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这个时代,必须向敢说真话的人致敬,因为真话太稀缺了。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最近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关于药品集采问题的吐槽,揭开了一个谁都不敢正视的问题为。
他说, “这么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或者我们医院医生的感受,比如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
其实,不止郑民华主任持有这种观点,许多临床一线医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说,有的集采降压药疗效欠佳,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
更可怕的是,卢长林还发现,使用相同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进口药可有效预防患者卒中发生和肺栓塞等,而使用集采药,患者发生卒中、肺栓塞的权重较大。
北京知名中学化学老师曹葵在工作中发现,自从两年前实验所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从进口药变成国产品牌后,实验效果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差异。
对此,上海召开的政协会上,郑民华等20位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他们建议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从医院药房或者正规的零售药店获取原研药, 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原研还是仿制,进口或者国产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
这些委员都是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疗专家,每天都在接触各种病例病案,对一线医疗问题最有发言权。
如此多的专家发声,医保部门不敢马虎,国家医保局马上成立工作组,专程到上海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应该说这个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药品质量问题那么简单,这涉及到根本的利益分配问题。
中央电视台报道,据测算,2018年以来,药品集采累计节约费用6300亿元左右,而同期国家医保谈判纳入的创新药累计增加5200亿元左右费用。
也就是说,有现成的原创药不用,然后花钱去买质量存疑的所谓创新(仿制)药,钱确实省下来了,可医疗风险上去了,治疗效果下来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尤其是有些媒体喜欢报道药品集采时讲价的场面,一分钱一分钱地往下谈,貌似非常负责,但只谈价格,不谈质量,这是不是有违基本逻辑和常识呢?
由此不由想起一条匪夷所思的政策,就是招标采购中的低价中标原则,不仅仅药品领域,很多采购场景都是低价中标,真搞不懂这究竟是谁设计出来的陷阱。
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低价中标带来的问题是恶性竞争,是过度压缩成本,不可避免带来质量问题。
现在,药品集采的窗户纸被戳破了,因为这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更因为这些医生良心尚在。
其他领域采购有没有类似问题呢,有没有一味追求低价而埋下隐患呢?
一抓就死,一放就松,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治病救人不仅在手术台上,还在于敢说真话,敢讲诤言。
再次向实事求是的医生们致敬,他们才是真正的良医大师!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