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马上就是中国春节了,在除夕夜,北方家庭的餐桌上都要摆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为来年祈福求吉。在有些国家,人们过节时也吃饺子,他们甚至对这种食物开发出了新花样,炸饺子、汤饺、土豆奶酪馅饺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图片说明4:搭配酸奶酱食用的波兰饺子



图片说明1:澳大利亚人到“点心”店购买“点心”。



图片说明3:法国洋葱汤饺



图片说明2:炸饺子

“点心”,澳企团建的明星美食
辞旧迎新之际,《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应邀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某公司的年会。在迎宾处,接待人员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并特意说道:“今晚您一定会满意,我们准备了地道的‘点心’。”记者随即会意,心中开始期待最受澳大利亚人欢迎的中国食品——饺子。
在澳大利亚,饺子有一个独特的名字:dim sim(点心),它专指中国的饺子。许多人初到澳大利亚,会将这个词与dim sum混淆,后者泛指粤式早茶中的各种点心。饺子之于澳大利亚人,用记者一位澳大利亚朋友的话说,“这是我们的食物”。
饺子最初先在南墨尔本的市场流行。19世纪中期,中国工人在“淘金热”大潮中到维多利亚州工作和生活,为当地带来农历新年吃饺子的习俗。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芭芭拉·尼科尔表示,在金矿区,早期的中国餐馆既为华人服务,也为其他国家的人供餐。《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到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人拿着平底锅去中餐馆买外卖,就像在自家后院打板球一样,是一种“习惯”。那时候起,饺子成为中餐的代名词。
在不断报道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媒体开始将饺子称为“点心”,并在文章中称,“如果没有多汁的点心,中餐将不完整”。如今,在澳大利亚的快餐店、小超市和外卖店,“点心”和炸鸡、汉堡、香肠一样,是人们的热门选项。记者曾在当地汽车加油站便利店看到,那里的保温食品柜中摆放着炸制的“点心”,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在澳大利亚的大超市中,人们则可以买到速冻“点心”。
从外形看,澳大利亚版的“点心”与中国传统的饺子略有不同,它们通常更大、皮更厚、更软。馅料则从最初的猪肉白菜,逐渐发展出鸡肉蘑菇、三鲜等。在做法上,少有澳大利亚人准确掌握中式煮饺子的流程和方法,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创造出炸饺子、烤饺子等做法。
在记者的年会之行上,一份中式饺子加“点心”的特色菜被摆上餐桌——盘中放了2只地道的中国传统饺子,以及2只澳大利亚风格的炸“点心”。记者身边的一个澳大利亚人打趣道,“你看,这份菜里一半是中国饺子,另一半是澳大利亚饺子,代表了两个国家的文化交融。”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澳大利亚各公司和商会在春节前夕的年会上,都会将饺子作为特色食物供员工品尝,此外,在普通聚餐或团建中,也会订购饺子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食物,甚至鼓励公司内的华人员工,将自己包好煮好的饺子带到公司,请大家一起品尝饱含人情味的中国味道。记者曾参加某公司的季度团建,会议室中摆放着20多道员工自制的菜肴,有墨西哥人的卷饼,有韩国人的泡菜,有欧洲人的烘焙蛋糕,还有中国员工带来的各种馅的饺子。
那场团建上,饺子是最早被大家“空盘”的食物,迟到没有吃上的员工还遗憾地向中国员工“抱怨”:“下次多包点嘛。”甚至有人提议:“咱们是不是应该限制每个人吃的分量,不然有人很难吃上。”
在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上,饺子也是明星食物。饺子爱好者们会在网上发布和交流各种关于这种美食的信息与心得,比如,“发现了一家‘点心’的宝藏餐厅”“烤鸭馅的‘点心’味道不错,配方在此”“某某超市‘点心’专用面粉正在促销,大家团一下”等等。有的“饺子群”成员已经达到几万人。墨尔本人哈灵顿就是一个“点心”爱好者,他不仅爱吃“点心”,而且爱做“点心”,会选用优质原料去制作,“以达到完美的终极口味”。哈灵顿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表示,“点心”是澳大利亚历史的一部分。他回忆称,“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你长大的东西要么消失,要么变得遥不可及。‘点心’并没有改变……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他们最喜欢的‘点心’的故事。”
