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全省经营主体达59.3万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运行30多年的成果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1.5亿元……过去的一年,青海向内向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互嵌式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充沛。1月20日,本报记者邀请省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外事处处长张海云,省人大代表、民革西宁市委员会副主委汪丽,省政协委员、青海金牧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思津,省政协常委、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主任、青海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一级调研员尹青文,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开放”主题,共谋发展、共话未来,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参加国际博览会的青海展位。罗珺 摄 记者:青海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来促进经济转型提质增效?
张海云: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主抓工作之一,随着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和人民群众幸福需求的日益增多,应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文化资源及海西州独有的盐湖旅游资源,建设盐湖群旅游品牌,规划盐湖群旅游路线,将工业文明融入旅游产业中,促进科旅融合深度发展。盐湖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业价值,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蕴,目前,茶卡盐湖已经成功从一个工业盐湖转型成为生态旅游区。因此我建议将工业旅游和科技文明作为盐湖旅游产业的灵魂,开发以盐湖群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路线,促进经济转型提质增效。
汪丽:一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和提升自身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同时明确对外开放中的区域功能分工,精准锚定国别区域,量身细分国际市场,找准对外开放的着力点和具体路径,二是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辟新路径、新通道,为外贸发展打通“经络”。我省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之一,要利用好这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强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推动产业链加快完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战略性调整工业结构,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集中力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主导型特色产业,注重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经济的突破和发展。
刘思津: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拥有广袤的天然牧场和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为牦牛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如果洛牦牛,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牦牛,玛沁、玛多藏羊等优良品种,且牦牛数量众多,肉质优良,是发展牦牛产业的重要基础。牦牛产业是果洛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牧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先进的酱卤产品外包装清洗风干线。宋翠茹 摄 记者:关于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您认为青海应如何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本地品牌的市场价值,尤其是“青字号”品牌,以支持它们走出青海,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张海云:近年来,“青字号”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快速提升,非遗类的青绣、唐卡等成为了青海的文化符号,从已有的“青字号”品牌打造经验来看,文化是品牌的生命源泉和灵魂,品牌要体现自然地理标志,要展现厚重的历史底蕴,要蕴含前瞻的科技含量,更要表达出对生命历程的敬畏和对终极审美的追求,所以品牌建设要体现出独特的品质和魅力。在多媒体时代,品牌更迭频繁,要占有稳定的市场或拓展新的市场,一方面要区域协同联动,另一方面要挖掘市场需求潜力及需求空间,将变与不变的资源要素有效配置,从而形成市场源动力,从更加注重目标引领、更加注重政策落实、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时机力度和更加注重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从而使“青字号”品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汪丽:应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增加维护商标权益投入。制定商标品牌发展规划,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集体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推介会、博览会、论坛会、展销会等,做强企业商标品牌,切实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品牌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品牌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品牌的良性循环,充分挖掘地域品质比较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并鼓励企业利用高原有机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自创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刘思津:我认为应建立健全牦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违规生产和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品牌形象。同时深入挖掘果洛州牦牛产业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将其融入到品牌故事、品牌形象和品牌宣传中,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青海三文鱼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谭梅 摄 记者: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青海如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请谈一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张海云:首先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构建青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完善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帮扶工作机制,在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的产业对接协作,全力融入国内国际更大范围市场联动空间,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
汪丽: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充分利用青海的地理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青海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尹青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部署,全省商务系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优结构、强调度、拓市场、育主体为重点,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培育特色开放型产业。以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为目标,发挥产业“四地”优势,推动盐湖化工、光伏锂电、有色金属、新材料、藏毯绒纺、绿色农业等产业外向型转型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金融领域稳外贸工作指南》、内外贸一体化奖励政策,持续优化完善外经贸领域政策体系。三是着力培育外贸主体。推动重点园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外综服平台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本地外贸企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贴产业“四地”建设需要,出台《青海省商务领域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以绿色算力、再生资源、数字商务、精细化工等为重点,推动全域招商、全方位招商、全产业链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