒裕社区长者食堂对外开放就餐的时段。11点不到,周边的老人就陆陆续续从专属通道进入食堂。
板栗红烧肉、咖喱元宝鸡块、
京酱三丝、肉皮粉丝烩白菜……
福利院执行院长余博介绍,自从内部食堂对外开放后,院方就充分发挥专业养老机构优势,针对长者口味尽量提供营养均衡、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餐食,同时确保每天提供7菜一汤,一周菜品不重样,让老人吃得丰富多样又营养健康。
居民沈庆华是食堂试运营时就来就餐的首批社区老人之一,他说:“我基本天天都来,这家食堂的菜确实比较健康,连红烧肉都是少油、烧得肥而不腻,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年纪的老人吃。”
现场,还有不少老人
选择选取菜品后
直接打包带走。
今年61岁的林蔚熟门熟路地来到取餐窗口,不看菜单不做选择,直接拿出6个打包盒让工作人员把当天7菜一汤打包起来,“这里荤素搭配得很好,我和老伴都不挑食,所以每天都会把全套的菜品打包带回家,直接把午饭和晚饭一起解决了,特别方便。”
养老机构内部食堂“打破围墙”,变身社区长者食堂的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场地问题,可以更好推进社区长者食堂均衡布点,满足社区老人所盼所需,另一方面,被纳入社区长者食堂之后,政府也会做好政策扶持,以及后续保障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最终使得院内院外的老人都能从中获益。
模式二
链接老字号餐饮资源,打造“长者友好餐桌”
傍晚时分,市民蒋爷叔与老同学们一起来到静安老字号绿杨邨总店用餐,结账时出示身份证后,一顿1500元的圆桌饭直接打了8.8折优惠,大家都直呼“实惠”。
“我特意做过功课了,绿杨邨在周一至周四晚上,对65岁以上老人都是打8.8折的。”蒋爷叔笑着表示,“静安还有好几家老字号都打折,下次聚会可以尝试下。”
这些有“福利”的老字号,都属于静安区“长者友好餐桌联盟”成员单位。
2024年,区民政局会同区商务委、街镇向社会共同倡仪,鼓励有资质、有信誉、有爱心的餐饮企业(老字号等)设置长者餐桌或配送延伸服务,将设桌的社会餐饮企业(老字号)纳入静安区“长者友好餐桌联盟”,成为联盟成员单位,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助餐服务。
目前
有绿杨邨、王家沙、梅龙镇、吉祥馄饨、老盛兴汤包馆等5家社会餐饮企业9个门店,给予老年人用餐优惠服务。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想要吃得方便快捷,也想有更多品质选择。静安与多家老字号共同打造的“长者友好餐桌”,不仅能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用餐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对“传统美味”的需求,也让老字号找到老年餐饮新的商业机会,助推打造与银发经济发展更适配的老年助餐服务生态。
模式三
引入优质餐饮机构,探索“白领+白发”共享模式
位于康宁路328号的区块链生态谷白领餐厅,一直以来都是园区白领职工解决一日三餐的第一选择,无论是早餐的面条、包子、白粥以及豆浆油条等,还是午餐和晚饭的数十道热菜、蒸菜、炖菜、小锅菜等,都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周边社区的老人也来到这家白领食堂就餐,餐厅也特别推出了低盐、低糖、少油的健康菜品,既能保证老年人每日所需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又富含足够的膳食纤维,在兼顾口味的同时,价格也实惠亲民。
“这里环境好,吃得也健康,静安老人还能打8.5折。”家住附近永和三村的陈阿姨是这里的常客,当天中午她和老伴带着放寒假的小孙女一起来用餐,三个人点了三菜一汤,花了30多元。
这是彭浦镇探索的“白领+白发”供餐模式——在不断完善社区食堂和老年助餐点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与白领午餐协会的合作,在社会层面引入优质的商业餐饮机构,面向社会群体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以政府补贴的优惠价格向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让老年人有更丰富的就餐和口味选择,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就餐需求。
该模式是对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良好补充,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政府提供适当补贴,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共赢。
模式四
吸引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将“暖心餐”送到家
上午8点半,华东医院食堂后厨里,为静安寺街道准备的300多客老年爱心餐已陆续出炉,等待着助老送餐车的到来,然后送至各助餐服务点和老人家中。这是华东医院“爱心助餐”的第19个年头。
2006年,静安寺街道成立了第一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社区为老助餐服务试点。
“当时餐费只有四元,每顿要四个菜,还要荤素搭配,这样的‘亏本买卖’被很多企业婉拒了。”作为辖区共建单位、又是以老年诊疗服务为特色的医院,华东医院心系社区老人,凭借善意和责任,由医院职工食堂把“爱心助餐”承担了下来。这一做,就是19年,送餐量达200万份,累计受助老人1200余位。
这些年,爱心助餐的品质不断提高,华东医院在两餐饭基础上,开始供应老年人呼声较高的点心,如肉包、菜包、烧麦等。“能够为老年人的餐桌增添一份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我们倍感荣幸。”
如今,在华东医院的善举之下,辖区多家单位如酒店、敬老院等也主动加入,为社区长者提供暖心餐服务。这种探索引入社会爱心力量加入为老助餐服务工作的模式,展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更进一步营造了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近年来,静安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人民至上,逐步形成了“静邻暖心”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静邻餐厅”普惠均衡的社区为老助餐服务体系、“静邻帮办”优质高效的个人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静邻”品牌,将现代民政理念与百姓生活紧密融合,于润物细无声中守护万家“烟火气”,提升群众“幸福感”,答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民生稳、民心就稳、社会则稳。静安融媒体中心联合区民政局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区以“静邻”品牌为抓手,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民思想的“静安样本”。
记者:彭旭卉
图片:彭旭卉
视频:任超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