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葆元
2025年这个春节不平凡。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人们将迎来第一个“非遗春节”。
前些年总有人抱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首先要说,年味是个什么味?具体说来恐怕谁也说不清,还是要细细地数一数:所谓年味,是阖家团圆、扫岁除尘、张贴春联、除夕守夜、迎接祖宗、新衣着身、初一拜年,是一套家家户户遵循的程序,是非物质化节日物质化的体现。
过去,封建社会贫穷人家过年只是“得过且过”,明代唐伯虎有诗为证:“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看来清贫的唐伯虎是没有亲朋可造访的,只能到竹堂寺里去看同样孤寒的梅花。
我记得过去过年叫“忙年”,何为忙年?就是给自己找一些家务活,比如洒扫、洗涮、备餐之类,又用很多习俗把自己捆绑起来,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倒垃圾,如此等等。
以前,物资凭票证供应,为了完成那些年的程序,家家要筹划钱的用途,人人上街排队购物,采买鱼肉蛋禽、烟酒糖茶、果蔬菜品、花布新衣,电影一票难求,工会忙着发放年货,职工大包小包往家携带,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夜,听听广播里的相声、歌曲,再出去放几挂鞭炮,熬过子时,吹灯睡觉。没睡两个钟点,凌晨即起,吃饺子,出去拜年。转一天回来,累得腿疼脚麻、哈欠连天,这一天就“忙”过去了。
第二天照旧跑,跑到“破五”,这个年便过完了。
这大概就是我们怀念的“年味”。
年味说到底是岁月的味道,然而岁月是变迁的,习俗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而变化,现在有了微信拜年,还用得着家家跑吗?即使你愿意跑,人家出去旅游了,你上哪里去见面?一个微信就解决了。
再往前推,清代的拜年更要命。大臣、百姓没有轻便的交通工具,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坐着马车,手拿拜帖,逐门投送。都是朝中同僚,不登门失礼,进去说不了几句话,时间就没了,只好扔下拜帖就走。拜帖真是个好东西,所有的吉祥话都在上面,它不就是今天的短信吗?
年味,说到底是对旧习惯的不舍。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矩,传统源于物质生活,是一个时代物质生活在行为准则上的折射。
物质决定习俗。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市场供应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促销活动遍及各个市场角落;网购、快递,便捷到不出门就可以买遍全球的货物,排队、抢购已经成为过去的故事。一种新的市场味道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视这些,再去寻找“年味”,是不是有点滑稽?
其实,古老的年味仍然保留着,春节长假就是最本质的年味。人们在休假中,以闲适的身心送别曾经付出心力的旧年,迎接充满憧憬的新年。
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贴福字、贴春联的形式仍然保留着,春联是一家人的心声,贴到门楣上,既是祈福又是宏愿。
守岁的习惯保留着,伴着春节联欢晚会,人们享受着岁时交替的那一刻,人生不过百春,那是百感交集的时刻。
以食物、行止、物象隐喻祝福的习惯保留着:吃饺子喻谓“交子”;鱼,意味“年年有鱼”;年糕,寓寄“年年高”的期冀;生菜,是“生财”;在南方春节都吃甘蔗,取意“节节高”,现今北方普遍也卖甘蔗,济南大明湖庙会上,卖甘蔗的摊位很多。
除了食物,还有器物的讲究,有一种攒盘在很多家庭中保留着,攒盘是一个系列瓷盘,即由九个小盘构成一个大圆盘,每盘放一样干果,就是阖家团圆的寓意。
华夏传统文化以喻示意,诗词兴比赋就是以喻指事,春节文化以物喻事、喻情、喻愿,是春节的诗意。有诗意的佳节兴味无穷!
细说年味,我以为年味应该有“三感”:仪式感、文化感、获得感。新的年味要在这“三感”上做足传统弘扬与发展的文章。我们欢度春节不是回归古老,而是赋予新篇。
所谓仪式感,就是在古老传统的基础上保留人间正道,同时赋予它新道德风尚、新思想理念、新行为准则,比如为子孙送红包,红包应该有两个内容,除了货币,还要有希望的寄托。钱买不来未来,希望才是一个家庭的期值。
第二个仪式感是家庭礼,向长辈行礼,报答养育之恩,也是表达自立自强的成才之志。这是礼仪的春节。
所谓文化感,是说春节是文化的春节,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文化。
比如春联,贴春联不能流于形式,一贴了之。春联不仅要贴,能不能提倡创?在传统中有许多请人撰写春联的故事,好春联要个性化,唯个性化才能表达一个家庭的意愿。能不能提倡赏春联的活动?赏内容、赏书法,给予评比,把形式变成家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第二项是庙会,庙会本来就是古老的文化、商业大集,在庙会上展现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应该大力提倡。
《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北宋汴京的春节:“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这里说的“动使”是过日子的器具,“关扑”是以商品为奖励的博弈游戏。全句是说,市民早早就走出家门相互贺年,街上商家摆满了食品、物品、干果,木炭之类,人们唱歌欢叫。
又说,街头“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由此看来,春节是动感的、是多彩的。
第三项,拜年词能不能摒除“恭喜发财”之类,代之以新颖、衷心、温馨的祝福?
所谓获得感,是展示一年的收获。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收获,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获得载满生活。没有收获的生活是没有希望的生活,收获不作横向比,只作纵向看,盘点一下收获就是瞻望来年的奋斗。人说“一帆风顺”,不就是抵达彼岸的收获吗?那个“年”的子时是终点,也是起点。
春节是坚守的春节,守岁、守时,守着一个古老的传统;春节又是不断创新的春节,每一个时代的春节都在变,物质变得更加丰富,生活变得更加富足。
还是拾起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他说的“新桃”和“旧符”不是一个符号的演变,而是时代的变迁。
(本文作者为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