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新增精品示范村211个、省级中心村850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39.8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里,我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讲感受、提建议、话期待。1月20日晚,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议题,来自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用“圆桌会”的形式面对面交流。现场,发言内容“干货满满”,掀起一波“头脑风暴”!


  围绕乡村振兴,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常委、安徽民进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安徽岸香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保锁今年上会带来了两个提案。

  在他看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振农文旅消费、扩内需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文旅产业,它就像一根纽带,把城市和乡村、文化和旅游紧紧连在了一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表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解决乡村人才短板问题,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才能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做好农文旅消费文章?他建议政府要主导,助力民宿发展,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健康互动,真正做到示范引领。搭建活动载体,聚集流量。如通过举办诸如村超、乡村旅游节等活动,提升乡村活力,带动发展。企媒互融共建,强化引领。同时,也要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

  在深化乡建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他提出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强化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活水”。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黄保锁认为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是必然要求,农文旅融合是重要引擎。其中,“农”字要当头,“文旅”要做题,“融”字是关键。

  他表示,接下来应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乡村资源,一方面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以世界级标准、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水平打造更多优质的农文旅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立足管家学院建设,培训培养更多乡建人才,为村民打造属于他们的事业空间,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今年,省政协委员、民盟安徽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龙娃围绕碳汇这一关键词带来了《关于强化我省林业碳汇科技支撑能力》的提案。他希望以此促进我省林业碳汇科技创新、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

  他介绍,我省作为林业大省,林地占国土总面积的近1/3,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近年来,我省在林业碳汇领域先行先试,取得实效。

  为了更好促进我省林业碳汇工作,发挥林业大省的资源优势,他建议,健全林业碳汇法律法规体系,为林业碳汇开发、管理和交易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林业碳汇科技创新与投入,为林业固碳增汇、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科技支撑。同时,提升林业碳汇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培养熟悉碳计量评估、审定、核证等领域的技术人才,满足林业碳汇全链条人才需求。

  当前,我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他建议,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增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将其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一体部署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他补充道。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措施有力、振奋人心。”谈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致公党阜阳市基层委委员、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副区长张艳印象最深的是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新台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举措亮点纷呈、民生工作持续发力。

  结合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委员,张艳对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感触颇深。“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治理的对象同样也是人。”张艳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随着迁移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不同背景人群的融合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张艳认为首先前提是城市。把城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引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其次城乡融合,农村是发展基石。我省还有大量农业人口生活在乡村,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制改革。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谋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常态化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为城乡融合提供坚实基础。

  把融合作为关键路径。“把‘城’和‘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战略谋划和统筹布局,意味着城乡功能是互补的,市、县、乡、村的产业是协同的。除了功能的融合,产业的融合,还要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的规划,完善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高效配置。”张艳说。

  发展的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在城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城市居民稳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面对城乡融合背景下,张艳呼吁社会关注农村人口外流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她建议,在工作中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六尺巷工作法”与“一杯茶”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充分调动“两委”成员、农村留守人员、社会组织及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记者 史睿雯 檀美玲 刘玉才 许梦宇 程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