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救子》的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一篇哲理性非常强的故事。我想这是史圣司马迁先生不吝笔力也要在《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中记录下这个小故事的根本原因。

话不多说,看看具体的故事详情吧!

话说当年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复国报仇成功后,感觉勾践这人非容人之主,便立马激流勇退了。

退出仕途的范蠡证明了哥是个全能小王子,在生意场上一样玩得风生水起,迅速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大富豪。如果当时有富豪排行榜的话,范蠡绝对是国际首富。

事业兴旺之后,范蠡在家庭生活中也继续开花结果,生了一个小儿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间,范蠡的小儿子也长大成人了。

可是,范蠡还没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他的二儿子就在楚国杀人被抓了。

尽管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可是范蠡也是非常有社会身份的人,如果儿子就这么被当成罪犯被公开处决了,多少有点不体面。所以,二儿子还是要救的。可是这种营救也终究不是很光彩的事情,范蠡并不方便亲自出面。思前想后,范蠡便打算派自己的小儿子带着一千根金条去楚国联络营救之事。



可是就在他的小儿子准备妥当要上路了之际,范蠡的大儿子表示自己被侮辱了。我是家中的长子,我才是最能代表家族的对外事务的,营救弟弟这事必须要由我来负责。若是由小弟负责此事,外人还指不定怎么看我?

但是早已活得极为通透的范蠡表示坚决不同意,跟大儿子说,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身为长子就好好在家里操持家务吧。

但是范蠡的大儿子也是个犟种,说长子身份的尊贵让自己义不容辞,如果由小弟代替自己去营救二弟,自己以后说不起话,没面子了。如果父亲坚决不让自己去,那自己就没脸活了,吵吵闹闹要自杀。

这个时候,范蠡的老婆也出来当和事佬了,她跟范蠡说:“即使派小儿子去救老二,也不是什么百分百成功的事,但老大是肯定活不下去了。而派老大去,也未必就不能救了老二,所以让老大去试一下才是最佳选择,说不定几个儿子都保住了。”



事情弄到这一程度,范蠡也没办法了,家和万事兴嘛,只好派老大去楚国弄这事。临出发之前,范蠡写了一封信让老大交给自己在楚国的好友庄先生,还特地嘱咐:“你到了楚国之后,只要把信和金条交给庄先生就行了,然后就不要轻举妄动了,原地等待结果就可以了。一切听从庄先生的安排,切不可自作主张,更不能跟庄先生起争执。”

老大表示自己听明白了之后,便带着他爹交给他的那一千根金条和自己私下准备的几百两金子出发了。老大为什么会多带几百两金子呢?救弟弟嘛,要舍得花钱嘛,经费带足总不是什么坏事!但他不知道有时候钱多了就是容易坏事。



到了楚国,老大按照父亲的嘱托找到了庄先生,结果发现庄先生家比较贫寒,所以内心之中便有了疑惑,家境如此贫寒的庄先生真的有营救自己弟弟的能力吗?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对庄先生呈上了父亲的书信和一千金条。

庄先生看完信、收下金条后,便对范蠡的大儿子说:“你现在赶紧离回家,并不要跟我有太多联络。一旦你的弟弟被救出来了,你们也不要去打听具体过程是什么。”意思是这事越隐秘越好,安心等结果就行。



但是,范蠡的大儿子对高深莫测的庄先生并不信任,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在楚国都城给住下来了。

然后在等结果期间,他又开始自作主张了,他用他额外带的几百两金子去贿赂了楚国的当权者。

这就是范蠡大儿子当初带着额外的几百金来楚国的副作用,有钱才能强行另外加戏,没钱的话即便有那个心思也不一定能如愿。所以,像金钱和权力这样的核心资源任何时代都应该交到正确的人手里,否则是非常容易坏事的。



庄先生这个人虽然生活清贫,但人家是清流领袖,在楚国拥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当范蠡让儿子给他送来黄金,他也并不是真想接受,而是想等到事情办完以后再退还他以表信义。所以当他一见到黄金时,就嘱咐他的妻子说:“这些金子是陶朱公的。没有想到他突然给送了来,我们日后要退给他们,你们不要动。”

可是范蠡的大儿子不明白庄先生的想法,而是以貌取人地认为庄先生没有什么能力可以拯救自己的弟弟。

后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庄先生找了一个机会去见楚王,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天象对出国不利。

楚王一向十分信任庄先生这种天文专家,于是赶紧请教解决办法。

庄先生表示这一劫要布恩天下才能消除,您得大赦天下才行。



楚王表示,先生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办。于是立即派人把钱库封了起来。

这时,那些接受了范蠡长子财物的权贵们赶紧告诉范蠡的长子说:“大王马上就要宣布大赦。你弟弟有救了!”

范蠡的大儿子便问:“依据是什么?”

