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最流行什么
那必须是“拆卡”“集卡”“谷子”
如小马宝莉、奥特曼等卡片
或动漫、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的徽章等
而其中
一些珍稀卡片必须通过“开盲盒”获取
孩子们通过购买、交换来获得想要的卡片
并将其作为“社交名片”
为了获取更加稀有的卡片
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在网络平台
高价转卖、交易卡片
注意了!一些诈骗分子正在利用“卡牌热”
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已有学生上当!
真实案例
近日,成都简阳公安接到辖区居民吴先生报警,称其小孩使用自己的手机向骗子转账。
据了解,吴先生的女儿小红(化名)今年12岁,是一名“小马宝莉卡”收集爱好者,在寒假期间玩手机时,小红发现有很多人在网上售卖“小马宝莉卡”,于是也将自己收集的卡片挂在某社交平台上售卖。
很快,小红收到了来自网友“NANA”的私信,称有意愿购买卡片,小红便添加了对方好友,一番商讨之后,两人达成一致,“NANA”表示愿意以215元收购该卡。
在之后的交易过程中,对方称为了交易安全,要求在指定的平台进行担保交易,自己先付款给店铺“中介”,再由“中介”打款给小红,见其如此谨慎,小红便放下了警惕,将卡片用快递寄出,并扫描了对方发来的店铺二维码。
而后,“中介”以小红系未成年人,收款受限,涉及违规操作为由,要求其使用父亲的手机进行交易,之后通过视频电话远程引导小红操作,以“验证身份”为由,查看了多个APP界面,获取了其父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其间还多次告知小红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操作,将无法成功收款,还会负相关法律责任,小红只好一一照做。
诈骗分子远程引导
然而所谓的“身份认证”结束后,小红没收到“中介”的转款,却收到其父亲名下银行卡先后向他人账户转账多笔资金的信息,共计损失9000余元。
到此,小红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告知父母,而后由父母拨打报警电话求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诈骗套路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群体收集“卡片”的热度,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高价收购各类“卡片”的消息吸引受害人关注,在交易时通过要求受害人通过“平台中介”进行所谓的担保交易,并以“未成年收款受限”等名目诱导受害人使用其父母的账户操作,使其一步一步掉入设计好的陷阱当中,从而窃取信息将账户内的钱款转出。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学生群体喜欢购买这类商品,追求的是一种满足感、认同感,也有一定的社交需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彰显个性,心理上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要显示自己的成人感、独立感,但由于认知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更可能沉迷于购买各种物品装饰房间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表现,需要给予良好的引导。”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广大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不要轻易告诉孩子。
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通过真实案例让孩子充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教导孩子在网络世界中保持警惕,不随意扫码、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或警方沟通,切勿擅自进行转账等操作。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爱好需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多培养兴趣爱好。只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抵御诈骗分子的侵害,确保家庭财产安全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内容来源/成都市反诈中心