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西游记》中有一副对联: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福地洞天,让人心驰神往。

但现实情况是,福地没去成,反倒一不留神陷入泥泞的沼泽,招来无尽的麻烦和灾祸。

所以说:

“人过五十,少去三地。”

五十岁以后,能远离这些地方就远离吧,否则福气会越来越少。



01

名利之地少去,养身

莎士比亚在戏剧《哈姆雷特》中写道:

“名利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静下心来细想,好像确实是这样。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名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然而,一个人越是成长,就越会发现,真正的智慧,就在于能否看清这些身外之物,活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名利如浮云,过眼即逝,少去名利场,才能让身心常健。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幕最为世人所熟知。

一个穷秀才因为没有考中科举,被周围人看轻、看贱。

而经过多年苦读,得知自己考中后,又因兴奋过度,失了心智,像个疯子般满街乱窜。

还有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周进,因为没有考中,竟然“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后来有几个商人看不过去,给他捐了一个监生,他竟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

“若得如此,便是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何其荒谬,一个人被名利冲昏了头脑,竟可以荒唐到如此地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卷入名利之地,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与烦恼之中,贪图名利之人,最后也会被名利所累。

倒不如看开、看淡一些,挣脱名利的束缚,做个自由自在的人。

当你看淡得失,学会远离,当名利再也不能惊扰你内心的安宁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02

是非之地少去,养心

有句话说得好: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表面上对谁都和善,背后却说三道四诋毁别人。

我在第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身边就有一个女同事小A。

看别人升职加薪,就讽刺人家和领导关系好;

看别人家庭美满,情感顺利,就造谣人家是作秀给别人看的;

看别人孩子成绩优异,拿奖学金,就攻击人家孩子的长相;

看别人人缘好,讨人喜欢,就背地里散播别人心机重、城府深的谣言。

一开始,还有人相信小A说的话,但时间一久,大家就发现小A喜欢搬弄是非,也逐渐疏远了小A。

其实生活中像小A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他们难以容纳别人的优秀,也见不得别人过得好,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人背后嚼舌根。

若和这样的人相处久了,也难免会跟着说错话、做错事。

俗话说得好:

“闲人是非多,懒人多作怪。”

与成天搬弄是非的人待久了,也会让自己卷入是非,在不知不觉中耗散生命。

远离是非之地,不紧盯别人的过错,看到别人犯错,反观自己的言行,如此才是明智之举,有智慧的体现。



03

奢靡之地少去,养神

艺术家洪浩曾以“我的东西”为主题创作了一组摄影作品。

他每买一件物品,就会拍照留念,然后把它们合成在一张照片里。

最开始,洪浩看到照片里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想要的,还觉得很有满足感,可随着物品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些不适了。

目之所及,一种近乎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他顿悟了:

“以前物质匮乏,快乐却不少见。

如今快乐只能从物质上找到,可没想到这个快乐付出的痛苦,却比以前更大。”

想通这点之后,洪浩开始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定期清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后来整整三年,他精简自己的生活物品,每年只去两次商店,身边只留常用的东西。

当他把自己从物质生活中解脱出来后,他才找到了真正让自己舒服的节奏,也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是啊,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思维误区,觉得拥有得越多,选择越多,出路越多,就越幸福。

于是,我们什么也不肯丢下,什么也不肯放手。

拥有一样东西就会想要另一样,旧的未去,新的又来,似乎永远不会满足。

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内心越来越焦虑,最后迷失在了欲望里。

有这样一个问题:

“人这一生,有哪些东西千万不能碰?”

千万不能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奢靡之物。

因为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老话说: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此话不假。

看一个地方是否是福地,其实也是看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人到中年,少去上面三地,经营自己的福地,福气自然源源不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