权贵们解释说:“每回大王宣布大赦前,总要把钱库封起来。现在大王又派人封钱库了,这就是依据。”



并不了解个中详情的范蠡长子便以为他弟弟是凭运气获救的,而庄先生是什么也没干就躺赚了一千根金条,内心感觉相当的不平衡。于是,便借口到庄先生家去辞行,然后话里言外想拿回那一千根金条,无功不受禄嘛。

庄先生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便跟他说,我和你爹是好友,当初你爹给我送金条,我是不想收的,但是不收又怕你们怀疑我不愿意为营救你弟弟之事尽心尽力,所以便只好先收了,日后找个机会再退给你们。所以,金条我一直让我老婆原封不动地放在屋里,现在你来了,就把这些金条带回去吧。

范蠡的大儿子居然十分高兴地把金条全部带走了。



可是,一生受人尊重、爱惜羽毛的庄先生感觉自己被范蠡的大儿子如此地玩弄和怀疑,那是莫大的耻辱,于是又进宫去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过某星处某地的事,大王也准备用修德的办法来报答上天。可是今天我出门,听见道上的人们都说是因为范蠡的儿子杀了人被关在楚国,他们家里用钱贿赂了大王的亲信,所以大王的大赦不是为了体怜楚国人,而只是为了要赦免范蠡的儿子。

楚王闻听大怒说:“我的道德水准尽管不高,但也不至于为了一个范蠡的儿子而特意宣告大赦天下么!”于是下令先把范蠡的儿子处决,第二日才宣布了大赦令。



最后,满心欢喜等着带二弟一起回家的范蠡长子,最后却只能拉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

回家后,范蠡的妻子和其他家人都感觉十分哀伤,只有范蠡苦笑道,说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解释道:老大这个人出生在自己家庭并不富裕的时候,过了很多苦日子,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难免会对钱财过于在意。而小儿子出生的时候,自己家已经家财万贯了,他从小就是过着一掷千金任意挥霍的生活,对钱没啥概念。当初我坚持让小儿子去而不愿老大去,原因就在这。要救人命还舍不得花钱,怎么可能呢?一切皆是定数,大家不必难过了。



上述便是“范蠡救子”的故事,可能大家乍一看也看不出什么明显的BUG,但实际上这背后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第一,范蠡的长子为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要争取营救二弟的任务呢?这其实跟很多人都摆脱不了某种虚妄的情绪有关。我是长子,在家庭重大事务之中,除了老爹我就是第一扛把子,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让我来负责,那我就没面子了,既然我感觉自己没面子了,我就要闹。

我们有很多人其实一辈子都活在了自我世界里,没有自知之明,对于复杂的事情缺乏清醒和理性的认识,而是不管不顾地以自我情绪丈量世界和生活,这是需要大家去警惕和反思的。在咱们的工作之中,这种情况是比比皆是的,争功、争面子的行为害了不少的人。



第二,范蠡的长子额外带了几百金去营救二弟说明了什么?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用力过猛行为。如果救你二弟真的一千根黄金不够,你爹会吝啬再多送几百金吗?你把费用带足,这自然也是一番好意,但是你不知道,资源过剩很多时候是会出大问题的。

大家可以仔细去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突然之间有了金钱和权力富余空间后就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会习惯性不知道正确地资源投放方式,最后自行其是地适得其反。



第三,范蠡的长子对庄先生的不信任表明了什么呢?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地摆脱不了自身认知障碍。有些人就是永远会习惯性以貌取人,在范蠡的长子心目中,能帮助营救他二弟的人必须是位高权重之人,一个清贫老头怎么能干此大事呢?

也正是因为对庄先生的不信任,范蠡的长子随后又按自己的狭隘认知贿赂了楚国的其他权贵,从而造成了一女二嫁、一事两求的错误局面。也让他的自以为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偏激的误区。



第四,范蠡的长子在得知自己的二弟即将获救时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他在见识上确实相差甚远。既然弟弟即将获救,说明你的目的达成了,那就圆满了呗。你花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救弟弟吗?就算你舍不得花出去那些钱,认为庄先生没出力就白赚了你们家一千根黄金,能不能先去打听一下楚王为什么突然会大赦天下?能不能等你弟弟被赦免之后再去找庄先生?

总是会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看到任何一颗小痘痘都要立马去挤破它。这种人,多少有点属于手欠或者嘴欠,他们不知道人的内涵和深度到底是什么。



第五,范蠡的长子在得知弟弟即将获救之后便猴急猴急地去找庄先生追回金子说明了什么?还是狭隘!你托人办事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事情要办成!至于是谁在背后出力,或者谁出力了多少,关你毛事?你认为庄先生没出力就要找人家要回礼金,这真的礼貌吗?甭管人家出没出力或者出了多少力,你的事终究是办成了,这不就行了吗?况且你也并不了解庄先生出没出力!

我们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对点地去权衡利弊,这种思维只是适应于一些小范围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事情都不会过于明显地点对点的,我们永远不要妄图把所有对自己有利的点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能懂得抓大放小就是极好的了。



第六,庄先生在被侮辱之后,恼羞成怒地要把范蠡的老二置于死地说明了什么?说明士可杀不可辱!我原本也没想要你们家的钱财,但是你们不能这样来羞辱我!

在乌鸦的心目中,天鹅是有罪的。有时候,我们永远不要以自己的尺度去丈量他人,不要觉得你在乎的事情别人也在乎,也不要觉得你不在乎的事情别人也一定不在乎。



最后来说说范蠡本人的综合考量,范蠡为什么认为在相对比较拮据的环境中长大的长子就不适合去办花钱救人这事呢?因为深谙人性的范蠡清楚地知道,人其实是很难摆脱自身的原罪的。过过穷日子的人往往会对金钱格外地在意、受过欺压的人往往会格外在乎他人给自己的感受、长得漂亮的女孩子总觉得别人都在图她身子……这些其实都是人之原罪。

摆脱原罪其实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是需要各种浴火涅槃的,范蠡的长子确实不具备这种条件和决心,他小时候可能是吃过苦,但是他现在确实衣食无忧了,还能指望他豁出一切去集中力量办某一件事吗?

恰如范蠡最后所说,一切皆是定数,其实大多数人都逃不过“命中定数”这四个字,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