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9年1月,耿飚出任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协助开展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1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未授衔的国防部长。
耿飚是人民解放军中一名功勋卓著的战将,他武艺超群,屡建奇功,声威显赫,但是耿飚却没有在1955年授予军衔。
一次,好友许世友问耿飚:“若授衔你是啥军衔?”耿飚回答说:“别人不敢说,我肯定在你前面!”
许世友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而且他在55名开国上将中排名第六,耿飚为何称自己如果授军衔肯定在许世友前面?耿飚究竟有着怎样壮丽的人生?与许世友之间有何渊源?
自幼跟着父亲习武
耿飚自幼出生于湖南一户贫苦家庭,13岁时,就到水口矿当了一名敲沙童,与众多敲沙童不同,耿飚不但个子高,而且长得结结实实,这是长期习武的结果。
耿飚自幼跟着父亲习武练功,当时,武术称为“国术”,耿飚虽然不知道父亲“国术”的流派,但从其念念不忘的“武德”中,可以体会出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涵。
耿飚的父亲常对年幼的耿飚说:“学习国术,大的是为了保国安民,为国效力,小的是为了健身,防身,锻炼意志和毅力,切不可学武后又恃强逞能,打架斗殴,更不能以此欺凌别人。”
耿飚牢记父亲的教诲,刻苦练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因此一身武功的耿飚也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胜任红四团团长后,耿飚仍然习惯手持利刃,冲锋陷阵,可谓是现代战争中的奇才。
长征初期,湘江战役,情况十分危急,当时上级通报,当面敌人兵力是九个团,而战后才知道,实际上是15个团,一个团居然阻击了整整15个团,这在现代中外战争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身为团长的耿飚,更是带领队伍历时五天五夜,直至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红四团才撤过江去,这场战役过后,耿飚也感慨道:“每分钟都得用血来换啊!”
与许世友“以武会友”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耿飚调到红军大学学习,不久传来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好消息。
紧接着,红四方面军的许多将领也调进“红大”学习,其中就有许世友,许世友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据说是少林和尚出身,武艺超强,身手不凡。
因此,他一到“红大”许多人便要他“露一手”为此,许世友总是笑眯眯地拒绝。
一天,耿飚与许世友在操场上散步,谈起个子的经历,当许得知耿飚少年时也练过无数,便来了兴趣,褂子一甩,要和耿飚“以武会友”切磋切磋,周围的人一听,纷纷围拢过来,高声叫道:“比一比,比一比!”
耿飚牢记父亲的教诲,不敢逞强,于是说:“南拳北腿,不对路子,不好比武,再说,谁打了谁也不合适,还是你自己来一套吧。”
许世友果然打了一套拳,“少林”味十足,许世友的武术功底和风格与他直率,粗放,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给耿飚留下很深的印象。
对于许世友的“少林拳”,耿飚也赞扬道:“真有力可鼎之势力”,因此,耿飚也和许世友结下深厚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耿飚告别军营,调到外交部工作,刚开始,周总理要他做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军事代表,但由于美方的敌视和阻扰,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的大门之外。
后来,耿飚又被任命为驻瑞典王国首任大使,兼驻丹麦王国首任公使,后又兼任驻芬兰共和国首任公使,一身三任。
出国前,毛主席,周总理先后找耿飚谈话,毛主席告诉他:“到西方国家去,要了解和学习他们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
周总理指示他,瑞典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和我国建交的经济发达的国家,要努力让它成为我国和西方联系的纽带,他一再告诉耿飚要多和中立国家交朋友,争取团结更多的国际上的中间力量。
上任后,耿飚遵照周总理指示的“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努力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两国的经贸以及文化交流,他还认真调查研究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看的问题,为更好改进两国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耿飚也因此被称为“将军大使。”
然而,在1955年授衔之际,耿飚因为出任外交大使而没有被授衔,一次,许世友问耿飚:“若是当年授衔你是啥军衔?”耿飚笑着回答:“别人不知道,但肯定在你之前。”
耿飚是副兵团级身份,又是昔日红四团团长,上将极有可能,但更高级别的绝无可能,他最多与许世友持平,耿飚这句话实则也是在打趣而已,不过耿飚和许世友二老的对话,更能体现出他们深厚的战友之情。
而耿飚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未授衔的国防部长,在战场上,耿飚戎马一生,奋勇杀敌,在外交场上,他又是从容不迫,对答如流的外交官。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耿飚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