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回忆豫东战役:就差最后一击了,却迟迟拿不下帝丘店(黄百韬),不能指挥东兵团(许世友),可惜呀……
豫东战役,粟裕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歼灭在帝丘店负隅顽抗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
战后总结,粟裕讲道——
“4日上午,1、4、6纵攻占了帝丘店外围全部阵地,完成了对25师(黄百韬部)的包围。
就差最后一击了,却迟迟拿不下帝丘店。
(此仗)不能直接指挥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没有歼灭黄百韬,可惜呀!”
那么,问题来了——
粟裕口中的“不能直接指挥东兵团”,是怎么一回事呢?
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东兵团)也称山东兵团,没有参战。
自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7月分兵”后,华野外线兵团(西兵团)由陈毅、粟裕率领,实行机动歼敌的战略任务。
西兵团的战略目的,就是从外部调动敌人,打乱蒋军部署,伺机歼敌有生力量。
而东兵团的战略任务,则与西兵团截然不同。
由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东兵团,其主要战略目的是趁蒋军主力置于中原之时,寻敌薄弱,实现攻城略地。
东兵团在许世友的率领下,趁敌被西兵团调动之机,连续攻克一个又一个县城,重点是迅速扩大解放区,而不在于大量歼灭敌人。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此时,东、西兵团分处两地,东兵团虽仍属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但指挥关系已经转隶军委。
军委明确要求:
“东、西兵团仅做战略配合,不做战役配合。东兵团不再接受华野指挥。必要时(指挥东兵团),陈粟(陈毅、粟裕)可电请军委授权。”
因此,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后,粟裕电请军委,要求东兵团参战,阻击黄百韬部增援豫东战场。
军委接到粟裕电报后,也希望一鼓作气,就此鼎定中原。
但军委同时也在考虑,如东兵团主力离开山东赶赴河南参战,山东战场的敌我态势剧变,对我不利的局面极有可能发生。
因此,军委并没有马上督促东兵团南下,只是将粟裕的电报转发给了许世友和谭震林。
同时,军委给粟裕的复电中,预估了战役各阶段发展的几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要求粟裕立足于现有部队,尽全力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而东兵团收到军委转发粟裕的电报后,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
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刘少卿,二人力主出击徐州,主动牵制和调动敌军,以此减轻粟裕的压力。
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则担心部队主力一旦离开山东,山东蒋军有可能迅速对我解放区发起进攻,逼迫东兵团回师解围。
许世友认为,围魏救赵,调动对手,这一招,我们会,敌人也会。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谭震林提议将意见上报军委,由军委定夺。
可是,就在东兵团与军委电报往来期间,豫东战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日清晨,华野1、4、6纵正准备集中主力围歼困守铁佛寺的整编第72师时,粟裕接到东线战报,战局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
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和第3快速纵队,已经快速推进到帝丘店地区。
此时,粟裕手中已经没有机动兵力用来阻敌了。
3纵、8纵、10纵,仍在阻击邱清泉的第5军。
1纵、4纵、6纵,正准备围歼铁佛寺的整编第72师。
除了华东军区的几支地方部队外,粟裕再无遗力对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实施阻击了。
就在粟裕苦苦思考该如何破局时,更为不利的情况发生了。
邱清泉的第5军,放弃了和10纵的纠缠,留下一部与10纵继续对峙,主力则实施长途迂回,从侧翼逐渐逼近龙王店。
邱清泉与黄百韬两面夹击,而中间又有一个整编第72师在铁佛寺蠢蠢欲动。
粟裕当即决定,放弃围歼72师,集中1、4、6纵全部主力合围帝丘店,用最短时间歼灭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
粟裕之所以决定弃弱打强,这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极限用兵。
如果打战斗力较弱的72师,毫无疑问,那会轻松很多,但帝丘店的黄百韬必定会从后面夹击华野。如此一来,我军必败无疑。
而粟裕选择打黄百韬,赌的就是困守铁佛寺的整编第72师不敢乱动。
最终,如粟裕所料,华野1、4、6纵与黄百韬整编第25师激战数日,敌72师始终原地未动。
战至7月6日下午,邱清泉第5军的前锋部队已抵近帝丘店,与龟缩在铁佛寺的整编第72师、死守帝丘店的整编第25师遥相呼应……
眼见继续打下去有可能反被敌军合围,局面于我方极为不利。
18时,粟裕下达命令,全军撤出战斗向陇海路以北转移。
至此,华东野战军连续作战整整20天,攻克开封、歼灭区寿年、打残黄百韬、重创邱清泉,歼敌94000余人,取得豫东大捷。
此战,由于东兵团没有参战,西兵团因兵力不足,迟迟不能攻下帝丘店,未能全歼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
但是,4个月后的淮海战役,黄百韬第7兵团在碾庄被华野全歼,弥补了粟裕在豫东战役时留下的遗憾。
本文资料引自——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