包饺子,法国聚会的趣味活动
春节期间,法国的华人社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例如,位于巴黎北部的美丽城,将在今年除夕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迎来第四届新春美食节。在这个热闹非凡的节日集市中,人们可以徜徉在一个个小摊位之间,尽情品尝地道的中华美食,而饺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法国人尤其钟爱这类充满节日氛围的活动。通过品尝特色美食,他们不仅能一饱口福,更能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饺子,作为象征“团圆”和“辞旧迎新”的中国传统食物,成了中法之间传递祝福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节庆时刻增添更多的仪式感与欢乐。
对法国人来说,在特定节日享用特定美食,是重要的文化传统,例如,在主显节吃国王饼,在复活节拆巧克力彩蛋,或在圣诞节品尝圣诞树干蛋糕等。因此,在春节期间吃饺子,法国人对这种文化体验很感兴趣。
许多法国人第一次接触中国饺子是在中餐馆或其他亚洲餐馆,当地人将其作为一道开胃菜或主菜。在巴黎的13区、美丽城等有大量华人餐馆的地区,食客们能品尝到地道的中国饺子。
随着中餐在法国普及,越来越多法国人开始在家尝试包饺子,或从亚洲超市买速冻饺子回家煮。法国人很爱光顾中国超市,那里各种速冻饺子种类齐全,可以为自己提供便捷的晚餐选择。
法国人向来注重伴随美食的社交体验,包饺子也被认为是一种新颖且富有趣味的活动,尤其适合朋友聚会或家庭聚餐。一般在这些场合,会有一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帮助大家包饺子,这不仅能激发参与者对异国文化的兴趣,还能加强团队合作,活跃聚会气氛。
在中国,用水煮是饺子最常见的烹饪形式,而在法国,饺子的制作和吃法更为多样。煎饺深受法国人喜爱,其口感酥脆,易于分享,被法国人列为下酒菜和开胃菜的榜首。煎饺在当地餐馆的菜单上一般被标注为“Gyoza”,常见于亚洲融合餐厅中。蒸饺则是粤港式餐厅的经典菜品之一,与虾饺、烧卖等广式早茶美食一同上桌,其清淡鲜美的风味深受注重饮食健康的法国人青睐。此外,汤饺近年来逐渐在一些主打中式菜肴的餐厅中流行,搭配鸡汤、猪骨汤等汤底,被当地人当作一道主食,适合在寒冷的季节享用。
草莓馅饺子,波兰人的独特“发明”
在波兰圣诞节的传统十二道美食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这种半圆形,馅料通常为卷心菜、酸菜或干蘑菇的饺子,一般以水煮或油煎的方式烹饪。端上圣诞餐桌后,它就是“全场明星”,搭配酸奶酱享用,展示了波兰人对饺子文化的理解。
说起波兰饺子,就不得不提起它复杂的历史。17世纪时,波兰的烹饪书中有了关于饺子的记载,这道美食逐渐普及开来。如今,波兰几乎家家户户都吃饺子。
波兰饺子的起源与中欧、东欧的美食文化都有关联。波兰当地导游毕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说法称,饺子可能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单从形状上看,波兰饺子就与中国饺子十分相似,只是个头更大。在馅料和烹饪方法方面,二者亦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有猪肉馅的,且一般都直接用水煮。毕达和记者说,他在中国吃过猪肉白菜馅的饺子:“非常美味。”
饺子文化深刻地融入了波兰人的生活——在家吃饺子,请客吃饺子,过节也吃饺子。
除圣诞节的素馅饺子外,波兰饺子还有土豆奶酪馅的,吃起来口感绵密,咸中带甜,搭配酸奶酱食用则多一份清爽。对爱吃肉的人来说,波兰饺子的选择也有很多,猪肉馅、牛肉馅等都很常见。
波兰不少餐厅将饺子作为特色,它们会开发不同口味来吸引食客。在波兰东部城市卢布林,鹿肉饺子是当地特色之一。咬开饺子皮,奇特的香味、厚实的口感带来独特的感官享受。波兰首都华沙克拉科夫郊区街的一家餐厅会供应鸭肉馅饺子,其味道偏甜,尝起来竟有一丝北京烤鸭的风味。
波兰饺子还有水果馅的,通常以各种莓果为主,草莓馅最为常见,波兰当地人会搭配黄油、奶油和糖享用。虽然草莓和饺子的搭配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点“黑暗”,但它们味道相当不错,水果的甜配上饺子皮的韧,像一道不腻的甜点。
波兰人对饺子的开发还在继续。导游毕达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波兰饺子里什么都能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