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领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光荣且重要的任务。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开展有组织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让少先队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1月20日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城市进行时》“奋斗者·正青春”系列专题访谈节目嘉宾:凤仪镇第一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杨贵来,和您一起关注:党建引领团建队建,续写激扬青春篇章。
杨贵来
凤仪镇第一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抓实政治启蒙,传承红色基因
凤仪镇第一中学以“为红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为育人目标,强化“五育并举”,滋养“红孩子”好思想。通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做“四有新人”。团校的成立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平台,不同主题的团课让学生在聆听英雄事迹、共筑红色未来中传承红色基因。校内“红色宣传团队”的8名新时代好少年,用讲述、绘画、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党史故事鲜活起来,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同时,“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有效推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让红色基因在校园中代代相传。
构建社会体系,拓展成长舞台
学校立足校内,拓展校外,积极构建少先队社会体系。一方面,把牢政治方向,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共青团、少先队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定期汇报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工作,推动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工作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压实责任链条,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新格局。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打造德育养成课程,做到周周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此外,“快乐篮球”社团、文艺大课间活动、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等多元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劳动习惯,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家校协同共育,护航少年成长
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凤仪镇第一中学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一对一的个案矫正,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第一时间的无障碍沟通,促成个别儿童的转变,提高家校教育质量。主题家长会则成为促进多方认同集体核心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这里发挥核心领导力,与家长分享带班理念、学生表现等,让家长会成为一场交流会、分享会。学校还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决策过程。同时,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建立班级通讯网络、传送喜报等方式传递信息,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用心完成期末评价,会诊“家校沟通”和“孩子成长”痛难点,开展全员家访等工作,构建起家校共育的新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法治教育先行,守护校园净土
为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凤仪镇第一中学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以“宪法之光,照亮校园”为主题,每学期进行一次宪法进校园活动,通过晨读、国旗下演讲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宪法知识。各班级还通过宪法主题班会、手抄报、征文、黑板报等活动,讨论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认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全方位打造校园法治教育新模式,让宪法精神浸润师生心田。
志愿服务先行,传递温暖力量
志愿服务精神在凤仪镇第一中学的校园里熠熠生辉。在校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志愿者们提供医护急救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卫生清洁服务、环保节能服务、校园消防安全志愿督查岗、食堂值班志愿服务、护学岗志愿服务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弘扬了道德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和亲社会行为。
在凤仪镇第一中学,孩子们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在广阔的成长舞台上绽放光彩,在家校共育的温暖怀抱中健康发展,在法治的阳光下知法守法,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学会担当。让我们共同期待凤仪镇第一中学的孩子们在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校园里,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城市进行时
《城市进行时》节目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0:00(首播)
21:00——22:00(重播)
关注方式:
1、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
2、手机下载“蜻蜓FM收音机”“喜马拉雅”等APP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我们的部分配图、文字等来自网络,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编辑:郭晋恺 向红玉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