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曾经是多少喜欢画画的人的天堂。
在8、90 年代,曾经有多少热爱画画的人在门外徘徊,终究进不去。
那时的美院,是艺术圣殿,是神一般的存在,普通人没有资格进去学习。
而现在,世道变了!变成了没人爱去美院了!
最近,有消息说各大美院相继出现招生不够的情况,还有人特意点出了“天美”的名号,指其招生情况很不乐观,结果引来了一堆美术生家长、以及曾经的美术生的热议。
熟悉艺考的家长和同学都知道,现在的艺考,先看文化课。
这硬标准一尺子卡下去,你就再有艺术天分,也得先回去补文化课去。
可是,有很多艺术生就是天生小脑发达的人,文化课确实整不了啊,这不是难为他们吗?
所以最主要的问题是:我来上美院,就是为了当大师吗?
如果不是,我为什么非要全面发展?
笔者是 1997 年考入美院的,那时的专业课要去至少85 分(满分 90 分),文化课数学不得 0 分,英语要够 60 分(满分 100).就是这个杠杠硬的尺度,把很多真正想要画画的人拒之门外。
笔者 1996 年的时候,就吃了这个亏。第二年学乖了,立马就被录取了。
艺术生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年代,是很尴尬的。
如果你的家庭不是非富即贵,你得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去美院是为了什么?
为了学个一技之长吗?
可如果画画这个一技之长很可能让你一生困苦,你还来吗?
为了当大师?
如果你家没有几个小目标,没有几个资本愿意炒你,劝你趁早歇歇。
为了爱好?
孩子,爱好可以当饭吃吗?
看到这个情况,作为一名曾经的美术生,我甚至感到欣慰:越来越多的热爱艺术的孩子清醒了,越来越多的艺考生家长理智了。
作为家长,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出人头地,学美术一定不是最佳渠道。
作为考生,如果你希望自己将来活得很体面,学美术无法帮你实现。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一生画画,一生困苦,卖画的钱,刚好够生计。其他不要想。
这还算好的,更多的人画的画,根本卖不出去。
美术生最得意的年代,是从 90 年代到 2010 年前后的 30 年,那时国外有很多画廊与国内合作,批量生产,也因此火了大芬村。
曾经,北京有圆明园画家村,后来的占据大面积的798,以及再后来的世界级的画家村:宋庄。
上海青浦有个画家村,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富翁搞起来的。这个画家村其实是一栋楼,楼下地下室是展厅,整个大楼内的房子,以及其低廉的价格组(你懂的的)给画家们住。大家画的画,村长可以帮卖,也可以自己找画商。
随后兴起的大芬村,把很多人都吸走了。但是,大芬村始终摆脱不了生产线的尴尬定位。
那时我们跟外面的人关系很好,艺术也彼此友好往来,艺术生的春天来了,但随着地产暴涨、打僋倌(读音,你懂的),以及中和美的互撕,艺术市场一落千丈,画画的人,感到了寒冷和落寞。
这一点,798 和宋庄的兄弟们感受最深。
上面这一楼的议论很精准。如今美院的很多老师,都是利益关联人,都是有背影的,都是来混个稳定饭碗的,没几个是真正的艺术老师。他们有的打着学校的旗号,在外面搞公司,赚得很爽。有的打酱油,混日子,自己画画都要抄袭国外的,怎么教学生?
更多的老师是默默画自己的画,让学生自己去学吧。至于学生毕业能干什么,与老师我何干?
艺术生,注定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因为艺术是附着在上层建筑上的,是经济的附庸,这个游戏,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你没有资历,都上不了桌,何谈发展?
再跟大家说说曾经与我一批的 30 年前的艺术生的人生:当初全系 大概30 多个人,有 10 人进了各种学校——那一届运气比较好,很多人都能分到大学工作。
有三人出国,一个出去做房屋买卖,一个陪读做家务,一个在国外开店。
有15人选择了自己打拼,到如今也是七荤八素,温饱而已。
还有三个坚持画了 20 年的画,其中的两个在那三年中彻底失业,现在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个一直坚持卖画到了现在,因为他有渠道。
你问我?我早就不画了,我卖字为生。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是家产上亿,不要让你家孩子学画画,搞艺术,因为他很可能被艺术搞。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没有几个人能接受。
大家都活明白了,也是一种进步吧。
关于艺考的很多黑料,这里就不多说了,你能想象到的,都有。
叹息!
毕业即失业的人数,一定是数美院最高。
当然,美院也分专业,以上说的,是纯艺术类的,比如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等。
最后,祝福所有艺考生前途远大!活得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