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也明确要求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这是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1.各种概念


碳循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及有机化合物等形式进行转换和迁移的过程。


碳库: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

碳汇:森林、草原、庄稼等绿色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中藻类植物也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

碳源:自然界中的碳源主要包括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另外生物遗体分解也会放出二氧化碳。

碳排放: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以及峰值。

2.概念延伸


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捕捞)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有助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有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利于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性优化,增加经济效益。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早在2011年就已经起步。2011年,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等地作为试点开展碳交易。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泥炭沼泽地可以称作碳库?


寒湿地有天然“储碳库”及气候变化“缓冲器”之称。由于长期淹水和低温的环境特征,高寒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湿地中的植物枯落物不能被快速分解,这使得有机碳在高寒湿地中大量积累。经过千万年的变化,这些有机碳最终形成厚厚的泥炭层。碳被长久地固定在泥炭湿地中,使泥炭湿地成为重要的碳汇。


据研究,泥炭湿地是陆地各类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碳堆积量最大、碳积累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

2.哪些活动会使泥炭湿地由碳库变成碳源?


由于排水疏干、泥炭开采、火灾等原因,泥炭湿地不断遭到破坏,千百年来储存在泥炭湿地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使泥炭湿地从碳汇转化成碳源。

3.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研究表明,其蕴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这些碳以固态形式被封存在土里。

但一旦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就会融化,封存的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或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加速气候变暖。


北极苔原地区的湖泊正冒着“甲烷气泡”


俄罗斯西伯利亚再现神秘巨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