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本姓钱,字藏真,他10岁就出家为僧做了和尚,怀素是他出家之后取的法号。在寺院清苦的生活中,他对书法的热爱却如熊熊烈火,从未熄灭。因纸张匮乏,他种植万株芭蕉,以蕉叶为纸;用坏的毛笔堆积如山,埋于山下成 “笔冢”。这份对书法的执着与勤奋,为他日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怀素虽当了和尚,但他还是特别喜爱喝酒,每次把酒喝到畅快淋漓、兴致高涨之时,他就喜欢挥毫泼墨,这里写写那里写一写,寺院折墙壁也好屏风也罢,自己的衣服,日用的器具都被他写满了书法。
可以说是对书法的热到了狂的境步了,而又酒不离手,每每喝醉被时人称之为“醉僧”。怀素又自称领悟到了草书的精髓与奥妙,因此也有 “狂僧” 的称号。
他最开始学习书法时,也是以欧阳询的书体为主的,学有所成之后他又跟随表兄弟邬彤学习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关门弟子,得到了张旭的真传,怀素想着没法拜得草圣张旭为师,那就和他的徒弟学也能学到真功夫吧。而且他们还是亲戚,邬彤也是把草书的笔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怀素。
怀素因此在草书的技艺上日见进展,学有大成。但他还是不满足,他是立志要当草圣的人,思索数日之后他就决定好了思路,那就是继续寻找名师指点,于是他就踏上了万里求师之路。
然后他就拜访了颜真卿向他学习,在他的指导下,怀素刻苦钻研,将张旭草书的狂放与颜真卿书法的雄浑大气相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草书风格。
大历十二年,怀素的狂草风格已臻成熟,其代表作《自叙帖》标志着他书法艺术性达到巅峰。然而,怀素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去世前,他回顾游历雁荡山的经历,挥毫泼墨,抄写了《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全卷 2700 余字,是怀素生平抄录和默诵的众多经文之一。此作内容是当年古印度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带到中国、藏于洛阳白马寺的重要佛家典籍,从内容上看价值非凡。它是怀素根正苗红传承 “二王” 笔法道统后,又独辟蹊径的作品,更是其生平传世真迹,全卷一字未损,堪称 “三绝书法”。
在结构上,怀素随心而造却不逾矩。每个字看似自由洒脱,却又遵循着内在的结构规律,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因字而变,使得整幅作品既充满变化又和谐统一。
在用笔上,他多用硬、小、锋长的笔,让笔尖饱含弹性。融合篆意于草书之中,笔画坚实凝练、苍劲古雅,如 “门”“在” 等字运用折笔技法,干练爽利。
点画圆转瘦劲,粗细、浓淡变化鲜明,既显浑厚古雅,又有悠扬绵长的节奏韵律。章法上,整卷行笔一气呵成,畅快平稳,既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又如小桥流水,宛转悠扬。
《四十二章经》超越了怀素之前的作品,在笔法、气韵上更上一层楼,也超越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愧于徐悲鸿 “天下无敌” 的赞誉。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