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这座被誉为“转折之城”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名字源于《尚书·洪范》中的“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一场冬雨过后,贵州北部的大娄山间,白雾袅袅升腾。雾气笼罩下,主峰岩壁上醒目的“娄山关”3个红色大字愈发醒目。回溯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抵达此地,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战斗。第一次战斗,有力地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第二次战斗,则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近年来,遵义市司法局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挖掘、保护红色法治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深入开展红色法治实践,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品牌创建为抓手,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提升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五大工程”,将红色文化传播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特色、打造普法品牌,赋能绘就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紧握红色旌旗 夯实法治基石

  “生活在老城,有种幸福叫既有烟火气,又很温馨。”居住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的黄老伯点赞道。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老城街道是第一批贵州省“枫桥式”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辖区居民的获得感逐年提升,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乡村治,百姓安。行走在遵义革命老区,越来越多的村子变得宜居宜业。

  近年来,遵义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以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和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核心景区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民主集中制精神内核,在推动相关村(社区)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中传承和发展,沿着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遗址等红色线路,挖掘红色故事,成功创建命名了纪念馆社区、苟坝村、娄山关社区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民主法治示范带。

  据介绍,遵义市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民主法治示范带,不仅深化了民主集中制精神内核,还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发展。截至目前,红花岗区共有119个行政村。在全区的村和社区中,有110个获得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其中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

  “良法贵在落实。”遵义市司法局局长许鹏介绍,新的一年,遵义市司法局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依法治理”,借助“送法进社区”和“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两大载体推进落实。着力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室、调解室,利用微信群、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构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就近的法律需求。

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法治动能

  “今天给大家讲讲相关法律知识,让大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日,在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法治农家小院”,法治宣讲员胡开禄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温泉村通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为依法治理“铸魂”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形成“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温泉村依托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在公职律师、“法律明白人”、老党员、青年代表等群体中,以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等形式,选出30余名法治宣讲员,通过以案释法、驻点服务,引导村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让乡村善治行稳致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遵义市通过开展推进民法典实施贵州省基层普法队伍“万人大培训”活动,在每个社区培育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为社区培育了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基层工作者,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在规范开展创建工作基础上,村(社区)均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流程事项图”等向群众公示,增强事务的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市司法局通过机关驻村帮扶、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结对帮扶和民主法治示范市县共建等方式,先后帮助90余个村(社区)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为了更好地赓续红色荣光,各驻村第一书记以“五强党组织”创建为契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筑牢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切实提高帮扶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拓宽“增收路”,各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外地企业和培植本地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赓续红色火种 赋能法治远航

  遵义市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坚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持续做实做优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2024年以来,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红花岗区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件,其中为农民工讨薪案件47件,挽回经济损失13.15万元。

  一组组数据,正是遵义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以来取得的战绩。

  前不久,受援人龙某华给红花岗区法律援助中心送来锦旗,上写“法律援助为民解难”,向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案件承办律师表达谢意。

  原来,红花岗区某物业管理公司秩序维护员龙某华,工作时摔伤致肋骨骨折,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为十级伤残。其多次与公司协商工伤赔偿及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均没有结果。龙某向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当日获批。此后,承办律师帮其申领到工伤保险待遇4.9万余元。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事业中,法治建设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推进调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遵义市司法局建立“律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结合帮扶村实际,精准服务“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群体,为基层社会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为赋能法治建设不断前行,遵义市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建成基层人民调解组织2583个,实现全市254个镇(乡、街道)、2097个村(居)全覆盖。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22个,涵盖金融、物业、婚姻家庭等10余个行业。配备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2070人,配备率达98.7%。

  “下一步,贵州将积极做好红色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让群众参与治理过程、评判治理成效、共享治理成果,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动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贵州力量。”贵州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魏华松说。

记 者  王鹤霖

通讯员 袁萍 杨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